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庄子人间世颜回见仲尼:庄子,人间世三

人气:145 ℃/2024-03-05 05:33:13

颜回曰:“吾无以进矣,敢问其方。”

仲尼曰:“斋,吾将语若。有心而为之,其易邪?易之者,皞天不宜。”

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如此,则可以为斋乎?” 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

回曰:“敢问心斋。”

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有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

夫子曰:“尽矣!吾语若: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入则鸣,不入则止。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

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

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也,伏羲、几蘧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

颜回说:“我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请先生教我。”

孔子说:“难道事情因你有心而为就会变得容易吗?如果因你有心而为就变得容易,这非自然之理。你斋戒之后,我再告诉你吧。”

颜回说:“我家里贫穷,不饮酒、不吃荤已数月。这样可算是斋戒了吗?”

孔子说:“这是形体之斋,而非心斋。”

颜回说:“请问何为心斋?”

孔子说:“你若达万物齐一之境,不仅能听之以耳,亦能听之以心,更能听之以气。耳听的极限是物之声,心听的极限是物之全,听之以气则是兼容万物。何谓气,虚而能容者为气。唯道集虚,故道者有大容。排心之杂,得心之虚,乃有容也。心,虚而能容,谓之心斋也。”

颜回说:“未达心斋之境,则心被己所充实,心满而无容;已达心斋之境,则心之容量无限,我在其中如一尘一埃,虽有似无。这就是心之所虚吗?”

孔子说:“你说得极好!我告诉你,你若能游于其心虚的近处,则可以静候。若得入其心虚之处,则可与之共鸣;若不得入,则止于其心虚之外。开阔你心,让不得已的内容融于心虚之处,这是为人之事的极限了。

隐匿在大地上行走的痕迹是容易的,此谓绝迹易;失去了大地的依托而行走是困难的,此谓无行地难。人之事如绝迹,易造伪;天之事如无行地,难造伪。以翅膀而飞翔,此谓易;以无翅膀而飞翔,此谓难;以知得知,此谓易;以无知而知,此谓难。

那究竟天之事是什么呢?如此难作伪。你看这室内空荡之处,光明自来,明亮不止。若心之虚内,吉祥亦如空室的光亮一样,源源不止,盈而不满;当内在的吉祥表露于外时,形骸安泰,神采飞扬,这就是达到坐驰之境,是难为之境,亦是天之事。达坐驰之境的人,其耳目内通于吉祥,吉祥达于外而为众心所感知。吉祥之所在,即使鬼神亦倾慕而来,更何况人呢!吉祥者,是万物之所期也,是禹舜之所望也,是伏羲、几蘧之所求也,普通人更不可能是例外呢!”

随记

“坐驰”,成玄英说,“形坐而心驰。”而《大宗师》中有“坐忘”。

天生天灭其实是自生自灭,该选择的终将选择,不能长存的终不能长存。

颜回谁也改变不了。既改变不了君,也改变不了民。君依然暴,终不能长存,此为自灭。民依然受迫,终将面临选择,是生存还是毁灭,是奋起反抗还是受压至死,此为自生。

心斋,道心。

如果连颜回都难以做到,那颜回去劝阻的暴君如何做到?但颜回真达到心斋之境,他还会去劝阻吗?

虚者,有容也,故鬼神能来舍。

耳目内通,有待也。

乘物,有待也。

有待之境。

“若能入游其樊”,游心之虚,游于谁心之虚?游对方的心之虚吗?

有容才有纳,后面说的是纳。

这里是不是讨论两种情况,入其虚与不入其虚。后面的各种对比的比喻跟入与不入对应?入其虚是属于为人,不入其虚是属于为天?

虚室生白的白是由外而来。

无门无毒,毒通堵之意。无视,穿透,渗透。开放之意。

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

寓,寄居,寄托,居处。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一宅而寓于不得已,这话的主语是谁,谁宅,谁寓,何为不得己。

无门无毒,是封闭之意吗,还是无视之意。我认为是无视之意。

有门有墙,是封闭。既然封闭,为何能无视,进而宅,进而寓。

谁以怎么的状态而宅而寓于不得己。

不得己,一直理不顺,该怎么译才能传递其中的文意?

一宅而寓于不得已的更高境界是坐驰吗?

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后面的社树的“彼亦直寄焉”是这句话极好的描述了。

何为不得已,为人的艰难是为不得已。不得已即为难。

人之难,即为人之不得已。

你面对世界感觉到无助的时候,才是你真正认识这个世界的开始。现实的结果都是现实的。人的伟大是一瞬间的幻觉,而且这幻觉还是站在整个人类历史的巅峰时所得到的。人的伟大脱离不了人。人一旦脱离了人这个大群体,瞬间无比渺少。如同一个完全在大城市长大的人被孤身置于毫无人烟的茫茫大山里,无助而绝望。

何以为人,每个人会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但每个人像做自己心中的人又何其艰难!

人生的坦途就是那条崎岖不平的路,这就是难,人皆有其难,这就是不得已。

不走路而立足于大地是容易的,此谓绝迹易;不走路而悬浮于大地就难了,此谓无行地难。

世界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没有一劳永逸的真相。这不就是难吗。

俗话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胜利者尚且难,失败者呢。

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

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

这两段有什么联系?

形因坐而止,而心依然飞驰,这就是‘坐驰’。

为什么是“鬼神将来舍”,注意是“来”,鬼神主动来。这里的舍,跟前面的宅,是一样吗。“来舍”是类似于“心安便是归处”的意思吗

“而况人乎”,这意思是包括卫君吧。

这一段是希望颜回将自己的心之虚打造成鬼神都向往的“宅”?

为人,作伪易;为天,作伪难。以有翼飞者易,以无翼飞者难;以有知知者易,未闻以无知知者难。

易难之辩,跟一开始反问易难好像对应上了。

那么问题来了,后面的“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是靠易的内容,还是靠难的内容做到的?是难吧,一旦做到将有奇效!

那么为天究竟指什么,难的内容指什么?是指“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吗?从文意来看,好像不是,这像是易的极致,易之中的最难。

吉祥止止,吉祥止了又止,意味着吉祥不断,源源不绝。如空室之白光,由外入内,白光达室而止,但光亮不断。白光止止,白光不止。

夫且不止,吉祥不止

吉祥是属于天的内容。

吉祥天赐,人以心之虚容纳。

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

瞻彼阕者,虚室生白。是“吉祥止止,夫且不止”的形象比喻。阳光不断进去,如同消失,不会盈满。

吉祥,愉悦安详。

坐驰,我心开放驰游。

入则鸣,不入则止。鸣理解为明,上下文的文意更为畅顺。明即是虚室生白的白。

不入则止的止是止于心虚之外。室外之明。

吉祥止止的止是止于心虚之内。室内之明。

《说苑》说,“春秋冬夏,伏见有时。失其常,离其时,则为变异;得其时,居其常,是谓吉祥。”

“草木岂能酬雨露,荣枯安敢问乾坤”,草木谢不了雨露之恩,荣枯还需问乾坤。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有些类似庖丁解牛的三种境界。

这最后的一答感觉跟前面两答是有很长的时间间距,只是被放在了一起。第三答的境界已达《齐物论》中的境界了。而且前两答也是有区别,如果一答是青年庄子,那么二答是中年庄子,三答是老年庄子了。境界一答比一答高。

这里的三组对答越看越像庄子在其人生不同境界的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

蒋捷说,“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也,伏羲、几蘧之所行终”,同样的内容,在《逍遥游》中庄子是描述的,“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分分然以物为事

因此三答的境界依然未达《逍遥游》的境界。

颜回肯定不“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也,伏羲、几蘧之所行终”,但这东西颜回也能有,上下文间最能其这作用的就是吉祥了。当然这里,庄子也没有明说吉祥为何。庄子表达的意思像是颜回你变成了吉祥物,让大家感受到你的吉祥,大家都会喜欢你的,而且吉祥是大家的所期望,所追求的。

人间世,带着天上的余晖落回人间。或者说,带着人的余暖来到天上的。

繁钦说,“天壤之所生,诚有自然之妙物也。”

梁冬说,“起码在庄子的视角里,孔子是一位更达观、更不纠结的人,而且孔子对于人间世的种种人性,是很了解的,而且很洞察。对于人性,他并不那么悲观,而且乐知天命。”

搜索更多有关“庄子人间世颜回见仲尼:庄子,人间世三”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