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苏州人叫马齿菜什么?食光流影故乡的马齿菜

人气:480 ℃/2024-01-18 06:40:57

当阳光越发热烈起来时,马齿菜舒畅地张开自己的身体,快乐地怒放成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花朵,一蓬蓬、一簇簇,漫山遍野,妆点着乡村初夏的生机盎然。

春夏之际,生长在田间地头、山野河滩的马齿菜,低调地匍匐着身子隐匿在蓊郁的绿色中,很不起眼。

当阳光越发热烈起来时,马齿菜就会舒畅地张开自己的身体,快乐地怒放成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花朵,一蓬蓬、一簇簇,漫山遍野,妆点着乡村初夏的生机盎然。

配图来自网络,下同

因为它叶如马齿,性滑似苋,故名马齿苋,又名马齿草、马苋、长命菜等,为马齿苋科植物。它的叶、梗、花、根、子分别为青、赤、黄、白、黑5色,与五行相对应,所以又称为五行草,也称五方草。

在我老家,大伙儿习惯称它为马齿菜。记忆里,小时候常和玩伴们一起,拿着小铲子,挎着小竹篮,伴着晨风与鸟鸣,在田间地头采挖马齿菜。沐浴过夜露的马齿菜,总是那么饱满水灵,夺人眼目。待我们东挑西铲一阵子后,很快就能采满一篮子回家,大部分用作食草喂猪,另一部分就由母亲洗净、蒸熟,用蒜泥和调料凉拌做成菜给全家吃,口感脆嫩,吃起来滑滑的、黏黏的,颇有嚼头。

马齿菜作为一种菜肴走上餐桌,其实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早在唐朝时期,宫廷里就时常用马齿菜做膳食,如诗圣杜甫在《行官送菜》中云:“苦苣刺如针,马齿叶亦繁。”宋朝大诗人陆游喜欢用马齿苋煮粥作羹,曾有诗云:“菹有秋菰白,羹惟野苋红。何人万钱筋,一笑对西风。”若临窗听风听雨时,斟一杯美酒,品尝着一碗花红似火的鲜嫩的马齿苋做成的羹,简直妙不可言。

然而有一次在汪曾祺先生的文章中,看到一句话:“三年自然灾害,我在张家口沙岭子吃过不少马齿苋。那时候,这是宝物!”开始有些不解,马齿菜谈不上美味,咋还成了宝物?后来专门问过母亲,才知道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困难时期,马齿菜是大伙儿裹腹的主要食物,曾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从此,对马齿菜便多了一份敬意。

读的书多了,也了解到马齿菜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除了食用,还有不可小觑的药用价值。唐代医学家陈藏在《本草拾遗》中写道:“人久食之,消炎止血,解热排毒;防痢疾,治胃疡。”《滇南本草》里也有这样的记述:“益气,消暑热,宽中下气,润肠,消积滞,杀虫,疗疮红肿疼痛。”犹记得我儿时一次拉肚子,直拉得面黄肌瘦,浑身无力,后来就在一位老中医的指导下,母亲用马齿菜熬汤让我喝,没想到喝过两天后就恢复了健康。至今想起这个事,仍让我对马齿菜充满感激。

其实马齿菜除了能做菜、做药,还充当过我们儿时的玩具,给童年带来过不少的乐趣。记得每次和小伙伴从野外挖马齿菜回家,就会先坐在村口的大树下,从中选择出最肥、最嫩的枝叶,除去上面的小叶片,只剩下光梗。然后从最嫩的那头开始,左折一小节,右折一小节,皮不断开,沿着马菜的茎皮,就形成了一条类似对称的“链子”,“拉长”到大概有原来两条梗那么长。最后在左、右边耳朵上各挂一根,就好像戴着长坠耳环,然后故意摆出袅娜的身姿,在大家面前来回走几圈,惹得大伙儿一阵哄笑。

如今,久居都市,马齿菜是很难看到的,但是它低调而顽强的性格、葳蕤而茂盛的姿态,却在每一个初夏,葱茏着我的记忆。

原文刊登于2021年5月8日粮油市场报A04版)

来 源丨粮油市场报

总值班丨刘新寰 统筹丨刘超 编辑丨从申

搜索更多有关“苏州人叫马齿菜什么?食光流影故乡的马齿菜”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