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张大千的最后时光:张大千,有趣的灵魂都随性而活

人气:360 ℃/2023-11-30 10:48:45

这世间有趣的灵魂很少,而今, 有趣的灵魂也开始模仿了。

所以,我希望我们能读读张大千,一个独一无二的画家,一个活得饱满的人。

他有句诗说:

立脚莫从流俗去,置身宜与古人争。

一个人立脚流俗,再高,也是流俗的,一个人跟不好的人比好坏,再好,也是值得怀疑的。

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在某些方面,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

01

19世纪末,那是百年屈辱中最黑暗的日子,没完没了的赔款,没完没了的屈辱条约。

然而,在黑暗日子里成长的人,也最容易看到光,最容易成为光。

四川内江的张家,本来是书香门第,祖上出过官员,但到张怀忠这一代,家境早已破落不堪,连田产都没一分,他想煮盐赚钱,却不是做生意的料,连本钱都赔光了,落得挑着竹筐到处捡垃圾,成了真正的拾荒者。

赚钱很少,家里人丁却很兴旺,他已经有了七个孩子,第八个还在妻子肚子里,随时都会掉下来。

1899年5月10日,张怀忠的第八个儿子出生了,取名大千,这孩子很不幸,出生的时候家里太穷,母亲严重营养不良,连奶水都没有,差点饿死,幸而邻居好心喂奶,才得以苟活下来。

谁也想不到,他日后会成为张大千,一个现象级的画家。

一直长到三岁,家里都没吃过几顿肉,所以,张大千瘦弱不堪,瘦弱的脸上长着一双闪闪发光的大眼睛,人又机灵活泼,十分惹人喜爱。

5岁时,他就得跟着家人上山捡柴,挖野菜,父母有空便教他学学字。

6岁的时候,他跟着四哥学习,四哥考取过秀才,颇有才华,也是严师,只要大千没有按时完成课业,就戒尺伺候。

年月渐去,年龄渐长,张大千开始迷上画画,一开始学画,不是为了当画家,而是为了生活。

他在家里用纸笔画,上山打柴、放牛时用树枝、石块在地上画。

他一天天成长,画也一天比一天好。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然后才能真正深入。

为了糊口而做事,等于压抑自己的天性,张大千是幸运的,因为画画就是他喜欢的。

02

画画需要一定的想象力,而张大千,恰好不缺想象力。

有一次,二哥在一块蓝色的布上作画,大千磨墨。

突然,笔洗翻了,布染满了墨色,二哥刚想教训大千几句,可是大千却盯着那画布,大声叫起来:“云彩,云彩,它像一团云。”

原来,二哥画的松枝两侧,浓淡相间的墨水,如同一片云。

为了学画,张大千找来一切可以学的东西,画《三国演义》、《封神榜》里的插画,有时候,画着画着,忘了时间,忘了吃饭。

革命爆发后,二哥张善孖参加了革命,让母亲担忧又害怕,她一遍遍地对大千说:

在家里画你的画,读你的书,天塌下来也不会有你的事。

但张大千并没有如母亲期待的那样,做个听话的乖孩子,有一次,父亲冤枉他打翻了油罐,张大千就离家出走了。

他带了一些纸,拿着几支笔,身无分文,打算和自己的小伙伴流浪去重庆,走了三十多里路,到了一个小镇,地做床,天当被,可惜架不住肚子饿。

饥饿难忍,张大千决定卖字卖画为生,帮人写对联,也帮人画画,换取吃的东西。

就这样,也没饿着,直到几天后被家人‘抓’了回去。

家人以为,流浪几天,张大千过得一定很苦,但找到大千,家人才发现,他不但没有流浪受苦的样子,身上还多了一件黑色长褂。

画画让他养活了自己,也成为他人生的光,让他知道,当画家,可以活得很好。

革命胜利后,张善孖做了县长,张家的生活也得到了改观,张大千才有机会走进学堂。

此时,大千12岁。

第一次看到地球仪,老师说中国就是地球仪上小小的一块,大千惊讶极了,中国那么小,那自己的家乡呢?

世界太大了,他决定一定要出去看看。

03

学校给大千带来很多新奇的东西,但有一样让他很烦恼,那就是学校不教画画。

幸好,母亲告诉他:

学校不教就自己学。

于是,大千就在家里画,只要有时间,就开始画,有时候很晚还在画,母亲怕他熬坏了身体,掐灭了灯,强行让他上床睡觉。

此时,他已经不满足工笔画,而开始尝试写意、花鸟,有时候画累了,就趴在窗台上休息,窗下一口老井,长满青苔,天空湛蓝,鸟儿在上飞翔。

他看着这一切,如同一幅画。

15岁时,大千第一次离开家乡,到重庆求学,路上,风景壮阔秀美,他觉得是一幅画不完的画。

进了中学,大千就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就像土包子进城,他头戴瓜皮帽,身穿蓝布长衫,脚蹬圆口布鞋,和那些穿着学生装、梳着漂亮小分头的同学相比,妥妥一个乡巴佬。

他成了学校的一道风景,成了他人眼里的怪人。

张大千很快就用自己的才华征服了那些高傲的公子少爷,他的画技远超同学,尤其是画得一手绝佳的美人图,同学们给他起外号“张美人”。

每次放假回家,大千都走水路,走着走着他就觉得没意思了,他就想走陆路,那样可以见识到不同的风景,却没想到,路上被捉进了土匪窝。

然而,土匪搜遍他全身,除了书就是纸,穷光蛋一个,身上那根好看的皮带被土匪抢了,张大千被放了。

经此惊吓,他也死性不改,继续往前走,没多久又被另一伙土匪捉住,土匪见他识文断字,为人机灵,还写得一手漂亮字,硬是将他变成压寨师爷。

大千坚决拒绝,他说自己要努力读书,以后教书育人。

土匪问他教书每月能赚多少?

他说:每月总有十来块钱。

土匪们哈哈大笑,他们随便抢一票,大家伙分下来,也有百来块,十几块算什么。

大千被逼无奈,做了压寨师爷。

几个月后,土匪被招安了,他才被家人领回家。

有些人,生来就不受束缚,哪怕他们因此受苦,因为他们太尊重自己了,所以不忍心让自己处处被束缚着。

04

张大千结束了他的“压寨师爷”的传奇历史,二哥建议他去日本留学,大千激动不已。

他终于可以出去看看中国以外的世界了。

到了东京,看见有人站在一块木板前,用铅笔在板上画画,他不知道这些人在干什么。

二哥告诉他,这是写生,可以用来提高画技和搜集创作素材。

从那时候起,大千用绳子将一块木板挂在脖子上,带上毛笔,出去‘写生’。

特立独行,别具一格。

有些人从来不拘泥于形式,更不在乎自己和别人不同。

他也苦学英语和日语,但有一次,他听到一个日本人讽刺说:

亡国奴的舌头最软,你学会了英语,也是为了将来当奴才用。

这话不是对着大千说的,可他却感觉说的就是他,他无比愤怒,他告诉二哥:

此后,无论走到那里,我都只说四川家乡话。

他说到做到,此后一生,真的只说四川话,有人反问他,明明会说英语,为什么对外国人还是一口川普?

他说:为什么要我说外国话,别人不和我说中国话?

在日本学校,大千不说日语,穿着中式长衫和鞋帽,一身中国味,此后,他真的只说中国话,只做中国人。

多年之后,他甚至要求自己的子女,在外面见到中国人,一定要说汉语。

回国后,他画技大进,西洋画也基础扎实,但他最喜欢的,还是中国画。

他拒绝了北洋政府的高位高薪聘请,成了一位绘画老师。

每天上完课,他就钻研中国画,研究书法,还拜了著名书法家曾熙为师。

在老师的教导下,大千了悟了,书法要博采众长,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绘画也是如此。

一个人,若是没有自己的风格,写得再好,画得再好,做得再好,也只是模仿,只是“二手货”而已。

05

张大千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未婚妻,可是就在他跟着曾熙学习的时候,未婚妻却意外病逝。

大千心灰意冷,备受打击,他出家当了和尚,取法号“大千”。

法师告诉他:

我为你取名大千,就是让你认识到世界之大无边无涯,而且包罗万象,只有胸怀万物,探广究微,精诚专一,才能探索到大千世界的无穷内涵。

张大千这个名字,未来将名扬四海。

出家后,张大千根据佛经规定,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到处拜见佛门中有名望的大师,一起谈经论道。

佛门清静,张大千的心,也渐渐清静起来,烧戒的日子也快到了,张大千却反对说,我信佛,但我不是囚徒,何必要烧戒?

只是,再有名望的法师,也跳不出规矩的束缚,剃度烧戒之日,张大千逃了,他想去投奔西湖灵隐寺。

在灵隐寺,他问他的和尚朋友:

在灵隐寺能不能偷荤?

朋友说:“和尚偷荤本难免。”

于是,他们收拾打扮,伪装成世俗之人,下馆子大吃了一顿。

张大千说:

这一阵子我馋得要命。

一看到苏杭胜景,张大千又想画画了。

他想明白了,做个出家的在家人,不如做个在家的出家人,以出离之心,过尘世间的生活。

很快,他就被哥哥带回了家,回家前,两人吃了一顿楼外楼的醋熘鱼,然后回了老家,一路上,张大千意气风发,高谈阔论,完全不像是看破红尘的样子。

回到家时,家里已经给他新定了一桩婚事,回家即是成亲,这一年,张大千年仅21岁。

婚后,张大千更加刻苦学习,晨起即磨墨,夜深还挥毫。

他的书法、绘画,皆大进,他开始临摹石涛和八大山人,以古为师。

半年后,他用石涛的笔法画山水树石,用八大山人的笔法画荷花松竹,惟妙惟肖。

著名山水画家黄宾虹推崇石涛,张大千自告奋勇地说:

石涛的画我也能画。

黄宾虹淡淡地说:“年轻人,你太狂了。”

可是过了几天,黄宾虹兴冲冲地对朋友说,我竟然花了很少的钱,就买到了石涛真迹。

张大千在一旁偷笑,那是他画的。

张大千模仿的石涛画,举世无双,也让他声名大振,并且在巧用一些手段之后,获得了大量财富。

他自己也收藏了超过500件石涛的画,成为见过和藏过石涛画最多的人。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所有努力,都会有收获,只是有些你能看到,有些却只有在不经意之间才会被你发现。

06

张大千的画值钱了,但他并没有一心搞钱,而是日夜钻研,努力提升自己。

越是钻研,知道得越多,他越是觉得自己无知,他要形成自己的风格,找到自己的道,就还要钻研更多。

1927年,受石涛的影响,张大千也去游览黄山,他想以天地为师,以自然为师,在大自然中搜集素材。

在黄山,他边走边画,奇峰怪石,云海旭日,都进了他的画里。

从黄山回来后,黄山的景,融进了张大千的精神,他笔下的黄山云海,奇峰,松石,或气势磅礴,或俊逸清新。

很多人都称张大千的画是“黄山画派”。

张大千还组织了‘黄社’,倡导大家一起游览黄山,会员多达百人。

此后多年,张大千不断游历名山胜景,钻研画画,他越来越得山水精髓,他笔下的山,是他的山,他笔下的水,是他的水,他的画越来越好,名气越来越大,胡子也越来越长。

他给自己画了一幅自画像,徐悲鸿说:

其画若冰雪,其髯独森严。

1933年,张大千成了南京中央大学教授,月薪300元,很多学生看着他脸上的胡子,都以为是老先生,其实张大千才34岁。

但不到一年,他就辞职了,因为他不喜欢被束缚着。

1936年,张大千来到了北平,见到了齐白石。

两人相差40岁,却一见如故,投机非常。

这一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张大千画集》,徐悲鸿题序说:

五百年来一大千。

第二年,七七事变之后,抗战全面爆发,张大千见到了日军的残酷暴行,他们抢劫、强奸、杀戮无辜百姓,惨无人道。

张大千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公之于众,却被日军逮捕,报纸上说,张大千侮辱皇军,已被枪毙,一时之间,人心惶惶,张大千的家人,更是悲痛万分。

一个多月后,张大千被放出来了,有些人准备当汉奸,张大千气愤地操着一口四川话说:

我绝不当亡国奴。

但日本人怎么会放过他,他们让他捐献出收藏的石涛作品,张大千谎称作品在上海,日本人又请他做官,他也拒绝了。

偌大的中国,罹难如此,张大千创作爱国画卷,举办画展,为抗战募集捐款。

彼时,宣纸极度缺乏,张大千没办法,就自己试着造纸,他研究各种宣纸,最后成功研制出“大风纸”。

他用自己研制的纸,创作了大批作品,举办抗日义卖展。

有些人之所以伟大,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突出成就,更是因为他的人格是伟大的,是崇高的。

07

逃离北平后,张大千辗转回到了四川,在青城山的道观里一住就是三年。

他出入各个道观,大量研究古今画作,相当于是在闭关修行。

他在山中读书,爬上山顶,俯视群山,心中所想,唯有画。

三年后,张大千出关了,他已超越了过去的自己,成了更好的张大千。

但他还打算继续前行,他要去临摹敦煌壁画。

到了敦煌,他见敦煌的保护措施不够,有牲畜会进入其中,还有过路人会在洞中烧火做饭,他便建议政府,在石窟南北两面筑墙,防止牲畜进入,还要禁止行人在内烧火取饭。

三年来,张大千每天面对壁画,临摹壁画,他浑然忘我,不知岁月流逝,他问身边的人:

今年是什么年?

有学生回答:

1942年。

张大千含糊地哦了一声,继续临摹。

画累了,他们就一起读书,于是,在肃杀的夜风中,就有了朗朗的读书声。

他们一直画,临摹了276幅画作,1944年夏末,牧草正肥,张大千临摹完最后一幅画,走出敦煌,身后,夕阳红遍了大地,三危山、小溪尽收眼底,晚风中想着铁马铃。

三年了,他的面壁终于结束了。

敦煌画展一出,张大千震惊天下,成了画坛的一代宗师。

人这一生,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张大千见了天地众生,终于走进了自己。

抗战胜利的消息传到张大千耳朵里,他仰天大笑,不喝酒的他,兴奋地对家人说:

今天破例,我陪大家喝三杯。

1947年,张大千决定出去旅游写生,但没有选择烟雨江南,而是选择去贫穷落后的西康,那时候,西康争斗不断,土匪横行,朋友们都觉得他疯了。

但张大千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骑马翻山,直呼快哉,一路上写诗画画,有一次,他们艰难地爬山,身上都挂着划痕,傍晚时分,才筋疲力尽地宿营,大家觉得,这么累,张大千一定没法写诗作画了。

就笑着问他:“大千,怎么没有作诗的兴趣了。”

话才说完,张大千看着天边霞光,一首新诗脱口而出。

西康之行,全程数千里,历时5个月,张大千带回了大量画作,将祖国大好河山展现在无数人面前。

我们所有的行走,都是为了走进真正的自己。

08

新中国成立后,张大千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那就是前往印度。

这一年,他五十岁,年过半百,决定出国考察。

在印度阿旃陀石窟,他钻进去,一临摹,就是数月时间。

当国家决定研究莫高窟艺术,张大千义无反顾地将自己辛苦数年临摹的200多幅画捐献给国家。

但在印度,他的画挣不了钱,他讲学、卖画,但手头还是越来越紧。

没办法,他有三个老婆,一堆孩子,花销实在太大,他只能将自己心爱的收藏卖掉,以谋生计。

在印度,张大千居住在大吉岭,这么群山绵延,风景秀美,让张大千很是喜欢。

但一次地震,地动山摇,一块重达两吨的巨石滚落下来,差点砸到张大千的住处,他觉得,不可久留。

所以,他决定去南美,要远去异国,省去那些不必要的应酬社交,专心画画,于寂寞之中,不断深思。

他来到圣保罗的一个小山丘,张大千发现,这里跟老家四川一样,种着许多柿子树。

这个地方,叫“蜀山落”。

他决定,就住在这里了。

可是,这里没有通电,又远离城镇,实在不方便,很多人都劝他说,换一个地方吧。

但张大千不愿,他喜其似成都平原。

于是,买下了一片柿子林,定居在这里,因其读音似“摩诘”,他便称其为“摩诘镇”,把自己的住处命名为“八德园”。

他在这里住了十七年,吟诗作画,修竹种花,日子好不快活。

1956年7月28日,张大千和毕加索两位艺术大师相见,75岁的毕加索紧紧握住张大千的手。

在夏天,毕加索从不穿上衣,但这天,他穿戴得整整齐齐。

谈话间,毕加索拿出几幅他画的中国画说:“请大千指正。”

两人谈艺术,毕加索说,为什么你们要到巴黎学艺术,这不是舍本逐末吗?

在毕加索看来,谈艺术,第一就是中国。

张大千听后,用标准的中国礼仪,向毕加索庄重了鞠了一躬。

随后,两人互赠画作。

在国外,张大千将中国画打进了世界,在张大千的努力下,巴黎博物馆成立了永久性的中国画展展厅。

在国内,也掀起了一股张大千热,他名扬世界,上门求画的人终日不绝,张大千却患了眼疾,不得不去美国治病。

一个人走得越多,越容易走进自己。

09

人生就是翻越一座又一座山,张大千已经名满世界,但他不打算在荣誉的丰碑上等死,更不愿满足于此。

于是,年过六十的张大千,虽然饱受眼疾折磨,但还是决定继续攀登艺术高峰,因为一个不画画的画家,他是没法接受的。

有人觉得,他已经老了,又受疾病折磨,一生将止于此了。

但张大千不管,他不断画,画法也由以往的细笔改为大笔,他更加重视渲染,实现了他画画上的变革,踏进了艺术更高的境界。

1962年,他创作了4幅巨幅的《青城山》,画作长555.4厘米,高195厘米,4幅作品相连,云海峰峙,烟雨迷蒙,气派恢宏,一气呵成。

有人看了这幅作品,震惊不已,一个六十多岁,身患多种疾病的老人,怎么还能画出这样气势恢宏作品?

更有人说,我不信你画得了这样大的画。

张大千心里一笑,比这更大的我也画得了。

于是,有人请他当众画一幅,张大千仰天大笑,我明天就画,请你当面观看。

第二天,闻讯来了很多记者,还有诸多画商和艺术家,他们聚集在张大千绘画的地方。

张大千拄着藜杖,长髯飘飘,神态昂然,拿着两尺多长的巨笔,笔锋纵横,一幅画一气呵成。

怀疑的声音没了,有的只是惊叹。

但眼疾对张大千的困扰,真的很大,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画家的眼睛,是画的基础,眼睛舒服的时候,张大千才能画画。

他一直想完成一幅表现祖国伟大气魄的作品,直到1968年4月,他心中才有了这一幅作品。

他不顾视力极差,也不管疾病缠身,10天里,他没日没夜地画,10天之后,《长江万里图卷》创作完成。长1996厘米,高53.3厘米。

画完之后,随手就将这幅画送了朋友。

他给自己刻了一枚印章“大千父”,但随着年纪变大,他将印章换成了“大千老子”。

几十年漂泊海外,他不想继续漂下去了,他回到了祖国,在台湾定居。

1979年,张大千身体大不如前,他决定立下遗嘱,以便处理后事,他将收藏的古玩字画全部捐献给国家,将自己所作的画留给家人。

对自己,他随意。

对人生,他无愧于心。

10

1981年,八十多岁的张大千,应朋友之邀,打算画一幅《庐山图》。

但他从未去过庐山。

朋友问他,没去过怎么画?

张大千说:

画我心中的庐山。

此后数月,他神游心中的庐山,日日夜夜,朝朝暮暮,他和庐山交谈,7月7日,他终于开笔创作了,因为心中的庐山,已清晰可见。

他谈笑之间,将青花大盘里的墨汁泼上画料,任由墨汁在绢布上浸润,变成高山,长出峰峦,吞吐万象。

他拿着大笔,在绢布上勾勒。

有时候画着画着,他的心脏病发作了,他右手搜寻药瓶,吃下药,他闭着眼,心态渐渐平稳。

这幅画,他画了很久,每一笔都极其用心。

他心中的庐山,终于被他画出来了。

1983年4月2日,张大千溘然长逝,给世界留下了一个不可复制的传奇。

之前看到一个问题:

像张大千那样现象级的画家为什么没有再出现过?

有个回答说:

因为那样的土壤已经没了。

真的没有了吗?

或许吧。

11

回首张大千的一生,我发现,他重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胜过重视外在的东西。

晚年的时候,他对朋友说,他画画,仅仅是因为想画,否则就算没米下锅,他也绝不为了钱去画。

而我们很多人,重视外在的东西,远远胜过重视自己的内心。

我们很多人会为了生活,为了钱,出卖了自己的灵魂,甚至不敢听从内心的声音。

所以,我们总是被外在的东西驱使着前进,而不是跟着内在的渴求,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们苦,是因为我们的心,不再自由。

文|不有趣灵魂

搜索更多有关“张大千的最后时光:张大千,有趣的灵魂都随性而活”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