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十八铜人怎么过?老赵聊辽金铜人之9:婚俗渐变

人气:254 ℃/2024-05-03 00:41:26

从这些造型我们可以更加深切地理解,雁(鹅)与婚姻、求子、吉祥、和顺的内在关联。妇女元素在荷雁题材上的存在,在宋辽时期也是非常普遍的。这其实与婚姻与育子非常有关系。

婚俗渐变:从执雁到抱鹅

上述我们曾经阐述,奠雁是古代婚礼的重要礼仪要素,但是执雁固然美好,对雁固然吉祥,但是雁本身,可是不容易获得的,再加上既然是候鸟,来往也是有自己的时序的,而这个时序未必与结婚的时间匹配。所以,到了后来,人们就逐渐用变通的办法来解决这个奠雁中所稀缺的雁的这个环节。

第一种变通的办法,是刻木为雁

种办法说白了就是用假雁取代真雁。《古今图书集成•婚礼部•辽》记曰:

凡贽用生雁,左首以生色缯交络之,无则刻木为之首……雁近于死。无则以鹅代之,鹅亦雁之属也。

这是说用木雁取代活雁,比如,朝鲜族新郎到新娘家举行婚礼,也是按奠雁礼、交拜礼、房合礼和席宴礼顺序进行。在奠雁礼环节中,新郎迎亲的时候,就带去一只木制的彩色大雁模型,放到新娘家客房门外的小桌上,把模型轻轻向前推三次,之后行跪拜礼。奠雁礼之后就是交拜礼,房合礼了。以下是朝鲜半岛婚礼所用木雁形态,资料来源于网络。

第二种变通的办法,就是名称叫奠雁,但是实际没有雁

此种做法,真所谓心中有雁,口中有雁,但是手中无雁,奠雁礼节名存实亡,徒具其式而无实物之雁,比如,有的地区,民间婚礼中仅保留了奠雁的名称。如旧时江苏地区新郎到女家亲迎时,向岳父岳母行四跪四叩大礼,亦名奠雁。可谓是心中有雁而手中无雁了。这也显示了一种一雁难求的无奈。

第三种变通的办法,也是婚礼主流的变通形式,那就是以鹅代雁。

上述《古今图书集成•婚礼部•辽》中除了说可以刻木为雁之外,还记述说“无则以鹅代之,鹅亦雁之属也”。晚清吴沃尧在《烈鹅》中也追述说道:

中以雁难弋获,故婚礼以鹅代焉,亦古之遗意也凡婚礼之鹅,必雌雄各一,女族受而畜之,鲜有杀之者…

敦煌伯2642号写本书仪的表述是:

女婿抱鹅向女所低跪,放鹅于女前。

升堂奠雁,令女坐马鞍上,以坐障隔之。女婿取雁,隔障掷入堂中。女家人承将其雁,以红罗裹五色绵缚口,勿令作声。奠雁已后儿家将赎取放生。如无雁,结彩代之亦得。

大家注意了,这里所描述的新婚奠雁礼节中,女方接过了男方送来的雁,怕它乱叫唤,所以以红罗裹五色绵缚口。跟《西游记》中比丘国家家门口鹅笼上“排列五色彩缎遮幔”的描述完全契合。由此更加证明,《西游记》中比丘国的鹅笼,本身就是婚礼奠雁的一种常态,八戒的直接反应是合乎情理的。咱在这里也完成了call back。

辽代八童吉祥花钱 吾道鼠藏

以上这枚特殊花钱,是“《随时有物华——古钱 平尾赞平收藏》2011年嘉德秋季邮品钱币铜镜拍卖会”成交的亮点,我曾经为此写过一篇好玩的阐述文章,参见:老赵:八个辽代娃娃之间的美丽故事。在这枚花钱的第一面图形中,穿上有一个童子,正是骑着一个鹅一样的家禽,而在鹅前方,飘着一些丝帛彩带,以前一直比较纳闷这到底是什么,现在我恍然大悟,原来就是敦煌书仪中用以给鹅缚口的红罗裹五色绵,《西游记》中比丘国家家门口鹅笼上遮幔的”五色彩缎“。穿上娃娃与鹅的相关主题,就是迎亲纳吉。

原来,这枚八童吉祥的主题,虽然未必一定是喜庆新婚,却一定是迎福纳吉。

由此可见,古人在婚礼奠雁环节中变通主要的方式就是用鹅取代雁。因为鹅、雁本同类。《广雅》曰:

鹅,雁也。扬雄方言曰雁,自关而东谓(乌可)鹅,南楚之外谓之鹅。

唐太宗时吐蕃使臣禄东赞面见“天可汗”,便以黄金浇筑成一大鹅呈上,并直呼“圣功远被,虽雁飞于天,无是速也。鹅犹雁也,遂铸金为鹅以献”。

所以,大约到了明朝,定亲礼物普遍用鹅,所谓“猪二口,鹅二十对,酒八十瓶等”。江浙地区民间就常用鹅替雁执礼。清同治五年(1866年)《长阳县志》:

亲迎日,婿家具彩轿,仪仗,鼓乐,抱家雁,婿金花摄盛服往女家曰娶亲。

有的文章就说,这说明有的地区还保留使用雁的习俗,其实这里说的家雁,不是我们观念上的大雁,而是身为家禽的鹅。以鹅代雁,也称为“雁鹅”。结婚时,有的地方的鹅也不是在礼书上,而是在特殊的彩亭上,由两个人抬上,伴随着仪式赛的队伍。

吴仲尧在《上虞日报》刊载了一篇名字叫”养鹅往事“的散文,其中有一段描写新婚鹅礼的细节:

在老家方圆数十里,还有一个习俗,端午毛脚女婿去丈母娘家的礼物里,不可少的就是一只大白鹅。雪白的翅膀上系一根红丝绸,与高耸的鹅冠交相辉映,鲜艳夺目,喜气洋溢。鹅坐在崭新的竹篮里,威风凛凛,遇过路人,伸着头颈“嘎嘎嘎”地叫得更欢,更响亮,让人争相猜测这是谁家的毛脚女婿呢。听大人们说,鹅一生只结一次婚,端午送鹅,不仅仅是孝顺丈母娘,更是表达对未来的老婆一生忠贞。

大家看,这里的大白鹅参与的婚礼,依然在脖子上系着红丝绸,这既是喜庆的要素,也是敦煌书仪与《西游记》比丘国鹅笼上五色缎带的余绪吧。

清代刺绣百子图壁挂 南京博物院 乐艺会资料

综上所述,既然大雁是结婚成亲的礼物表征,而后来以鹅代了雁,所以鹅也具有了大喜婚姻、迎新纳吉的表征,所以开头《西游记》中玄奘师徒路径比丘国,看到家家门口放着鹅笼的时候,对世俗生活、成亲成家十分热衷的八戒,就忍不住脱口说,放鹅笼就意味着婚姻行礼了。因为鹅与此前的雁,本来就是婚姻的执礼。

同时,成亲与生育诞子的关系又是如此密切,所以,让大胖小子去抱个鹅,也就是具备了和合美美,婚姻幸福,早生贵子,子孙兴旺之意。没毛病。所以《西游记》中的一千一百一十个娃娃,都要装在鹅笼中了。

由此,本来由雁——荷——童子形成的紧密关联,也叠加了鹅——荷——童子的新团队要素。从大家耳熟能详的唐代骆宾王《咏鹅》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儿童与鹅的亲密关系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唐代路德延有一首《孩儿诗》,详尽描摹了孩儿的情态:

情态任天然,桃红两颊鲜。乍行人共看,初语客多怜。

臂膊肥如瓠,肌肤软胜绵。长头才覆额,分角渐垂肩。

散诞无尘虑,逍遥占地仙。排衙朱阁上,喝道画堂前。

合调歌杨柳,齐声踏采莲。走堤冲细雨, 奔巷趁轻烟。

嫩竹乘为马,新蒲掉作鞭。莺雏金镟系,猫子彩丝牵。

拥鹤归晴岛,驱鹅入暖泉。杨花争弄雪,榆叶共收钱。

锡镜当胸挂,银珠对耳悬。头依苍鹘裹,袖学柘枝揎。

酒滞丹砂暖,茶催小玉煎。频邀寿花插,时乞绣针穿。

宝箧拿红豆,妆奁拾翠钿。短袍披案褥。尖帽戴靴毡。

展画趋三圣,开屏笑七贤。贮怀青杏小,垂额绿荷圆。

惊滴沾罗泪,娇流污绵涎。倦书饶娅姹,憎药巧迁延。

弄帐莺绡映,藏衾凤绮缠。指敲迎使鼓,箸拨赛神弦。

帘拂鱼钩动,筝推雁柱偏。棋盘添路画,笛管欠声镌。

恼客初酣睡,惊僧半入禅。寻蛛穷屋瓦,探雀遍楼椽。

抛果忙开口,藏钩乱出拳。夜分围榾柮,朝聚打秋千。

折竹装泥燕,添丝放纸鸢。互夸轮水碓,相教放风旋。

旗小裁红绢,书幽截碧笺。远铺张鸽网,低控射蝇弦。

吉语时时道,谣歌处处传。匿窗肩乍曲,遮路臂相连。

斗草当春迳,争球出晚田。柳傍慵独坐,花底困横眠。

等鹊潜篱畔,听蛩伏砌边。傍枝拈粉蝶,隈树捉鸣蝉。

平岛夸趫上,层崖逞捷缘。嫩苔车迹小,深雪屐痕全。

竞指云生岫,齐呼月上天。蚁窠寻迳断,蜂穴绕阶填。

樵唱回深岭,牛歌下远川。垒柴为屋木,和土作盘筵。

险砌高台石,危跳峻塔砖。忽升邻舍树,偷上后池船。

项橐称师日,甘罗作相年。明时方在德,劝尔戒狂颠。

从骆宾王的《咏鹅》到路德延《孩儿诗》,我们可以体会到孩儿与鹅的天然亲密关系。唐代李商隐在《题鹅》中有云:

眠沙卧水自成群,曲岸残阳极浦云。那解将心怜孔翠,羁雌长共故雄分。

李商隐在诗歌中,借用鹅的成双共栖,来感慨同为禽鸟的孔雀不得不雌雄分开的命运,虽然诗歌的主角是孔雀,但是诗歌中也着实已经将鹅视为成双共栖佳偶美满的象征了,看来,唐代的鹅,也已经开始承担起了雁的情感载体的功用。

从鹅取代雁、雁鹅同属,雁鹅类似的角度看,其实分辨雁鹅也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的,尤其是当作为艺术表现的时候,有的时候,未必如科学还原那样地追求形态的准确性与比例的对应性,所以大家也可以理解上述阐述中,我们为什么经常在雁鹅的定性中保持一种可能性的观望态度了。

所以在收藏实践中,大家往往把回头雁俗称为回头鹅,而把抱雁童子习惯地称为抱鹅娃娃。表面上看,雁与鹅也很好区别,雁的头再比鸭大,但是额头没有突起。而鹅,尤其是雄鹅,额部有橙黄色或黑褐色肉质明显突起。

所以,一般在美术作品中,我们一般可以设立以下甄别原则

1、额头突起的为鹅,不突起者为雁,在美术作品中,作者为了表明该动物是鹅,也会强化额头的突起。

2、体型大者为鹅,小者为雁,所以可以供童子骑的,应该是鹅。而手抱者可能是雁。但是也不尽然。

3、脖子长而弯曲的,应该是鹅,短而粗者为雁。

但是在具体实践中,这种原则也会遭遇种种挑战,因为艺术品的设计铸造者,未必一定遵循这个原则去精确执行,你说可供抱的是雁,那他抱的就不可以是小鹅吗?你说他骑的是鹅,但是也没有看到头部有明显突起啊。雁的类别也多种多样,另外,就算同样是鹅,公母的体型,头瘤大小也各有别,诸如此类,大家只能在战略上统筹考量,也不可胶柱鼓瑟。

明代吕纪《狮头鹅图》中的鹅头

国博金代三彩剔花树下双鹅纹枕 网络资料

宋代青玉鹅形盒 天津博物馆《聚赏珍玉——中国古代玉器陈列》展品 公远拍摄

辽代紫罗地蹙金绣团窠卷草对鹅纹 (见沐文堂出版《辽代丝绸》)

辽代骑鹅持荷童子挂件 老赵藏品

辽代骑鹅童子押印(鹅头缺失)老赵藏品

辽代骑鹅童子铜件 老赵藏品

辽代童子骑鹅铜件

Guido找乐 藏品

辽代童子骑鹅铜件 唐就水藏品

骑鹅持荷童子坠 宋 天津博物馆 网络资料

青白玉童子骑鹅 宋代玉器艺术馆 网络资料

青白玉童子骑鹅坠 宋 故宫博物院 网络资料

青玉童子骑鹅 宋代玉器艺术馆 网络资料

童子戏鹅玉霞帔坠 南宋-元 台北故宫博物院 网络资料

抱鹅瓷童 牧童骑牛藏

定窑白瓷童子骑鹅注子 北宋 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石嘴子乡三间房村征集 河北省崇礼县文物保管所藏 观心艺术生活图

从上述宋辽金童子的造型我们可以看到,童子与鹅、与荷花的关联依然紧紧缠绕,而且既然娃娃都开始抱了鹅,骑了鹅,那么姐姐妈妈们也不能落后啊。

宋代小姐姐抱鸭磨合罗 刘志坤藏品

红绿彩妇女抱鹅 (见张杨《怡红翠绿:宋金红绿彩俑》)

红绿彩妇女抱鹅 (见张杨《怡红翠绿:宋金红绿彩俑》)

未完待续

原创版权,违者必究

搜索更多有关“十八铜人怎么过?老赵聊辽金铜人之9:婚俗渐变”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