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云南昆明西山区茶城 盘龙江畔,昆明旧业满城

人气:488 ℃/2023-10-05 07:10:55

昆明小城中做什么的都有,以三百六十行来说也不过分。这座城市自形成以来,出现过种种“行业”,各行各业满足人们从衣食住行到精神生活的需要,且极具地方特色。漫漫时光中,有的行业出现了又消失了,那些曾经繁盛一时的行业和消失的行业中,折射的是一座城市的发展脉络。昆明城中出现过的行业中,旧日乱弹茶铺、素酒铺等行业可算个中翘楚,尤其是乱弹茶铺,曾经满城随处可寻。直到本世纪初,昆明部分街区仍可见到,近些年,逐渐失去“乱弹茶铺”的踪迹,茶馆、茶室倒是越来越多。

本期“往事”,说说昆明曾经满城遍布的“乱弹茶铺”以及老昆明曾经的老店旧业。

“乱弹茶铺”是老昆明人的习惯称呼,也就是滇戏清唱茶铺,又称围鼓茶铺。常见铺内搭起一座略高于茶座的小台,安放锣鼓家什,布置演唱者和琴师的座位,由票友组织,并邀请艺人参加,一台有声有色、让顾客喝茶之际听戏的群众文娱活动便开场了。

昆明的乱弹茶铺究竟有多少?过去没有具体统计过。但可以确认的是,得胜桥头(巡津街西口)、金马坊脚、碧鸡坊侧、宝善街、护国路、民生街、劝业场、武成路、华山南路、大观街、灵光街、拓东路、景星街等街巷都开设过或大或小的乱弹茶铺。

乱弹茶铺的清唱,听众一直拥挤。遇到好演员、好剧目,提前占座者不乏其人。

1949年以前,民生凋敝,滇剧专业艺员收人菲薄,经常到乱弹茶铺献唱,专业艺员成为清唱队伍中的一股占优势的力量。

乱弹茶铺中的清唱者,来源并不困难。茶铺间彼此可以互邀角色。

清唱艺人们按场接受报酬,由茶铺老板支付。

乱弹茶铺逐日悬挂出“水牌”,在小黑板上用水粉写出当天献唱的艺人和所唱剧目。一般每天午晚两场,每场三出折子戏,让茶客们尽情欣赏滇剧清唱艺术。

东南区宝善街摊贩市场(后称小商品市场)和华山南路云鑫茶铺的滇戏清唱,是20世纪50年代规模较大的“名牌”。

80年代以后,螺蛳湾、刘家营、北河埂、文庙等地,都先后有过清唱滇戏的茶室。近年来,这样有地方文艺演出的“乱弹茶铺”已经曲终人散茶凉,难觅踪迹了,倒是各种经营单一的茶馆、茶室越来越多。

老行业中,素酒铺算是相当有特色的一种,今天一些极其背街的地方仍偶然可见。素酒铺,通常是一间铺子,安放两三张桌子。酒由店家从专业酿酒房买来,用中号酒坛装贮。常售下酒菜有炸洋芋(或慈姑)片、煮花生、炸蚕豆、五香豆腐干等,秋收过后还有炸蚂蚱,有时也会卖油炸小干鱼,有的则以售卖带蘸水的煮芽豆为主。

顾客坐定要菜后,店家拔去酒坛上的大草塞,用酒提(容量多为半市两和一市两两种)打酒在小酒盅(圆形无柄小杯)内,送上桌子。菜用小盘装贮,煮豆则以小碗计价。

素酒铺的顾客,以穷文友相聚谈心、劳动群众工作间歇解除劳累最为常见,酒可饮到三盅四盅,但菜不过一盘两盘,可见是以喝酒为主。偶见有酒客进店,只要酒,不要菜,依然喝得津津有味(不要下酒菜,昆明人称“喝寡酒”)。

早年昆明酿酒,全部用粮食,酒糟作为副产品,卖给近郊农民喂猪。专业酒铺酿的酒,有“市酒”“升酒”“重升酒”“桂花升”“玫瑰重升”(后两种加香料),居家仅见用拐枣、金钩如意草等泡酒。而一般素酒铺供应的酒,有的只售“市酒”(一般白酒),少数素酒铺始见“市酒”与“升酒(较市酒醇、度数高的白酒)并售。有的精于“品酒”的熟客,每每自带小酒瓶,从专业酒店另买味道更香醇的“重升酒”“玫瑰重升”“桂花升”,和一般市酒、升酒兑着喝。20世纪40年代同仁街,还有过兼售卤菜的素酒铺,售卖茶色的绍兴酒。

不少素酒铺都拥有一批常客,每天不同的时间,他们总会来流连两三个小时,喝上几盅。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因房租昂贵,素酒摊不断涌现。当时南通街、同仁街、甬道街口等处,都有着专售煮芽豆或石屏烧豆腐的素酒摊。90年代间又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素酒铺”。两开间门面,以售卖蒸饺、水饺、锅贴为主,但配备低档瓶酒如清酒、高粱酒、荞香酒等,下酒菜有炸花生、凉拌粉皮、凉拌腐皮等10来样菜,任人选择。

老行业中,柴煤店是上世纪20年代昆明出现的新事物。

当时,有商人鉴于雨季和农忙季节,柴和炭多不能及时进城,因而想到先期购存,设立燃料店,常年供应。1923年6月,在得胜桥西游竹子巷开起了集瑞祥柴煤店。招牌虽然名为柴煤,但却是本地第一家综合燃料店。

同年8月,该店还想出了类似今天“酬宾”,而当时并不多见的促销活动。店方特别印制特别优待券和普通优待券。可惜店址偏在东南城区,组织商店集中购销燃料的办法没有得到推广。

唱机,清末在昆明称为“留音机器”,唱片则称“蜡盘”。它们是19世纪末的科技新产品, 20世纪初就传入昆明了。民国成立后,“留音机器”通称唱机,“蜡盘”改称唱片。新开业的一些茶楼茶室,为吸引顾客,都备有售价不菲的唱机唱片。

进入上世纪20年代,昆明购置唱机唱片的商户和中产之家逐渐多了起来。这个时候,唱机的维修又成为问题。1922年6月,大乐天影戏场不慎失火,电影放映师罗翕堂懂得机械维修,看准经营唱机唱片是种热门行业,改在四牌坊(业务拓展后迁往三牌坊)开起了华乐唱机行。

华乐唱机行除供应唱机唱片及其零件外,还兼代修理业务。可说是本地第一家专营唱机唱片的商店。

“洋商”们为求得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他们不断加以改进。法商“百代”唱片,后来统一面积规格,印刷商标和演唱者姓名、戏名曲名,贴于唱片正中。当美商胜利、德商高亨两家唱片公司也在我国录制京戏唱片,投放市场的同时,“百代”把片体改为胶木质,停用“宝石针”,改用半片一换的钢质唱针。在录制唱片时,扩大内容,电影歌曲、地方剧目,都网罗无遗。抗日战争爆发前,“百代”把注目点放到了滇戏上。

1934年9月,“百代”派代表来昆接洽录制滇戏唱片,首先找到了有业务往来的罗翕堂。在罗介绍下,约请了滇剧名角周锦堂、李少兰、名琴师孙竹轩等8人,到上海灌录了《八义图》《春花走雪》等滇剧唱片20张。

滇剧唱片上市后,不胫而走,风行全滇。“百代”唱片委托华乐唱机行批销。

1937年初,美商胜利唱片公司也派代表来到昆明,就地录音,制成又一批滇剧唱片。滇戏唱片的风行,对在滇普及和推广此一地方剧种,以及唱机的销售,都产生过一定的促进作用。

尽管唱机逐渐普及,但专营其业的店家仍然不多。抗战胜利后,光华街有过一家售卖“百代”歌片的小店。其他内容唱片以至唱机,依旧是百货业的一项业务。

20世纪70年代,录音机和磁带逐渐上市,犹未形成独立行业的唱机唱片业,也逐日销声匿迹了。

抗日战争以前,后来称为理发室的店铺,昆明都称之为剃头铺。

早年的剃头铺,都是单间,散布在一些热闹的街道,进剃头铺的全是男顾客。有“剪头”和“剃头”两种区别。“剃”和“剪”的收费为1:2,“发型”也单纯,只有“光光头”(剃光)、“平头”(稍留短发)、“东洋头”(留长发)三种。留长发者洗头、修面后,可请店家加涂“发蜡”(凡士林),不另收费。

剃头铺规模不大,每家不过有两把背椅可以放下的特制座椅,且多半由一家人所开。老板有儿子则手艺传子,无子则收男徒弟入店,学徒期间兼做杂事。剃头铺虽小,但开设者颇多。此外,还有一种流动的剃头摊,摆放在热闹的十字街口或闲人麇集的空场(如大东月城内空地)。摊主只携带条凳和剃刀等工具。剃头摊收费比店铺便宜,也拥有不少顾客,昆明人称之为“剃冷水头”。

抗战爆发后,昆明出现了比较大的理发室,也出现了年轻妇女前往烫发的新事物。妇女烫发,收费较昂,当时每客每次最低者也收旧滇币50元。因顾客甚多,烫发工具也逐渐演变为用吹风机“电烫”,标榜烫发一次,可保证半年不变。1938年6月,原省府曾用“妇女烫发,全为无益之消耗。且在此国难万般之际,更应严加取缔”为理由,重申禁令,且令警局侦缉队出动,把新生女子工艺社、美生、丽星等代女客烫发的店铺中的烫发工具没收。然而,始终禁绝不了。其时,昆明城中的名店,有正义路的“香海”、光华街的“一乐也”等等。这类新型理发室,门口悬有红、白两色,不停转动的柱形标识。收费比普通剃头铺昂贵。

40年代以后,剃头铺的旧称普遍过渡为理发室。而过去由店主一人当家的小型剃头铺,虽仍存在了较长时间,但也开始走向没落。

本版编录自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盘龙江文化大观》《昆明六十年记忆》《昆明百年》

来源:盘龙江畔

搜索更多有关“云南昆明西山区茶城 盘龙江畔,昆明旧业满城”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