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科技>正文

简述搓法和捻法的区别,捻转手法在各种刺法中的应用

人气:417 ℃/2024-04-27 18:52:53

毫针刺法,可以区别为催气、行气及补泻三类。兹将捻转手法在这三类刺法中的应用,分述于下:


1.在催气及行气方法中的应用

陈会《神应经·泻诀直说》记载:……用右手大指及食指持针,细细动摇,进退搓捻其针,如手颤之状,谓之催气。”陈会将捻转手法用于催气,可能是受《素问》的启示而来。其操作特点是不必分别左右,仅须反复捻转,目的在于催行经气,使针下得气,应用时还须结合提插及摇针等手法以加强其作用。目前临床上所用的催气法,即以此为根据。

有关捻转手法在行气法中的应用,见于徐风《金针赋》:“及夫调气之法,下针至地之后,复人之分,欲气上行,将针右捻,欲气下行,将针左捻。”捻转行气的机理可以从两方面来说明:首从阴阳升降的原理来说,天地阴阳之气的运动,(天)阳主降,(地)阴主升,配合左右之阴阳,则左属阳主降,右属阴主升,故右捻使气上行,左捻使气下行。次就营气循环与经脉循行的关系来说,捻针右转成形,这在手三阳、足三阴及任脉等向心性经脉为顺,有推助经气(营气)前行向心(上)的作用;在手三阴、足三阳及督脉等远心性经脉为逆,有阻遏经气前行,使之回流向心(上)的作用。若捻针左转成形,此于手三阴、足三阳及督脉为顺,而对手三阳、足三阴及任脉为逆,前者可以推助经气前行远心(向下),后者则能牵制经气,使之回流远心(向下)。所以捻转行气法,可以不管经脉的顺逆循行方向,施术时,右转都能使气上行,左转皆可使气下行。此外,李挺《医学入门》中还记载:“在外右内,令气上行;右外左内,令气下行。”这是进一步结合病者左右之阴阳分别施术的方法。左侧属阳,故外(左)较顺阳使气上行,内(右)转逆阳使气下行;右侧属阴,内(右)转顺阴为上,外(左)转逆阴为下。其总的原则是相顺主上,相逆主下。

2.在补泻法中的应用

捻转手法在补泻法中的应用,古人文献记载约有下列四种:

(1)陈会《神应经》记载:……泻法,如针左边,用右手大指及食指持针,以大指向前,食指向后,以针头轻提往左转……如针右边,以左手大指及食指持针,以大指向前,食指向后……轻提针尖向右转……行补法……如针左边,捻针头转向右边,以我之右手大指食指持针,以食指向前,大指向后……如针右边,捻针头转向左边,以我之左手大指食指持针,以食指向前,大指向后。”又:“凡针背腹两边穴,分阴阳经补泻。男子背上中行(督脉),左转为补,右转为泻;腹上中行(任脉),右转为补,左转为泻;女子背中行,右转为补,左转为泻;腹中行,左转为补,右转为泻。盖男子背阳腹阴,女子背阴腹阳故也。”

此种捻转补泻法的机理,手足十二经脉是以所属肢体左右的阴阳及转针左右的阴阳之顺逆为根据的。左侧以左转顺阳为补,右转逆阳为泻;右侧须右转顺阴为补,左转逆阴为泻。由于转针之左右须与病者肢体之左右相配来分别顺逆,故理解其机理时,应从病者体位之转针方向为标准(见表1)。

陈氏捻转补泻法中对任督二脉施术的机理是以男女背腹之阴阳与转针左右之阴阳的顺逆关系为根据的。由于任督二脉无左右之分,不必以病者之左右顺逆为标准,故理解时可即以医者的体位为准(见表2)。

(2)汪机《针灸问对》记载:“足之三阳,从头下走至足,足之三阴,从足上走入腹,手之三阳,从手上走至头,手之三阴,从胸下走至手。捻针逆其经为迎,顺其经为随。假如足之三阳,从头下走至足,捻针以大指向后,食指向前,为逆其经而上,故日迎;以大指向前,食指向后,为顺其经而下,故曰随。三阴亦准此法。”

汪氏的捻转补泻法以十二经脉循行的走向为根据,故以营气循环的有余不足为立说基础。凡顺经而转,随济其不足者为补;逆经而转,迎夺其有余者为泻。兹据上文之理将其操作法和机理演绎如表(见表3)。

(3)李挺《医学入门》记载:“病者左手阳经,以医者右手大指进前,呼之为随,退后,吸之为迎;病者左手阴经,以医者右手大指退后,吸之为随,进前呼之为迎;病者右手阳经,以医者右手大指退后,吸之为随,进前呼之为迎;病者右手阴经,以医者右手大指进前呼之为随,退后吸之为迎;病者右足阳经,以医者右手大指进前呼之为随,退后,吸之为迎;病者右足阴经,以医者右手大指退后,吸之为随,进前呼之为迎;病者左足阳经,以医者右手大指退后,吸之为随,进前呼之为迎;病者左足阴经,以医者右手大指进前,呼之为随,退后吸之为迎。男子午前皆然,午后与女人反之。”

这种捻转补泻法,既须分别手足之阴阳,又须分别左右和经脉之阴阳,即以手足、左右侧、阴阳经脉三方面的阴阳来判别其大小或消长的关系,并结合转针左右的阴阳作为补泻的根据。凡二阳一阴、阳胜于阴者为阳长,属阳性;转针以向左“顺阳”为补,向右“逆阳”为泻。二阴一阳,阴胜于阳者为阴长,属阴性;针体转动以向右“顺阴”为补,向左“逆阴”为泻。三阳相逢为阳极,阳极生阴为阳消,也属阴性,与阴长同列;三阴相逢为阴极,阴极生阳为阴消,类属阳性,和阳长相同。兹将其机制,列表以示其意(见表4)。

(4)杨继洲《针灸大成》记载:“转者,左补右泻,以大指次指相合,大指往上,进为之左,大指往下,退为之右,此则随济之法也。”又:“左转从阳,能行诸阳,右转从阴,能行诸阴。”又:“男子生于寅,寅阳也……故左转顺阳为之补,右转逆阳为之泻;女子生于申,申阴也……故右转顺阴为之补,左转逆阴为之泻,此常法也。”又:“假令病热,则刺阳经,以右为泻,以左为补,病寒则刺阴经,以右为补,以左为泻,此盖用阳和阴,用阴和阳,通变之法也。”

杨氏捻转补泻法分一般与特殊二类。特殊法又分常法与变法二种。由于本法不必和病者之左右侧配阴阳,故皆以医者的体位为标准。原文对机理已申述甚详,兹仅将操作方法列表如下(见表5)。

概言之,古人文献中记载的捻转补泻法有二大学派:其一,以营气循环说为根据,故以经脉循行之上下走向与转针行气之上下的顺逆为准则,如汪机;其二,以阴阳之顺逆为立说基础,有陈会、李挺、杨继洲等。

3.与其他手法的综合应用

(1)与呼吸法的综合应用:徐风《金针赋》记载:“男子者,大指前进左转,呼之为补,退后右转,吸之为泻。”又:“女子者,大指退后右转,吸之为补,进前左转,呼之为泻。”左转属阳,呼主气出,也属阳,所以左转随呼;右转属阴,吸主气入,也属阴,故右转随吸。男子从阳,以左转呼之顺阳为补,右转吸之逆阳为泻,女子相反。李挺在捻转补泻法中结合了呼吸法同用,即受徐氏之影响而来。

(2)与提插法的综合应用:汪机《针灸问对》记载:“九搓……

左转插之为热,右转提之为寒。”提插补泻法以“阳下之为补,阴上之为泻”。提针以上阴,与右转相结合,能损夺阳气之有余,故为寒属泻;插针以下阳,与左转结合能济助阳气的不足,所以为热属补。此种综合应用的例子,可在“白虎摇头法”中找到。

(3)本身补泻的综合应用:汪机《针灸问对》记载:“龙虎交战,下针之时,先行龙而左转,可施九阳数足,后行虎而右转,又施六阴数足,乃首龙尾虎以补泻也。”此法以捻转补泻法本身一补一泻而组成,并结合九六《易》理之数。一左一右,反复交战,则经气受其上下鼓动,经脉和通,故能住痛移疼。


本文摘自陆瘦燕论针灸/朱世增主编,一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8.12

搜索更多有关“简述搓法和捻法的区别,捻转手法在各种刺法中的应用”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