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宠物>正文

阿穆尔巨蚊 上海曾从菲律宾马尼拉引进一种鱼

人气:106 ℃/2024-01-25 10:56:57

人类苦于蚊患久矣。古人对付蚊子的办法有限,除烟熏、设帐外,基本只能等到“西风一朝至,萧索竟安之”。得益于科学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灭蚊之法、防蚊之道逐渐进入近代上海的公共卫生领域。

「灭蚊之法」

蚊滋生于水中。潮流不通之河浜、低洼之池塘、地面之阴沟,以及水缸、水桶等蓄水器皿都是蚊蚋产育之地。灭蚊根本之法,在于铲除死水。

早在1910年夏,工部局即张贴告示:“蚊虫噬肤吸血,尤易传染疫气,应先杜绝来源。广告居民铺户,将日用水浆随时倾去,切勿存留,并于阴沟积水之处浇火油,以免蕴化水蛆及遗传蚊卵,出而为患。”

当时,沪上各大石油公司,如美孚、亚细亚、德士古等,均有所谓“抗疟油”销售,其主要成分是石油分馏后的混合物。

但也有人提出,在水中喷洒火油或生石灰水来除蚊,不仅耗资不菲,还会毒及鱼类,并非环保良方。由此,利用鱼、蝾螈、鸭子、蝙蝠等动物来灭蚊的方法时有提及。

1913年,原产于北美的一种食蚊鱼由檀香山运至马尼拉。1922年,此鱼苗被引入畜养于上海水塘之中。这种硬骨鱼,以吃孑孓为生。

1922年,上海华界成立灭除蚊蝇会,由南、北工巡捐局拨出经费,警察厅负责执行,江苏省教育会、上海县教育会、上海县童子军会、家庭日新会等社会团体协助开展。

1937年,上海市卫生局在池浜污水较多的闸北潭子湾、虹口沙泾港等地组织灭蚊灭蝇队。由一名卫生工程师指挥,先期测算水容积及所需药量,而后卫生工役十余人开展行动,用“巴黎绿”予以喷洒。“巴黎绿”学名醋酸亚砷酸铜,作为特效杀疟剂,20世纪中期前在全球许多国家得到广泛使用。

不过,20世纪上半叶的灭蚊运动并不算成功。沪上报刊时有“今夏有望肃清蚊蚋”的期许,但结果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时人总结,就自然因素而论,上海地形低且多池浜,初夏异常潮湿且多雨。相关填浜事项虽逐年推进,但因经费及人员等有限,仍有大面积尚未竣工,每遇大雨会形成新的积水。至于池浜内畜养的食蚊鱼,则因雨后水位上涨而随潮漂失。

至于人为因素,卫生当局只对公共空间负责,“虽于界内积水之地,遍烧火油,然在人家宅内,则岂能一一顾到”。归根结底,防止蚊虫侵害还需落实到家庭乃至个人卫生观念变化与日常生活实践之中。只有“得地方人民之赞助”,群策群力,才能“得美满之结果”。

「防蚊之道」

公共卫生采用的大规模灭蚊法耗资巨大,并不适合当时经济疲敝的中国。诊治疟疾病人,预防不被蚊咬,成为灭蚊不成的补救之计。

1935年夏,上海闵行地区疟疾盛行。工部局警告,天黑之后应居纱窗或蚊帐之内,或用驱蚊药物,避免蚊虫叮咬,还可事先服用金鸡纳霜来预防疟疾。

可是,金鸡纳霜价格不菲,且市面上多为假劣之品,远不如熏蚊香、挂蚊帐经济实惠。据说,南宋时期已有人用中草药制作棒香;盘式蚊香则是1880年由日本人发明的,其主要驱蚊成分为除虫菊。

除虫菊原产于欧洲中部,16世纪初即被发现有驱除虫类之效。到19世纪初,这种植物由欧洲大陆推广至英美等地,并开始广泛种植。1885年,奥地利驻日领事将除虫菊引入日本,逐渐成为日本农户广泛种植的作物之一。

1930年,上海发生冒充日本野猪牌灭蚊香案。几人合股于沪上租赁美美化妆公司房屋等四处,伪造野猪牌灭蚊香,获利颇丰。后遭日本浪人告发,被巡捕房缉拿。

为响应支持国货的号召,中国化学工业社从自种原料入手,在上海北新泾开辟农场200亩,种植除虫菊,效果颇佳,后推广至苏浙各处。

在国产蚊香中,三星、嫦娥、地球、无敌等品牌广告常见诸报端。

三星蚊香为证明其为杀灭蚊虫之利器绝非自夸,“特征求隔年蚊子千只,以本牌香熏之,以窥究竟收效若何?当不难立见也”。

永和实业公司的嫦娥牌灭蚊香以“嫦娥与阎王合作”为题博人眼球:“嫦娥是个月宫中的美人,怎么会与阎王合作?虽是个娇滴滴女子,她的心很毒,很能杀害生灵,因为嫦娥牌灭蚊香,比什么都灵!”

中西大药房的“飞勿动”蚊香,则用沪语直接表达出让蚊子失去飞行能力的强劲效果。

蚊帐的历史更为悠久,可追溯至春秋时期。透风、坚固、价廉的布料是近代蚊帐的新特征。三友实业社、上海帐子公司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购买各式蚊帐。三友实业社还宣扬,各地旅馆、医院等公共场所均宜采用其生产的全幅无缝卫生蚊帐。上海帐子公司更是直言:“天天顾客如云,挤得水泄不通,真正价廉物美,口碑遍于全国。”

不过,蚊帐也暗藏隐患。每年夏季,时有因火烛引燃蚊帐而造成伤亡的事件发生。1929年6月14日《时报》报道,小西门木匠阿三之妻持蜡烛俯身床下找物,“烛上之火燃及蚊帐,一时火势融融,不可抑制,后虽扑灭,而床上阿三之子,年才一岁,已灼伤肌肤”。

据传,鲁迅和林语堂因烟头烧蚊帐还有过争执。起因是鲁迅的香烟头引燃了林语堂的蚊帐,林语堂出口责怪,鲁迅觉得小题大做,两人不欢而散。

抗战时期,蚊帐成为紧俏货。战时各团体募集蚊帐,作为慰劳品赠给受伤官兵和荣誉军人。上海国际救济会难民医院曾致信《新闻报》,为虹桥一带的贫病难民征求蚊帐。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赵婧)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夏斌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邵竞

来源:作者:赵婧

搜索更多有关“阿穆尔巨蚊 上海曾从菲律宾马尼拉引进一种鱼”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