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金丹渡劫修炼体系是谁开创的?融丹道雷法于一身的白玉蟾

人气:428 ℃/2024-06-06 20:35:31

白玉蟾被尊为两宋道教金丹派南宗第五祖,是南宗道派实际的创始人。他遍览群经,贯通儒、释、道三教,兼擅丹道和雷法,诗文著述丰富,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道教高真。

白玉蟾生平

白玉蟾本姓葛长庚,又名玉蟾,字白叟。早年丧父,其母再嫁白氏,因而才改姓白。

白玉蟾,出身书香门第,父亲为海南官员,家境优越。他天资聪颖,自幼便能熟读诗书、背诵五经,稍长便能吟诗作赋、挥洒文墨。据《神仙通鉴白真人事迹三条》记载,十岁时应试童子科,主考官出题要求以赋织机为题,他毫不犹豫地写下了:“大地山河作织机,白花如锦柳如丝。虚空白处做一锭,日月双梭天外飞。”主考官惊叹于小玉蟾恢弘的想象力和敏捷的文思,但因其言辞过于狂妄而未能录取。尽管初试失利,但白玉蟾非凡的气质和超常的志向已开始展露。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祖父和父亲相继去世,母亲被迫改嫁,年少的白玉蟾不得已寄居他人之家。失去了富足逸乐的生活,开始意识到人生的无常和前途的渺茫。在这时,他开始对长生久视的仙道理念越发仰慕,为了寻求自己的出路,他开始了漫长而又重要的游历生涯,尝尽了人世间背井离乡的苦痛。

在游东海之滨时,白玉蟾终于遇到了恩师陈泥丸,随其来到罗浮山,得授以金丹之事。初获恩师传授,年轻的白玉蟾不识究里,自以为取得捷径,于是急匆匆结茅修炼,期望一步登仙,不愿再受访师求学的漂泊之苦。 但陈泥丸却坚持让他入世修行。于是白玉蟾再次踏上了寻仙访道之路。

据《事迹》记载,白玉蟾游历至黎母山时,意外遇到神人,被授予了以“上清法录和洞玄累诀”。他随后拜访了武当山,遇到了一位道士,学习了符法。在青城山,他又得到了老道授予的《渡人经》。

但是在巴陵村落,瘟疫横行,白玉蟾凭借自己粗浅的符箓之术,成功击退了邪鬼,这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符箓道派对于济世度人的重要意义。他意识到自己过去独善其身的理念是狭隘的。在与陈泥丸相遇于武夷山后,白玉蟾受到了更多玄秘之法的启示,九年后终于修成正果。此后,他隐居市井,常常披发佯狂、赤足散怀,继续他新的方外之游。

在他的游方生涯中,白玉蟾不仅继续寻仙访道,还积极施符济困、营建宫观、传授弟子。他的声名在乡间市井口耳之间迅速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拜访和学习。在一次国醮中,白玉蟾被邀请担任主持人,这使得他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嘉定壬午年(1222)孟夏,宋宁宗御旨召见白玉蟾。白玉蟾原本希望能借皇帝召见的机会,贡献自己佐国利民的才智,却不料皇帝对其并不重视,反倒因小人诬陷,身陷囹圄。这一事件彻底浇灭了白玉蟾对世俗功名的期望火种,更加坚定了他选择大隐于市、传道济困的修行路的决心。

顺便说一句,这一年,郭靖随成吉思汗大军西征,攻打花剌子模。成杰思汗召见丘处机,杨过出生。

绍定己丑(1229)十月,白玉蟾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不久便传出他水解于临江的消息(借水兵解,即去世)。对于他是否真正水解仙化,则是一个千古之谜,就连他最亲近的徒弟兼挚友彭耜也难断真相。据说,“逾年,人皆见于陇蜀,又未尝有死”。

这一年,白玉蟾三十六岁。

关于白玉蟾的生卒年,学界未有定论。一派认为白玉蟾生于1134年,羽化于1229年,享年96岁。一派认为其生于1194年,羽化于1229年,享年36岁。

白玉蟾内丹学的基本理论

关于白玉蟾的师承,大致可由陈泥丸追溯至张伯端。他自己称:“先师泥丸先生、翠虚真人,出于祖师毗陵和尚薛君之门,而毗陵一线,实自祖师杏林先生石君所传也,石君承袭紫阳祖师之道。”即从张伯端传法与石泰,石泰传给薛道光,薛传给陈楠(陈泥丸),再传而至白玉蟾,是称南宗五祖。这也是白玉蟾被称为道门南宗第五祖的由来。

白玉蟾可以称作南宗丹法的集大成者。他处在南宗一系的兴盛时期,在其前辈对张伯端内丹理论的实践探索基础之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丹法思想。

一、性命论

性和命是内丹学的基本命题,性命共修终能成就金丹之旨。在对性、命内涵的理解上,内丹家的认识基本上一致。全真派的王重阳云:“性者神也,命者气也”。白玉蟾也指出:“神是性,性属离,坤之中阴;气是命,命属坎,乾之中阳。

白玉蟾深信,丹道修炼必须同时注重性和命的双重修炼。他曾说:“夫道也,性与命而已。性无生也,命有生也。无者,万物之始也;有者,万物之母也。”在他看来,性和命之间是体用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他极力强调内丹道的双修功夫,对于只追求修炼性或只追求修炼命的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他以禅宗“顿悟成佛”的惟修心性论为反例,嘲笑其禅法虚无缥缈、空洞无物。

二、炉鼎论

安炉建鼎,是炼丹术首要的功夫。内丹家也讲炉鼎之要法。张伯端在《悟真篇》中指出,所谓鼎器,是指内丹家烹炼药物的人体特定部位,包括脏腑、经络、气穴、以及内炼时所想象的特殊区域。

对于内丹的鼎器问题,白玉蟾却讲得很简单。

首先,他认为内丹是于人身体内烹炼药物,鼎炉是重要的物件,需要加以正确认识和理解。只有弄清发挥鼎炉作用的身体部位,才具备了开始寻药炼丹(即修炼内丹)的基本条件。

他专门画了一幅《金鼎之图》加以注解:心有九窍谓之金鼎,皇帝铸九鼎者此也。神室之图:离种种边,壶中有天;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牝之图: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白玉蟾在《钩锁连环经》中提到了下丹田、中丹田(绛宫)、上丹田(泥丸宫)等身体部位,又分别被称之为玉炉、金鼎(神室)、元坛。这些身体部位相互关联,构成了内丹修炼的封闭系统,可以用来烹制、运化药物。《金液大还丹赋》中也提到了天炉、地鼎、三关等身体部位,它们被认为是造化之枢机。这些身体部位的理论是内丹修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所谓的炉鼎只是对人体部位功能作用的一种比喻,炉鼎的位置和关系并非固定不变 的。所以,白玉蟾又特别指出,不可拘泥于人体鼎炉之象,“坛炉鼎灶,本自虚无。”要懂得运用之理,不失于变通,识得真物真用处。“

三、药物论

内丹学是从外丹思想发展而来。模仿外丹烹炼金丹的法式,内丹家以人身体为鼎器,发明身体内在的功能元素,作为烹炼材料,求先天真药炼得金丹,以达到超凡入圣的天人之境。 修炼所需依凭的材料,丹家称之为药物。

精、气、神三者,在传统的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构成人身体的重要元素,内丹家亦视此为药物,称之为人体“三宝”。

精、气、神在内丹家看来有着先天、后天的区别。元气为生命的本源,人和物类的有形生命都是由此生成。所以曰:“气即命也。”

白玉蟾认为,与神气一样,身体之“精”也要有先天后天两种区分,而内丹所炼化之精称做先天“元精”。“元精”其实就是“元气”在人体内所依据的载体,这便是丹法中“炼精化气”的理论基础。

其次,白玉蟾十分强调三宝中“元神”的主导作用。精气以其物质性的特征成为重要的炼养材质,与之相对,元神则常常被视作燃薪之火。

元神”是更深层次的一种意识,又称为“真意”,和“元气”一样具有始发性,是一种先在的本真状态。”“元神”在内丹学中被看作“性”的一个层次,或者“性”的一种状态,所谓“神即性也”。

元神是和“道体”相通的,内丹家称之为“道性”。“道性”是永存的,所以白玉蟾说:“况人元神本不死”,认为“元神”就是一种“圆满自足的道性”。——这与修仙小说中的元神可是两码事。

以元神运炼精气,形成元神与元气相互交融的状态,经过合三为二、合二为一,达到性命圆融的原始混沌状态,这就是内丹修炼的基本思想。

四、火候论

火候是内丹学三要素(炉鼎、药物、火候)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内丹家常常视之为天机,从不轻泄。火候通常被理解为运转药物的动力和方法。——可以理解为修炼秘籍。

比照外丹用变化的炉火烹炼鼎中药材的过程,内丹是以身中“神火”烹炼体内“鼎炉”中之“精炁”,使坎离交会,抽铅添汞,炼去阴质,获致纯阳,即成大丹

白玉蟾关于火候的三个观点:

其一,火候很微妙,难以言传。具体火候细节,用言语表达十分困难,所谓天机不可泄露。其二,火候其实并不神秘,只怪世人未能真正懂得火候的道理,从而故弄玄虚。火候表现在动静之间,阴阳升降,坎离交会,抽铅添汞,沐浴温养,即是火候之使用。

第三,对火候的把握,根本在于学者自身的天赋慧根,须要明白造化之机,于修炼中去体悟天地运转生化的玄妙。这其实跟传不传没有必然关系。就好比照着同一本秘籍修炼,武功高低差别很大一样,纯属个人天赋。

五、心即丹道说

性命双修的基础理论出发,金丹是性和命相融合的复合体,是具足本体无限本源的融合体。道是体,丹是用,统一于心。

白玉蟾提出“丹则心”,“丹即道,道即丹”,从而“心即道”的理论。

白玉蟾把绝对客体化的“道”与人的本心直接合而为一,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把本体“道”置于人心上,试图把它放回到现实人的心理活动中去,恢复这一庄严本体的生命力。二,把作为主体的“自我意识”提升为本体性的“无限自我意识”,这样,便尽可能地缩短了在自我意识的活动中“主体”与“本体”相契合的过程。

心与道合,就是说每个人都自身蕴含圆满的道性。只要用心契合,即可成道。明白了心即是道,道在人心,那么内丹修炼的关键就在于修心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

搜索更多有关“金丹渡劫修炼体系是谁开创的?融丹道雷法于一身的白玉蟾”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