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健康>正文

升降散治什么病最好?同为抗疫名方为何升降散如此具有

人气:455 ℃/2023-12-23 11:07:24

全国疫情再次悄然而至,吉林、上海等地成为重灾区,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全国各地医务人员连夜赶往以上疫区,为抗击疫情之战再添兵力,其中中医中药再次在疫情中大放光彩,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自古抗疫以来的名方“升降散”。

升降散出自清代温病医家杨璿的《伤寒瘟疫条辨》,为治疫之主方,有调畅气机、升清降浊之功,治杂气由口鼻进入三焦、阳热内郁之证。

升降散以辛凉透郁、火郁发之、通利三焦法调节脏腑气机升降、平衡机体气血阴阳。

升降散以赔赈散为原形,加减化裁成温病十五方,体现了杨璿独具匠心的用药特点,承袭了升降散发散三焦火郁的治疗思想。升降散配伍精当、药简效宏,倍受中医各家推崇,不仅应用于温疫类疾病,还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

气机升降,驱温疫杂气

1、渊源深厚

升降散为杨璿改良赔赈散的基础上发挥形成。

杨璿借用《二分晰义》中赔赈散更名为升降散,提出:“《二分晰义》改为两变服法,名为赔赈散,用治温病,服者皆愈……予更其名曰升降散。”

升降散中僵蚕、蝉蜕升清阳,姜黄、大黄降浊阴,一升一降之间,气机出入通畅,温疫杂气毒邪顿消,邪去则正安矣。

杨璿将升降散视为调畅气机的基础方剂,亦是治疗温疫的总领方剂,病情轻重皆可加减用之,为后世治疗温病及杂气所致的疫病提供了思路,至今仍影响深远。

中医大家蒲辅周亦指出升降散是论治疫病的基本方,他提出“瘟疫之升降散,犹如四时温病之银翘散”。

2、专治热证

升降散治温病表里大热,杂气充斥脏腑之“表里三焦大热”证。升降散主治证候约七十余证,不外乎三焦之证。

杂气侵入上焦,可见发热、头面肿大,项强痉挛;杂气侵袭下焦,则可见腹痛腹泻,手足厥逆;杂气从口鼻而入,侵袭中焦,清气与浊气相干,气血壅滞,可见疙瘩温等。

三焦郁热、怫郁内炽可见痈肿脓毒。

杨璿承袭吴有性杂气学说,就杂气所致各种证候进行了系统论述。他指出:“至于肿头发颐,喉痹咽肿,项强反张,流火丹毒……治法无二,此即当年之杂气。”

杂气致病邪伏三焦,轻者清之,重者可泻之。升降散作为温病主方,辨证准确可轻重酌用。

3、配伍精妙

升降散配伍精妙,寒热并用,可兼补泻,有双向调节作用。

方中僵蚕、蝉蜕为清透之品,疏表清热,化痰散结,清利咽喉,消毒解痉;姜黄辟疫祛邪,凉血除蒸,破血调经;大黄荡涤实热,排除积滞;蜂蜜、黄酒,意在引上导下。其中僵蚕和蝉蜕两药相伍,可涤除疫气、散结通经、消肿散郁、升阳解温毒,在各方中均可使清阳上升,清气上升浊气则下降,各类热证则自然解除。

升降散君臣佐使明晰,协调相配合理,临床运用于气机升降失调所致的温疫类疾病中效果显著。


气机调畅,透郁热外达

1、辛凉之品,宣郁热出表

升降散中辛凉之品可宣透腠理、清透郁热。

杨璿认为升降散的治疗效果可媲美双解散,虽名曰升降,亦双解之别名。双解散为刘完素创制,刘完素善用辛凉、苦寒、甘寒等药物治疗郁热在里。杨璿指出:“温病与伤寒异治处,惟刘河间、王安道,始倡其说……此河间创制双解、凉膈、三黄石膏,清泄内热之所以可用。”

杨璿继承刘完素凉解的学术思想,认为伤寒表证用麻黄、桂枝等辛温发汗,而温病在里者用升降散,辛凉清泄在里之郁热。即杨璿所云:“盖温病热郁,自里达表,亦宜解散,但以辛凉为妙。” 杨璿亦指出内郁重外感轻时,用辛温发汗则热邪愈炽,犹如抱薪救火,此时只可用辛凉苦寒之品引里热外达,里热一除表证自解。

升降散中僵蚕、蝉蜕辛凉以散郁热外出。

僵蚕味辛咸,性平;蝉蜕甘咸,性寒。两药合之,可升阳散火毒,祛风除湿,化痰散结,治皮肤斑疹、头风眩晕、惊悸狂躁等症。其原理是僵蚕、蝉蜕作为辛凉之品,辛散升浮,升阳中清阳,通过升提气机之法将郁热之邪发出体外。

温病表证热郁腠理,若不用辛凉之品宣发里热,则热邪必郁滞在内。僵蚕、蝉蜕升阳散火解毒,驱疫气于体外,透郁的同时扬火邪外出,则腠理之热皆除。

2、火郁发之,疏气机壅滞

升降散是治疗“火郁证”的经典方剂,体现“火郁发之”的治疗思想。

蒲辅周指出:“温疫最怕表邪郁闭,热不得越;更怕里气郁结,秽浊阻塞。”他认为杨璿三焦分治,灵活运用宣透法、解毒法、攻下法尤为重要。

赵绍琴对温病中气机升降理论有独到见解。

他提出:“气机升降失常,则百病由生,火郁证的形成正因邪气阻滞体内,气机升降失常。”气机阻滞,则人体气血运行受阻,内在郁热不能宣透,邪气没有出路,蕴热于里。若纯用苦寒之品,则邪气易受凉遏,此时当“火郁发之”。宜用宣发、透散、疏利、清扬的方式清除内热。

赵绍琴提出以杨璿升降散方来治疗火郁证效果显著,他认为升降散配伍精当,为“火郁发之”楷模之剂,可以宣通三焦、调畅气机。赵绍琴善用升降散方灵活加减,临床效如桴鼓。

升降散是治疗气机不畅之郁热的首选方剂。

李士懋指出:“凡能影响气机升降出入者,皆可使阳郁化热而为郁热。” 他认为温病的本质即郁热,不论是新感还是伏邪,温疫还是湿温化热,只要有热邪存在,统属于郁热范畴。

治疗当“火郁发之”,指通过畅达气机,使郁热透达外出。

总体原则是“祛其壅塞,展布气机”。

从温病医家对“气机升降”理论的认识得出,温邪侵袭人体,气机升降异常,温邪停滞体内容易形成“郁热”。在辨证时灵活运用温病辨证方法,辨清病邪的气机升降出入的方向,因势利导,透达郁热,可以让邪气有所出路,邪去则病安。

3、升清降浊,通三焦郁热

运用升降散之升清降浊法可治疗阳热怫郁于里。

杨璿认为“阳热怫郁”机理始终存在于温疫疾病的各个阶段中。在温疫病因病机方面,杨璿从整体出发,开通滞碍、疏调里外,形成清、透、通利诸法并施的特点,概括为升清降浊法。

杨璿指出温病阳热怫郁在里,此时运用升降散可使气机调和,内外通利。

杨璿认为温疫的病因是“杂气”。

杂气有清浊之分,并从口鼻入三焦。清邪侵犯上焦,浊邪侵袭下焦,杂气浸淫三焦,三焦升降失常致疫病出现。

杨璿认为三焦受病的原因是“郁久而发也” “内之郁热自发者居多”。可见温病三焦受邪,形成郁热,升降散正好可将郁热外达,升清降浊,透邪外出,使气机调畅。

疫邪在人体内沿上中下三焦传变,温疫之邪直入三焦后,会使三焦气机郁滞,升降出入失常。因此,在驱除疫邪时,还需要通行三焦,疏利气机,使机体达到内外通和的效果。

运用升降散类方之攻下法可降浊邪、除邪热。

杨璿强调温病惟下证最多,应下不嫌早,明确指出攻里通下在温疫证治中的重要地位,所创解毒承气汤、加味六一顺气汤等方,皆为承气汤加减而来,亦秉承吴有性用承气汤攻邪的学术思想。

杨璿在使用大黄方面尤有心得,认为“大黄味辛气大寒,气味俱厚,阴中之阴,降也;推陈致新,走而不守”,在温疫病的治疗中可以泻下燥结。用大黄“荡热斩关,破实于胃肠”,如解毒承气汤用大黄。亦可导泻邪热,如升降散、加味凉膈散等方用大黄。还可以苦补虚。因苦能急下存阴,则泻具补功;苦能泄热,则苦具坚阴之力。

攻下法既能除胃肠道瘀热燥结,又可抑亢盛之壮阳,以苦补虚,还可降阴中之浊阴,定乱致治。


化裁发挥,秉病机实质

1、辨轻重用药,加减自如

升降散加减合方变换成温病十五方。

温病十五方根据治疗温病病情轻重分为两类:一类为治疗轻症之方,如神解散、大小复苏饮、增损三黄石膏汤、清化汤、芳香饮、大小清凉散;一类为治疗重症之方,如解毒承气汤、增损大柴胡汤、增损双解散、加味凉膈散、加味六一顺气汤、增损普济消毒饮。

轻症八方的用药特点为多用黄芩、黄连、栀子、连翘、银花等药清中上焦之火。如神解散用银花辛凉透热;清化汤用黄芩、黄连、栀子、连翘清心肺之火;小清凉散用黄连清心火、脾火,用黄芩清肺火、肝火,栀子清三焦之火。

重症七方的用药特点为为多用大黄、芒硝、知母等下焦药,攻在里之实热,因大黄、知母等药物可荡涤实热,推陈出新,清脏腑实热。治温疫之十五方,侧重点异,特点不同,临床上可根据病情轻重酌情加减。

2、分三焦用药,直达病所

由升降散加减合方的温病十五方皆蕴含清泄三焦郁火理论。

因升降散本为升清降浊之主方,温病十五方均在升降散基础上加减变化而来,温病十五方虽经过杨璿的灵活运用,却时刻体现清透三焦郁热而出的理念。

以增损双解散为例,杨璿将双解散中防风、麻黄改为僵蚕、蝉蜕,因这两味药相伍,涤泄疫气、通经散结、升阳解毒;将川芎、白术等走窜之品改为黄连、姜黄,可辟邪除恶;再佐以当归、白芍凉血散郁。如加味凉膈散为升降散加凉膈散而成,此方连翘、薄荷、竹叶清泄上焦之火,黄芩、黄连、栀子、姜黄清泄中焦之火,大黄、芒硝咸寒,清泄下焦邪火。

又如清化汤,其命名意在清泄中上焦火、化散在内之毒邪,方中黄芩、黄连、栀子、连翘、清心肺之火,元参、桔梗、甘草清气分之火,龙胆草清肝胆火、泄下焦之湿热。

总结

综上所述,升降散治疫着重恢复气机升降平衡

在气机升降之间,郁热透发而出。其立方主旨为通过辛凉散邪、火郁发之、通利三焦法治疗温病“阳热怫郁”,本质在于调节气机升降出入。临床运用升降散,紧扣气机升降之本旨,同时掌握升降散类方的用药思路,便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温疫类疾病。

升降散作为治疗疫病的经典方剂,对临床各科疾病治疗均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虽然疫病病种在变,但证型不变,合乎此方者皆可用,因此,“升降散”依然经久不衰。

(本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删)

搜索更多有关“升降散治什么病最好?同为抗疫名方为何升降散如此具有”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