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四川工业遗址目录,工业遗产背后一个有故事的四川

人气:381 ℃/2024-02-22 14:58:24

点击题目下方四川画报关注我们

传承了蒸汽工业文明的嘉阳小火车,被称为“工业革命活化石”(张祥 摄)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成都东郊记忆

曾经的工业老厂房摇身一变为热门景区

身处幽静的“两弹城”

众多游客在这里感受国防实力与魅力

五粮液窖池群及酿酒作坊弥漫着千年酒香

一部中国钢铁历史的传奇,在攀钢书写

而搭乘嘉阳小火车,即可重返蒸汽时代……

一个个工业遗产见证了四川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也做“活”了四川工业文化名片

1

成都:东郊记忆

成都的工业故事

图/成都传媒文化投资有限公司

近半个世纪风雨兼程的工业发展

那些热火朝天的奋斗岁月

仅剩下被改造成“东郊记忆”的当年编号773

的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旧址

东郊记忆承载着一代东郊人工业强国的梦想和情怀,成为成都的工业发展印记

成都东郊工业区位于府河以东、沙河之滨,幅员16.4 平方公里,曾是祖国工业的大后方,为中国工业化进程做出过不可泯灭的贡献。

随着“一五计划”的春雷炸响,成都东郊成为国家工业投资重点布局区域,29 户大中型工业企业相继落成,拉开了成都东郊工业区的建设帷幕。

退守高山大川的“三线建设”期间,多项器件在成都东郊的工厂诞生,实现零突破;第一代中程地地战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神州系列飞船上都有成都东郊工厂的身影。

改革开放后,成都东郊工厂相继实施对外开放,引进新技术设备和工艺,进行上规模、上水平的技术改造,成都工业迎来了鼎盛时代。

东郊记忆的前身,始建于20 世纪50 年代的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 (陈道洋 摄)

21 世纪初,老工业区的发展已经赶不上城市建设进程。成都市委、市政府对成都东郊工业区进行“东调”战略工程,仅留下“东郊记忆”把城市工业文脉紧紧抓住。

东郊记忆的创意雕塑

这里曾是成都工业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有过令人骄傲的辉煌,这个地方曾造就成都工业的盛景和东郊的繁荣。东郊记忆实物遗产的保存和展示,切实串联起成都工业文明的“文化圈”,保留下了一代又一代东郊建设者的情怀。

丰富的文化活动,成为了东郊记忆又一个文化标签。年轻人也能在这里找到乐趣

如今,东郊记忆已经成为众多文化产业园区的标杆和典范。众多国家级荣誉加身的东郊记忆将自己定位为“时尚设计和音乐艺术双柱求发展”,不断与时俱进,紧跟国家发展步伐和政府号召,已经成为发展文化产业、音乐产业、旅游产业的高地,更是成都城市文化的新地标。

2

梓潼:中国两弹城

大山深藏功与名

图/四川省梓潼两弹城红色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在四川绵阳市梓潼县美丽的长卿山下

一栋栋红色砖瓦小楼格外引人注目

这就是中国唯一的“两弹城”

(大图请横屏欣赏)

秋日的两弹城碧波荡漾,秋色动人

“两弹城”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简称“中物院”,又称“九院”) 的院部旧址,在上世纪60 年代到90 年代初,这里曾经是我国研制核武器、发展核工业的重要地方。

两弹城陈列着大量的文物和模型,默默昭示着一段难忘的岁月

核武器研制基地代号为902 基地,对外叫曙光机械公司。面对902 基地庞大的系统工程,上至中央,下至研制基地所在的偏僻乡镇的人民,都参与了这场史无前例的伟业。

“两弹元勋”邓稼先旧居

正是凭这种高度的团结协作,保障了中国核武器科技事业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突破。从上世纪60 年代,数千名科技人员隐姓埋名,陆续迁入这里。“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子弹之父”王淦昌等杰出科学家,都曾经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过。

功勋墙上,是为“两弹”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们的雕塑和其精神的写照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迁到绵阳后,将梓潼长卿山西麓的九院旧址“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故居、张爱萍将军住过的“将军楼”以及科学家们住过的“科学家楼”均原貌保留。

两弹历程馆是两弹城景区的重要场馆

老一代科学家和广大科研人员为祖国的“两弹”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鼓舞了国人,震惊了世界。其“两弹精神”,成为20 世纪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可贵民族精神。

如今这里已成为管理规范、设施完善、绿树成荫、环境优美,集瞻仰纪念、爱国教育、怀旧体验、休闲度假、拓展训练、会议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也由于独特的历史背景和鲜明的时代文化,两弹城已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

3

宜宾:五粮液窖池群及酿酒作坊

传承酿酒技艺,复兴中华酒魂

图/五粮液公司

从盛唐时期的“重碧春酒”

到宋代的“姚子雪曲”

明代的“杂粮酒”

直至今日的“五粮液”

宜宾的美酒酿造技艺代代相传

已逾千载

五粮液公司东大门

宜宾这座弥漫着千年酒香的古城,是一个天造地设的酿酒宝地。以酒养人,以酒立市,以酒兴城,以酒产业的发展作为城市强劲的发展动力,而五粮液则是宜宾数千年酿酒文化的结晶。

五粮液能酿造出卓越的好酒,是环境、老窖池和匠人匠心相互作用的结果

以“利川永”“长发升”为代表的明清酿酒窖池,是我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并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地穴式曲酒发酵窖池之一,是中国传统酿造技艺的现代传承。

古窖池保护标志

以明清古酿酒作坊“德盛福”为代表的宜宾南岸青草坝老窖池群,不仅实现了五粮液酿酒技艺的复刻和传承,更对传统酿造技艺的复刻和传承进行了探索,推动了白酒产业从传统手工业模式向现代工业转型,也使得传统酿造技术得以传承和发扬。

“利川永”酒坊建筑为明清砖木结构

五粮液精心保护这些古窖池群,建立了窖池保护制度和附属建筑保护制度,还通过对历史渊源、传统技艺、文化内涵的不断发掘,为五粮液传统酿造技艺、老窖池群功能性开发应用的传承、发扬奠定了基础。

2017年以来,按照打造世界级酒业酒文化观光体验旅游目的地的主题定位,五粮液景区融合推进工业旅游景区建设、国家AAAAA级景区建设、申遗等工作,着力文化整理、特色打造、规范管理,建设有特色的工业旅游目的地,成为了宜宾一张特殊的城市文化名片。

4

攀枝花:攀钢

一部中国钢铁历史的传奇

图/攀钢集团有限公司

这里诞生了一家由党中央决策、举全国之力建设发展起来的企业

一家书写了中国钢铁工业传奇的企业

这个企业的发展史

就是一部中国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汗水、用青春、用智慧

缔造的中国钢铁工业辉煌的传奇

(大图请横屏欣赏)

攀钢弄弄坪主厂区原是一块不足2.5 平方公里的坡地,因为布局独具匠心,被称为“象牙微雕钢城”

攀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攀钢”)的前身是攀枝花钢铁厂,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所在的攀西地区具有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煤炭资源、水利资源、石灰石矿,蕴藏着全国20%的铁、64%的钒、93%的钛,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

上世纪60 年代,国际形势极其复杂。党中央为改变我国铁工业布局、开发攀西资源、建设大三线做出重大战略决策——建设攀钢,由毛泽东亲自决策,周恩来亲自指挥,邓小平亲自选址。

攀枝花铁矿矿床

当时,钒钛磁铁矿冶炼在国际冶金界被称为无法冶炼的“呆矿”。面对世界性难题,攀钢人并未被困难吓倒,他们从无数次失败中汲取经验,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终于攻克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世界性难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70 年7 月1 日,攀钢一号高炉炼出第一炉铁水

攀钢的建设发展,改变了我国“北多南少、东重西寡”的不合理的钢铁工业布局,为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振兴国家钒钛工业,振兴攀西经济、特别是民族地区经济作出了突出贡献,实现了诸多从“无”到“有”的突破。

攀钢提钒炼钢转炉火红的生产场景

今天,走过半个世纪的攀钢,已逐步发展成为全球第一的产钒企业,我国最大的钛原料和产业链最为完整的钛加工企业,国内第一、世界顶级的重轨生产基地,我国重要的汽车用钢、家电用钢、特殊军工钢生产基地,形成了现代金融与现代物联“双轮驱动”发展新模式。

攀钢生产的含钒钢轨助力中国高铁跑出“世界速度”

5

乐山:永利川厂旧址

见证百年民族工业的进步之路

图/东方电气集团东风电机有限公司

永利川厂旧址见证了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历史时期

一代民族精英不懈奋斗的事迹

见证着爱国主义精神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大图请横屏欣赏)

永利川厂旧址如今位于东方电气集团东风电机有限公司内

1917 年,被毛泽东称为“中国人民不可忘记的四大实业家”之一的范旭东在天津塘沽创建永利碱厂。1937 年8 月,天津塘沽沦陷。侵华日军几次找到范旭东,要求与永利合作办厂。范旭东断然拒绝,并要求全体职工拆除设备、退出工厂。

怀着满腔悲愤,范旭东决定在祖国西南大后方重建民族化工基地,取名永利川厂。建成后,范旭东亲题“新塘沽”三字,并在老龙坝虎口湾的石崖上修建石刻门牌,将厂区道路以沿海沦陷省市命名,为的是“燕云在望,以志不忘耳”,以牢记国家主权沦丧的耻辱。

永利川厂旧址之新塘沽石刻

在进行永利川厂建设的同时,著名化工专家、留美博士侯德榜率领有关人员潜心研究,于1941 年成功创造出震惊世界的“联合制碱法”,并无偿向全世界公开其技术。为了表彰侯德榜研究新法制碱的功绩,范旭东将“联合制碱法”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的成功,为中华民族在国际学术界争得了荣誉,更在世界制碱技术史上树起又一座丰碑。

永利川厂旧址内,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建筑在绿荫和草坪之间静静地屹立着

当年的永利川厂遗址,现已经作为工业历史遗产永久保存了下来。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建筑在绿荫和草坪之间静静地屹立着,它们时刻见证着爱国主义精神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记录着艰难抗战岁月下中国民族工商业者的自强不息。

永利川厂旧址之发电厂外景

6

犍为:嘉阳小火车

重返蒸汽时代

图/张祥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以及发生的每段故事

都与小火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正是她让嘉阳人接触到外面的世界

又是她见证了嘉阳矿区的辉煌和变迁

小火车已成为嘉阳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载满了嘉阳人对家乡的无限深情与回忆

嘉阳小火车是还在正常运行的窄轨蒸汽客运小火车

在四川省犍为县,目前依然运行着一列老式窄轨蒸汽火车——嘉阳小火车。它传承了蒸汽机车最初的燃煤方式、蒸汽动力,保留了蒸汽时代的加煤、制动、扳道等手动操作方式,是每天还在正常运行的窄轨蒸汽客运小火车,被称为“活着的工业博物馆”。

研学团乘坐小火车穿行在菜子坝美人蕉花海中

提到嘉阳小火车,就不得不提嘉阳煤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保全中国先进煤矿开采设备和技术人才,国民政府将中福煤矿公司采矿设备和技术人才紧急撤退到大后方,并于1938 年在四川犍为县开办了中英合资嘉阳煤矿股份有限公司,这也是四川最早的中英合资煤炭企业。

嘉阳煤矿80 年艰苦创业史,见证了抗战烽火时期中国先进煤矿大迁徙的艰辛历程,是中国煤炭工业发展、中国抗战之路的“活体里程碑”。

作为最后的蒸汽小火车,嘉阳小火车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旅游体验

为顺应时代要求,落实矿山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理念,21 世纪初,嘉阳集团开始了保护、利用矿山工业遗迹发展旅游业的尝试。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嘉阳蒸汽小火车已誉满全球,并逐步形成了以嘉阳蒸汽小火车、嘉阳国家矿山公园、芭蕉沟工业风情小镇、桫椤湖国家湿地公园等为核心“嘉阳·桫椤湖旅游景区”,嘉阳集团也确立了走煤炭、旅游“双主业”发展的道路。

几十年的煤矿建设,使芭蕉沟成为一处深山里的工业古镇

7

阆中:保宁醋

千年味道 传世流香

图/四川保宁醋有限公司

保宁醋

用味道征服了历史,也征服了人们的味蕾

它就像精灵一样,穿梭在四川的席间厨房里

也流注在四川人的血脉里

经历上千年的演变,时至今日

依旧用品质续写着味觉传奇

保宁醋起源于公元936 年,已经历经千年岁月

据文献记载,保宁醋起源于公元936 年,时至今日,已历经千年岁月。后经唐宋元明的朝代更迭,形成了一脉多支的酿造理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阆中醋业格局。

选料环节

在保宁醋老作坊屋后,存有一口唐代八角井,名为“松华”。保宁醋便是取松华水而酿之,它是保宁醋千年醋韵不可缺少的载体。

保宁醋采用麸皮、小麦、大米、糯米为主原料,辅以多味中药材,经过制曲、蒸头、发酵、下醋、熬制、过滤等42道工序酿制而成。

如今保宁醋继承千年荣光,畅销海内外

发酵,是保宁醋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现存古发酵池80 余个,占地3000 平方米,建于1958 年至1961 年,沿用至今,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宁醋传统酿造技艺”的传承车间之一。

传统方式酿制

保宁醋,这一千年之味,在经历了变迁之后依然续写着“国醋保宁”横贯千年的味觉传奇。

2012 年,四川保宁醋有限公司对老厂区进行了保护性开发。历经三年精心打造,中国保宁醋文化博览园破茧而出,集非物质文化保护、科普教育、工业旅游于一体,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醋文化历史博览园。

中国保宁醋文化博览园,集非物质文化保护、科普教育、工业旅游于一体,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醋文化历史博览园

2018 年8 月,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我省首次工业遗产普查结果:全省共有工业遗产90 余处,均具有工业特色鲜明、工业文化价值突出、遗产主体保存状况良好等特点。川内还有许多宝贵的工业遗产待我们去挖掘、探索和保护。它们或是沉默地隐藏在城市的街头巷口,或是紧紧跟住新时代的发展脚步,让我们在轰轰烈烈的工业化进程中,不忘带着历史记忆继续前行。

更多工业遗产的故事请点击:

编辑/田新怡

本文内容摘自《四川画报》2018年9期

版权声明

四川画报

本文内容及图片为四川画报社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使用以上图片,请联系“轩视界”影像平台[sj.scpo.cn]工作人员。联系人:邓女士。电话:028-82009100转821.

搜索更多有关“四川工业遗址目录,工业遗产背后一个有故事的四川”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