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六大茶类的出汤时间和次数:点茶过程中的注汤方式与注汤手法

人气:427 ℃/2023-10-28 13:49:32

茶叶,曾经留驻过的宋代,她所承载的是曾经辉煌的二宋文化。而点茶又是在某一时间节点上的固态文化印记。静态注汤法,悬手动态注汤法,脱手多动态等注汤技法,在同一时点上作业对象,作业工具,作业技法三者之间获得动态平衡的瞬间定格。

一,注汤工具四种叫法和文史出处:

执壶:唐。

汤瓶:蔡襄《茶录》。

瓶:宋徽宗《大观茶论》。

茶瓶:南宋《梦粱录》。

茶瓶:朱权《茶谱》。

1,蔡襄《茶录》“汤瓶: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

2,赵佶《大观茶论》:“瓶•瓶宜金银,小大之制,惟所裁给。注汤害利,独瓶之口嘴而已。嘴之口差大而宛直,则注汤力紧而不散;嘴之未欲园小而峻削,则用汤有节而不滴沥。盖汤力紧则发速有节,不滴沥,则茶面不破”。

3,《梦梁录》:“巷陌街坊,自有提茶瓶沿门点茶,或朔望日,如遇吉凶二事,点送邻里茶水,倩其往来传语。”

4,朱权《茶谱》:“茶瓶•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汤有准。古人多用铁,谓之罂。罂,宋人恶其生鉎,以黄金为上,以银次之。今予以瓷石为之。通高五寸,腹高三寸,项长二寸,嘴长七寸。凡候汤不可太过,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

二,注汤的三大方式。

1,静态注汤方式:

公元1053年蔡襄著«茶录»,将点茶二字定义为名词,其技法为一汤法点茶。 公元1107年宋徽宗赵佶著«大观茶论»,完善点茶技法, 并把静态注汤的技法分解成七个阶段性的汤花变幻。又称"七汤法点茶"。大观戊子(1108年),宋徽宗赵佶又将静态注汤的点茶场景溶入«文会图»。

静态点茶方式,完全是按照«大观茶论»

的规范,将茶盏置于桌面,左手扶盏,右手时而汤瓶注汤,时而持筅击拂,按序渐进,逐步将汤花变幻分七步作阶段性展示。

2,动态注汤方式:

南宋宫廷画家刘松年创作的«茗园赌市图»,把点茶的动态场景作了静态的定格。当你神游这幅宋代名画时,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和动作都可以作动态推移。画面中的动态注汤点茶,具体操作要求: 茶艺师左手托盏,手指推盏受汤,右手持壶动态注汤。在盏动,茶汤动,壶动,水动,通过人动以实现瞬间的动态平衡,通过"注汤幻茶"获得满意的动态画面。

刘松年«茗园赌市图»,同时代呈现动态注汤方式的还有佚名的《斗浆图》,赵孟頫的《斗茶图》。

3,多动点注汤方式:

南宋时期,石磨用于茶粉碾磨,茶粉的细度有了较大的改变和提高,使点茶注汤方式从静态注汤发展成动态注汤,单动注汤向多动注汤(边走边注汤击拂)成为了可能。公元1188年,民间画家周季常,林庭珪经过十年努力,完成了百幅五百罗汉图,其中的罗汉供茶图把多动注汤点茶搬进了画面。在这幅图中,四位罗汉盘腿而坐,双手托盏受茶,茶艺师在行进中左手持壶注汤,右手持筅击拂,完成点茶过程。

这种多人动态注汤点茶方式难度极大,一般在十秒钟内完成一盏汤花成形的过程,边走边点,花一分钟一圈走下来,完成«罗汉供茶图»场景。

三,各种执壶注汤的八大手法。

在执壶注汤过程中,茶艺师须根据汤面变化,调整注汤手法,以完成仿宋点茶。

实践操作过程中,注汤手法有:环注法,半环注,点注法,滴注法,抖注法,推注法,飘注法,淋注法等八大注汤手法,让盏动,汤动,水动,壶动,通过人动实现动态平衡,使汤面茶变之变的“汤纹水脉”变幻无穷。

仿宋点茶执行流程:

“执壶”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岗位。

执壶注汤:注出了宋式点茶的梦幻世界:

执壶注汤,让茶叶实现了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华丽转身,成为琴棋书画诗酒茶的篇章。

本文作者:

搜索更多有关“六大茶类的出汤时间和次数:点茶过程中的注汤方式与注汤手法”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