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宠物>正文

马口鱼养殖喂什么好?马口鱼的生活习性及人工养殖技术和培育过程研究

人气:238 ℃/2024-02-27 23:54:01

前言

马口鱼,俗称马口、马鱼、 桃花鱼和大口扒,是一种隶属于鲤科的小型凶猛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大江河、湖泊和水库。

它常栖息在湖泊、水库以及清澈的山涧溪流中,与宽鳍鱲等其他鱼类共同生活。由于马口鱼能够捕食经济鱼类如鲢和鳙等,曾被视为重要的敌害鱼类,导致其遭受清除的行动。

然而,近年来中国水库的鱼类种类数量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肉食性鱼类明显减少,致使生态系统一度遭到严重破坏,再加上马口鱼非常容易捕捞,且备受消费者喜爱,但大肆捕捞不仅严重加剧其数量的减少,甚至自然资源也开始急剧下降。

目前,国内对马口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类学、基础生物学、生物地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对其繁殖生物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而北方马口鱼的全人工繁殖尚未有报道。

随着对马口鱼繁殖生物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繁殖行为和繁殖环境要求,从而提供更有效的繁殖技术。此外,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和优化养殖环境,可以提高马口鱼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一、养殖条件准备

1.场地选择

为了实现马口鱼人工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选择远离工业区和农业化学品使用区的地区,避免污染物对养殖环境的影响。

同时还要具备方便进水和排水系统的地区,确保养殖水体的新鲜水源和污水排放的有效处理。

此外,在选择水源时,应确保水量充足,并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规定,以保证水质符合马口鱼的生存和生长需求。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同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池塘条件

池塘长宽比应在8:1至10:1之间,面积一般在3至5亩之间,这种形状的池塘有利于养殖管理和鱼类的游动空间。

并且还要配备纳米盘进行底部增氧,并结合1至2台叶轮式增氧机,以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促进马口鱼的生长和健康。

二、马口鱼人工繁殖

1.亲本培育

在选择马口鱼的亲鱼时,一定要选择鱼体完整无明显损伤的个体,没有断鳍、破皮或其他外伤。还要注意观察鱼的行为活跃度、食欲是否正常以及鳃的呼吸情况。

如何学会分别雄鱼和雌鱼,同样十分重要。雄鱼一般比雌鱼体型更大,各鳍条较长,尤其是臀鳍的第1至第4根分枝鳍条长度明显不同。另外,用手轻轻按压雄鱼的腹部,会流出一些乳白色液体,并且能在水中迅速分散。

雄鱼的吻部、上下颌、下眼眶、鳃盖、身体的侧后部以及尾柄上会布满圆锥状的追星,臀鳍条上也有排列成行的追星。并且雄鱼的体表颜色会呈现鲜艳的混姻色,即背部呈黄绿色,体侧部呈淡绿色,腹部呈粉白色,鳃盖和各鳍呈淡红色。

雌鱼个体腹部膨大柔软,有较明显的卵巢轮廓。生殖孔微红,但没有乳白色精液流出,也没有追星的特征。

2.日常饲养及投喂管理

通常大家都会选择黄颡鱼饲料、罗氏沼虾饲料、泥鳅饲料或者其他水鱼饲料,像马口鱼根本不挑食,很多水产饲料都可代替。

马口鱼属于中上层鱼类,对于粉料或浮性饲料的摄食能力较强,一般在2~3天内就能适应并在水面集中摄食。马口鱼具有凶猛的抢食特性,饲料投喂量应根据实际吃食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日投饲量为3%~5%。为了确保饲料均匀摄食,可以将饲料沿池塘四周进行分散投喂,也可使用风送投料机进行投喂。每次投喂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左右。

在马口鱼养殖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大小分化的情况。一般在养殖1个月后,可进行一次分养操作,为了预防肝脏和肠道问题,建议适当减少养殖的密度。每月可以使用复合维生素和促进代谢的保肝添加剂进行补充,每次添加剂使用5天。

养殖水位应控制在0.8~1.2米的范围内,并在养殖期间适时进行充气增氧。在4月至10月期间,养殖初期可以进行少量换水,而在养殖后期则应适当增加换水量。每月进行1~2次换水,每次换水量为原水池容积的1/10~1/5。

为了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养殖池中的溶氧浓度应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透明度应为30~40厘米,pH值应在6.8~7.5之间。定期进行排污操作,清除池内的杂物,并使用微生物制剂来调控水质,以保持水质的稳定。

3.人工授精

想要成功繁殖,必须将水温稳定在18~26℃,最适水温为22~24℃的情况下,选择成熟度良好的雌雄个体进行人工授精。雌鱼应具备腹部膨大、松软有弹性的特征,而雄鱼应具备鲜艳的色彩、明显的追星特征,轻压腹部会有少量精液流出。建议进行雌雄配比为3∶1。

进行人工授精时,可以使用以下剂量对于每千克的雌鱼:绒毛膜促性腺激素600单位,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6微克,地欧酮3毫克进行注射。而雄鱼的用量则减半。

为了方便进行注射,最好使用1毫升的连续注射器和4号针头进行一次性的腹腔注射。尤其是50克左右重量的鱼,每次注射0.2毫升即可,而50克以上的则需要注射0.3毫升。

采用干法授精后,可以边搅拌边将精液倒入锥形孵化桶中。每立方米的孵化桶放置5万粒卵,要求水中的溶氧浓度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因为只有这样鱼卵才能不沉入水底。

控制孵化水温在22~24℃之间,并及时除去坏卵和卵膜,经常清洗过滤用的纱布等。以上是关于马口鱼人工授精的一些建议,但具体操作仍需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指导进行。

4.人工孵化

在马口鱼的孵化过程中,可以采用孵化篓和孵化桶的接力孵化方式。首先,将受精卵放置在锥形筛绢孵化篓中,该篓的孔径为245微米。孵化篓的上部呈圆柱体,下部呈圆锥体,并在最底部包裹气石。孵化过程中,要确保气量适中,以使卵粒能够全面翻滚,无死角。每个孵化篓可放置15~20万粒卵,并及时换箱或清洗篓,以保持水质的清洁。如果发现鱼卵有严重的水霉问题,应将卵倒出并重新漂洗,直到清理完毕。

在孵化期间,水温应保持在19~21℃。当部分受精卵开始破膜时,将经过漂洗的鱼卵转移到孵化桶中进行孵化。在孵化的初期,水流应调小,待鱼苗全部出膜后再适度增大水流,之后再次调小水流。

三、苗种培育技术

放养马口鱼苗之前,为了保证水产养殖的成功,需要采取一些措施。首先,必须在池塘上方搭设全覆盖的防鸟网,以防止鸟类侵入。其次,池塘需要经过充分的曝晒处理,以提高水质的卫生状况

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其他杂鱼,最好通过100目网袋进行过滤,筛选掉那些凶猛性鱼。并使用有机酸进行解毒处理,同时添加生物肥或发酵豆浆等物质作为肥水,以确保水体中存在轮虫、枝角类等天然生物饵料供应。

马口鱼的最适宜放养密度为每亩30万至50万尾。从放苗后的第2天开始,每天需进行两次泼洒豆浆。经过7天后,应开始投喂蛋白质含量在45%以上的开口粉料。每天的投喂量应为每亩1至2千克,分为早、中、晚三次进行沿塘投喂。为确保水体中溶氧充足,在苗种培育过程中每天需使用纳米增氧盘进行至少10小时的增氧处理。

马口鱼苗的生长速度很快,经过20~25天的养殖,可达到体长3~5厘米(6,000~7,000尾/千克)。

四、病害问题

马口鱼人工养殖通常情况下病害较少,但目前主要存在鱼体畸形病、水霉病、车轮虫病和肝胆综合征等疾病。

鱼体畸形病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饲料中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的缺乏有关。建议在饲料中适当增加微量元素,并保持水体中一定的藻类生长。

水霉病的发生原因可能与池塘水质过于贫瘦、锚头鳋等寄生虫感染,或者分养时的捕捞操作导致鱼受伤有关。预防措施包括保持池塘肥水状态,避免冬季分养等捕捞操作,发病后可使用戊二醛、硫醚沙星进行连续泼洒2至3次,并适当加强鱼的体质,如添加黄芪多糖和复合维生素。

车轮虫病在马口鱼的不同生长阶段都可能发生,车轮虫主要寄生在马口鱼的体表和鳃丝,大量感染时会导致马口鱼聚集在水面,并引起死亡。主要原因是马口鱼体质下降,体表或鳃丝脱黏后容易感染寄生虫。马口鱼对杀虫药物较为敏感,应尽量避免使用。建议在养殖期间定期添加黄芪多糖、复合维生素和促进肝脏代谢的添加剂,可连续投喂上述药物3至5天,以预防或控制病情。

总结

土著鱼类是宝贵的自然种质资源库,对于保护和修复土著鱼类的渔业资源、保护淡水土著鱼类物种及其多样性,并逐步恢复其自然资源是实现土著鱼类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马口鱼是中国重要的大水面河流鱼类之一,尤其在辽宁省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全人工繁殖的成功填补了北方地区马口鱼全人工繁殖的空白,为实现马口鱼规模化人工养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优化中国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此外,马口鱼全人工繁殖成功还为其他凶猛性小型鱼类的人工繁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 解玉浩,李文宽,解涵.东北地区淡水鱼类[M].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3-34.

[2] 姜志强,王喜庆,刘建,等.碧流河水库马口鱼的食性及渔业对 策[J].水产科学,1995,14( 3) : 35-38.

[3] 金柏,金克伟.铁甲水库马口鱼生物学的初步研究[J].水产科 学,1985( 4) : 8-12.

[4] 骆小年,赵兴文,段友健.辽宁省淡水土著鱼类开发利用研究进 展[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0,35( 2) : 155-160.

搜索更多有关“马口鱼养殖喂什么好?马口鱼的生活习性及人工养殖技术和培育过程研究”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