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慧海禅师语录看开:破迷开悟侃烦恼二八五

人气:418 ℃/2023-12-22 19:16:47

尽信书不如无书

——读李时珍感悟之九

标题导读:医馆里的争辩◎从来如此不可靠

古往今来,人们不知赋予书籍多少美好的礼赞。诚然,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倘若过度拘泥或迷信书本,唯书本是从,必将导致思想僵化,丧失判断力和创造力。如此这般,与其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李时珍对待书本知识,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信书不唯书,理性思辨,拒绝盲从,更注重临床实践。这一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浸润着那株璀璨的民族医药遗产之花。

医馆里的争辩

这一天,李时珍在医馆给患者诊病,忽然传来一阵吵嚷声,扭头正想看个究竟,只见几个壮汉拉扯着一个江湖郎中进了门。为首的小伙子愤然嚷道:

“李先生,你给评评理,俺老父吃了这家伙开的药,病没见好转,反倒更重了。俺找他算账,他还嘴硬,说他药方没有错。俺信得过你,请给俺一个公道。”说罢,随手将药罐递到李时珍面前。

李时珍从罐里捏点药渣,闻了闻,又放到嘴里细嚼片刻,自言自语道:“这味是虎掌草嘛!”

江湖郎中一听,慌忙分辩:“我绝对没开过这味药。”“照你的说法,那肯定是药铺掌柜抓错了药。”

李时珍非此即彼推理,令江湖郎中觉得自己当了冤大头,咽不下这口窝囊气,非要拉着小伙子去药铺弄个水落石出。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李时珍连忙摆手劝阻,说:”别去了,这是医书上的错。北宋年间唐慎微主编的《证类本草》,就把漏篮子和虎掌草混为一谈,药铺掌柜往往以为两种草药可以互用,即使打官司也难分输赢。”

一经提醒,江湖郎中想起来了,说:”对,我开的药方里有一味漏篮子。”

李时珍解释道:漏篮子,温中散寒,祛风除湿,排脓止痢;虎掌草,祛风止痉,化痰散结。虎掌草大毒,怎么可以代替漏篮子呢,难怪小伙子的老父服后出了乱子。

李时珍安抚小伙子,捎上几副解毒草药,老父的病即可治愈。李时珍又让众人放走江湖郎中。一场沸沸扬扬的医药风波,就此平息了。

书是人写的,人无完人,书本岂能完美无缺?一个人失去了理性,就如航行在茫茫大海上没有方向的小舟,随波逐流,随风转舵,那么,永远无法抵达成功的彼岸。

从来如此不可靠

一波方息,一波又起。不久,又有一位郎中为精神病人开药,用了一味叫防葵的草药,病人服后便咽了气。

还有一位身体虚弱者,服了郎中开的一味叫黄精的补药,莫名其妙送了性命。

究其原因,几种古医书都把防葵与狼毒、黄精与钩吻说成同一种药物。其实,狼毒、钩吻毒性都很大,病人服了怎能不送命?

这一件件,一桩桩药物误人的病案在李时珍心中激起狂波巨澜。诚然,古代医药书籍蕴含丰富知识和宝贵经验,不可否认,确存在一些漏误,若不纠正,以讹传讹,轻则耽搁治病,重则贻害人命。

在草药园圃里,李时珍经常手把手传授徒弟庞宪如何辨别草药:“这是卷丹,可医书上载为百合;这是兰花,医书上却写成兰草;这是南星,又称虎掌草,原是一物,而医书上偏写作两种草药;这是葳蕤,那是女萎,分明是两种不同药材,医书上当作一物。”

李时珍拨弄一种叫紫葳的药草,对庞宪说:“这种药材在《名医别录》称为陵苕,别名苃华;而《本草经集注》说是瞿麦根;《新修本草》却叫凌霄,又称女葳,还有瞿陵、武威、鬼目、陵时称谓。”

往古本草医书,由于有些作者未深入实际进行调查,你抄过来,他抄过去,习惯在“纸上猜度”。“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越解释越糊涂,甚至矛盾百出。

药物远志,在南北朝医药学中,陶弘景称是小草,像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代马志说它又如狗脊一药,有的说它像萆薢,有的说它像拔葜,有的说是像贯众,说法极不一致。

豨莶草,有人谓之酸浆,有称为苍耳,有叫作地菘。李时珍经过广泛征询,聚诸草谛视,得出豨莶草即猪膏莓。

古代医书中,常常出现“鹜”与“凫”,是否为同一物种?历代药物学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李时珍摘录屈原《离骚》中的“将与鸡鹜争食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二句,指出诗人把“鹜”与“凫”对举并称,它们不是同一种禽鸟的明证。

李时珍又根据诗句中对它们不同生活环境的描绘,证明“鹜”是家鸭,“凫”是野鸭,药性不同。屈原的诗赋,竟成了李时珍考证药物名实的雄辩依据。

《本草纲目》还记载了来自天竺(印度)、大食(阿拉伯)、南洋(东南亚)胡人、蕃人,及由梵文、佛经中得到的医药知识。经过历史考证,指出“按《本经》胡麻亦名巨胜,《抱朴子》云,巨胜一名胡麻,以黄麻于及大藜子伪为胡麻,误而又误矣,不可不辨。”

李时珍在太医院及后来行医岁月中,自述“长耽嗜典籍,若啖蔗饴”,先后阅读过900余种万余卷医书,发现自秦汉以来1500多种药物中,“品数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

作为医生,李时珍不能容忍这种混乱的医药书籍来作处方,贻害众生;作为药物学研究者,有必要、有责任来纠正这些错误记载。他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医生,做一个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本草研究者,于是,开始了毕生的药物研究生涯。

搜索更多有关“慧海禅师语录看开:破迷开悟侃烦恼二八五”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