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中草药材>补虚药>正文

黄芪

人气:244 ℃/2024-04-30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生黄芪、绵黄芪、炙黄芪、北黄芪、百本、百药棉、黄耆、独椹、棉芪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归肺、脾经。

煎法:

适用体质:气虚体质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可生肌,补虚,益卫固表,利水消肿,补气升阳,补中益气。用于脾胃气虚引起的倦怠无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肺虚咳喘、气短以及反复感冒;气虚导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1、增强免疫力

黄芪内含有多种抗菌有效成分,而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还能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

2、双向调节血压

中药专家研究发现,黄芪具有双向调节血压的作用。黄芪对于血压低属于气虚的人能升血压,对于气虚痰湿引起的血压高的人能降血压,适宜治疗气血两虚型高血压患者。

3、延缓衰老

黄芪含皂苷、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矿物质。从中药黄芪植物中提取而成的药物,可增强人体免疫细胞抵抗艾滋病病毒的能力,并对人体一些器官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4、疗疮生肌

黄芪是传统疮药,有生肌的作用,允其适用于溃疡久不愈合的化脓性感染。

黄芪主治

药理实验也证明,黄芪有轻微的利尿作用,可保护肝脏、调节内分泌系统。

黄芪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

生黄芪可治自汗、盗汗、血痹、水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炙黄芪可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虚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所以黄芪善治脾胃虚弱,能温补强壮、提高免疫力。

黄芪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

黄芪禁忌

感冒发热、胸膈气闷、肠胃有积滞者勿用。

实证(如急性肠胃炎)及阳盛阴虚(如高血压)须慎用。

恶龟甲,两者不宜一同入药。

肺结核有发热、口干唇燥、咯血症状者不宜单独服用。

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者不宜服用。

孕妇不宜长久大量服食。

痰湿体质、阴虚体质、气郁体质不宜食用。

黄芪日常用法

饮食养生剂量:9~30克。可煎汤,可含服。

家庭养生用,可用黄芪5~10克,开水泡10-20分钟后代茶饮用,可反复冲泡。

用黄芪50克左右煎汤,用煎过的汤做饭或粥,有很好的补气功效。

在烧肉,或烧鸡、鸭时,放一些黄芪,可增加滋补作用。

1、生吃

黄芪洗净,直接放入嘴中生嚼。

2、泡茶

黄芪洗净切碎,水煎代茶饮用,可使精力倍增。

3、煮粥

先将黄芪水煎,然后放入大米同煮15分钟,即可食用。

黄芪选方

1、治气虚里寒、腹中拘急疼痛

黄芪、白芍各15克,大枣10枚,桂枝生姜、甘草各10克,饴糖50克。将前6味中药用水煎,取汁,入饴糖待溶化后服用

2、治气虚血滞、肌肤麻木、半身不遂

黄芪30克,赤芍、桂枝各15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水煎,去渣,不拘时服。本方重用黄芪补气,促进气血运行,赤芍活血行滞,桂枝温通血脉。

黄芪药用部位

为豆科多年生植物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

黄芪选购保存

以根条粗长、皱纹少、质坚而实、粉性足、味甜者为佳;根条细小、质较松、粉性小及顶端空心大者次之。

应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以防潮湿、防虫蛀。

搜索更多有关“黄芪”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