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伤寒论的经典方剂深解 刘渡舟老先生注解伤寒论第9-11条

人气:179 ℃/2024-02-17 05:19:45

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这一条是说人和自然界的阳气有相互统一的关系。“太阳病,欲解时,从已至未上”,这句话要活看。“欲解时”不是说太阳病解时,带有商榷的口吻,但这个时间对于太阳之气是有利的。太阳为诸阳之长,已午未午时正是自然界阳气最旺的时候,人身上的阳气随之也旺盛,邪气就要退却,对于太阳病缓解有利。太阳病作解,如果有可能的话,往往在这时候。我年幼时学中医,就见过有些老大夫诊病水平很高,对于疾病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痊愈,有一定预见性。说明这些理论还是比较科学的。


10.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这一条比较简单。“风家”,就是太阳病表证,不仅包括太阳病中风,也包括太阳病伤寒。“表解”,由于治疗得当,表邪已经解除了。“而不了了者”,还有遗留证候,譬如打喷嚏、流清鼻涕、身体酸困,表证没完全的好。这时候就不要吃药了,因为大邪已解,只是正气未复。“十二日愈”,再过十几天,正气恢复,这个病就可以好了。至于“十二日”,只是一个大致的数字。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这一条是辨证寒热的真假,涉及到现象和本质的关系问题。要通过现象看清本质,这样才不会被病的现象所迷惑,作出正确的诊断。

这一条和病发阴阳要联系起来看。“病人身大热”,就是已病之人身上热得很厉害,是说病象。我们不能单凭一个现象就说这个病是阳证,是病发于阳。“反欲得近衣者”,是说病情。“反”字用得很好,就是说这个人既然身大热了,应当恶热喜凉,却相反地出现“欲得近衣者”,反映出了阳虚的真情。病人的喜恶往往能反映出本质的东西。因此,张仲景认为这是“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骨髓”是说人体之里。“寒在骨髓”也可以说是少阴的寒盛,此时阳气被强大的寒邪格拒、排斥,浮露于体表,就会出现身大热。

中医学把这种现象叫做格阳。因为这种大热由阳虚所致,所以“反欲得近衣者”,出现喜热喜温的真实情况。当然,这些症状只是张仲景举出的例子,临床上所见的阴盛格阳症状还有脉大无根、面红如妆、烦渴而不欲饮水等等。同样的道理,“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就是阳盛格阴了。阳盛于内,格阴于外,病象是“身大寒”,病情是“反不欲近衣”。其成因是“热在骨髓也”,阳热太盛,格阴于外。

后世一些医学家对于这一条还提出了治疗的方案,针对“热在皮肤;寒在骨髓”这样的格阳证,治疗用通脉四逆汤;针对“热在骨髓,寒在皮肤”这样的格阴证,治疗用白虎汤。

这一条体现了中医辨证的抓要点,不能单凭现象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关于格阴格阳的问题,以后在少阴篇、厥阴篇还要讲。


更多中医知识每日学习,请点击关注!

搜索更多有关“伤寒论的经典方剂深解 刘渡舟老先生注解伤寒论第9-11条”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