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古风香膏什么味道淡香?一缕幽香因情而起亦可传情

人气:154 ℃/2023-10-03 12:46:29

上至千古帝王,下至墨客佳人,无不将玩香视为风雅之事。

宋徽宗喜欢自己亲调香膏,并把它们赏赐给亲信臣民,以视珍重之情。能得一者,无不满心欢喜。

南唐后主李煜亦爱调香,更因香,成就了他与小周后的爱情佳话。

▲相传李煜无意间闯进了周薇闺房,帐内香气蒙蒙满堂,伊人勾魂摄魄,帝王心潮久久难平。那香气,从此成了李煜钟情的味道。

一缕幽香,因情而起,亦可传情。无需直白表露,一切尽在不言中。

九龙沉香博物馆的资深调香师风清扬,被这样的风雅及情谊所触动。

于是她决心复刻帝王之香,在漫漫历史中,找回那些早已隐没的雅意。

历时数年研制,古方香膏终成,取名——朕的香气。分别有溪云香膏、醉月香膏、梦华香膏、卿许香膏、玉辉香膏。

这样的古方香气,穿越了千年,成就你我今人的风雅日常。

被问到为什么选择将千年香方制成香膏,风清扬微微一笑,她说:“香膏,最能代表中国人优雅内敛的气质,我很偏爱它。”

作为天然浪漫的“东方香水”,它没有西方香水的浓郁,香气细腻得从身体自然散发而来,不争不抢,足以引人心醉。

可惜,懂得制作古方香膏的手艺人越来越少了,年轻人更是对它有陌生感。

▲2019年,“传统合香制香技艺”被列入《重庆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作为九龙沉香博物馆的资深香道师,风清扬决心复刻千年帝王之香,打造出专属于年轻群体的香膏,让古香重返中国人日常。

▲拥有六年调香经验,对香材、香器、香事有着深厚了解。

▲全国三大沉香博物馆之一,馆内藏有沉香藏品300余件,镇馆之宝“天使之眼”,品质接近古记载的“莺歌绿”奇楠,比日本国宝“兰奢待”还要好。

朕的香气香膏,最难的是在古方。

风清扬阅遍百卷香学古籍,才得这四方奇香名方。选料,配伍、炮制……到最终成香,耗费多道工序,才能让香气入魂。

▲香膏中所选沉香来自东南亚十大沉香产地之一的越南惠安,产量极少,弥足珍贵。

依循古方制作的它,温润有余,敏感肌也适用。轻抹于身,气度不凡,更能舒缓精神、安神助眠。

初将香膏抹于身,香气像蓬松柔软的绒毯,身心被妥帖包裹,治愈了日常;

它又会成为灵魂的外在表达,透露我们的个性、情绪;

再后来,它成了说书人,用一缕幽香,道一段往事;

▲五款香方均出自明代周嘉冑的《香乘》

杨贵妃以香入浴、以香膏敷面养颜,从而玉体含香,深得唐明皇宠爱。

由她而得的杨贵妃帐中衙香香方,便是这醉月香膏的灵魂。

初闻,女儿家脂粉气微醺。渐渐的,沉香馥郁,似身处牡丹深处。

柔媚、清甜,能颐养正气,调和身心,轻熟女性定为之倾倒。

玉辉香膏,香方取自宋徽宗——宣和内府降真香。

一天,崇尚道教的徽宗点燃了道教灵香——降真香,烟雾缭绕,香气氤氲,把仙鹤都引来了,因此创作出最为著名的《瑞鹤图》。

后来,他将画及降真香都藏在宣和内府中了,许多年后才流到民间。

前调是蕃降的清甜,中调是茶的甘凉,随后一阵青枣果香悠然结尾。

甜不过度,抚慰解郁,如风雅居士,翩翩有礼,男女皆适用。

北宋文人极爱制香,苏轼、黄庭坚都曾以香为信,赠予亲友,以表思念。

溪云香膏所取的汴梁太乙宫清远香,就是北宋时期赠友的香方。

前调带有青柚微苦,渐渐而至的是松柏的清冽,最后肉豆蔻的温润香气让人沉稳安心

闻见它,如收到挚友从山野云雾间的来信,上道:今年有奇事,四季豆蔻开。

卿许香膏,古方取自崔贤妃瑶英胜香。

前调的醇厚奶香来自沉檀,而后丝丝透露出扶手香的甜蜜,最后有微泠石芝中和。

宛如年少时雨中走过小巷,身旁路过一娴静姑娘,芳意恋,香肌住,从此长存回忆。

梦华香膏,取自明代嘉靖皇宫中制作的佳品——世庙枕顶香。

前调是檀香的温和,中调是丁香的淡雅,以白芷微苦的气息结束。静思参禅、休憩时涂上,清芬满床,卧之神爽意快。

对于不喜香水味的雅致人士,涂香膏,能悦己。

无须大牌香水的贵价,没有劣质香水的浓艳,香气天然,出门也不用怕撞香。

小小一盒(10g装),出门可随时补香,飞机上也能用。

轻轻抹在手腕、耳后、膝盖和脚踝处,不经意的香气,却叫人念念不忘。

▲因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留香大概1到2小时。

纯天然蜂蜡制成,质感莹润温和,香气挥发时抚慰焦躁的情绪。

干燥季节,还可以护甲、防皲裂、减少头发静电等,一盒就可以搞定!

一盒香膏,如同一份悦己心,时刻提醒自己要有生活的灵气。

留一份在身边,举手投足间香气氤氲,引人心醉。赠知己表情谊,体面又雅意。

从此灵魂有香气,袅袅随风起。

搜索更多有关“古风香膏什么味道淡香?一缕幽香因情而起亦可传情”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