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李时珍未解之谜:李时珍就把野味的真相告诉了后人

人气:450 ℃/2024-01-21 21:45:24

2020年的这个春节无疑让全国人诚惶诚恐。这的确有些违背许多人对新年的美好愿景。

自1月23日10时起,武汉全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关闭,穷尽一切方法切断病毒传播途径,这说明防疫形势已经非常严峻。

当前武汉市病毒性肺炎的暴发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nCoV的新型冠状病毒引起。

1月20日,钟南山院士指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来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动物,具体是什么动物,还不清楚。

1月23日,中国疾控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表示:新型冠状肺炎病毒来自野生动物,证据确凿。

1月26日据环球时报报道,中国疾控中心取得阶段性进展,首次从华南海鲜市场的585份环境样本中,检测到33份样本含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并成功分离病毒,提示该病毒来源于华南海鲜市场销售的野生动物。

记得17年前的非典,病毒源头也是“野味”,科学家从市场上的果子狸体内分离和检测到了和SARS病毒完全一样的病毒。

上一次因野味引发的人类危机还没有完全走出一代人的光景。没想到又一场因“野味”而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再次把中国笼罩在死亡的阴影里。

人类又因为贪恋一口本不属于食物的东西,而食到了恶果;又以为自己亲尝饕餮,却被饕餮反蚀。

来自李时珍的警告:对于吃野生动物肉类容易染上疾病这件事,早在四五百年前的明代就已经被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详细记载于《本草纲目》之中:

鸟类:“诸鸟有毒”,“凡鸟自死目不闭,自死足不伸,白鸟玄首,玄鸟白首,三足、四距、六指、四翼,异形异色,皆不可食,食之杀人”;

孔雀,“肉性味咸、凉,有小毒,人食其肉者,食后服药必无效”;

乌鸦,“肉涩臭不可食,食其肉及卵,令人昏忘”;啄木鸟,“因食百虫,肉有毒,不可食”;

水禽类

鸿鹅,“肉性味咸,平,有小毒,食之腹胀腹泻”;

鸳鸯,“肉性味咸,平,有小毒,食后头痛、头晕,可成为终身疾病”;

凫(俗称野鸭),“性味甘、凉,身体虚弱者不宜食;

鹜(野鸭的一种),“肉性味甘,有小毒,尤以黑鹜肉毒重,滑中、发冷痢、脚气,不可食”;

虫类:蜗牛,“性味咸、寒,有小毒,肉不可食,食之卷缩抽筋”;

山蛤蟆,“性味辛、寒,有毒,食之自然生火,出现狂热”;

蚯蚓,“性味咸、寒,有小毒,食之发热起风疹”;

天螺,“性味咸、寒,有毒,不可食”;

兽类

豪猪(山猪),“肉性味甘,大寒,有毒不可食,否则伤头伤身”;

野马,“肉性味辛、苦、冷,有毒,煮食难消,多食生疮患痢”;

豺,“肉性味酸、热,有毒,食之,损人精神,消人脂肉,令人瘦”;

助鼠(黄鼠狼),“肉性味甘、臭、温,有小毒,心、肝有臭味”;

熊,“肉性味甘、平,虽无毒,但有痛疾者不可食”;

水獭,“肉性味甘、寒,虽无毒,但食之引起血热,消男子阳气”;

鳞虫类

鳞鲤(穿山甲),“性味咸、寒,有毒,其肉甘、涩,味酸,食后慢性腹泻,继而惊风狂热”;

石龙子(猪婆蛇),“性味咸、寒,有小毒,食之可出现腹痛腹泻”;

蚺蛇(又名南蛇、埋头蛇)、白花蛇(又名薪蛇)、乌蛇(又名乌梢蛇、黑花蛇)、金蛇(又名银蛇、锡蛇)、蝮蛇(又名反鼻蛇)、天蛇(又名四足蛇)等均为有毒蛇,“蛇胆性味甘、微寒,有毒;

蛇肉味性甘、涩,有毒;蛇头毒人至死,不宜鲜品煮食,药用也要经过去毒”;能鳖(又名三足鳖),“肉性味大寒,有毒,食之杀”。

太虚大师说过:

不食肉,杀念乃除;

能除杀念,慈心斯成;

能成慈心,祥和可致;

能致祥和,灾厉自无。

于是人生仁寿,

皆可期于贤圣,

世界清净,

永能保其安乐!

搜索更多有关“李时珍未解之谜:李时珍就把野味的真相告诉了后人”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