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健康>正文

盘龙针灸视频 根据盘龙灸联合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

人气:431 ℃/2023-11-01 19:26:10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因膝骨与骨关节内外的半月板、韧带、肌肉等软组织损伤,力学结构发生改变,继而引发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畸形等一系列症状表现。

其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接近八成,就目前趋势来看,我国未来几十年内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因此,KOA 的防治必将成为一项重大课题。

现代医学对KOA的治疗方法

针对早、中期 KOA,现代医学多采用物理疗法、康复训练、口服或关节腔注射相应药物来控制病情进展,若关节受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常规疗法无法解决患者痛苦时,需进行手术治疗。

大量文献研究及临床观察证实了药物治疗有一定疗效,但需长期服用,而长期用药则会引发消化性溃疡、肝功能受损等副作用;

手术治疗禁忌症多,术前评估直接决定了手术成功率及预后,手术的失败是个体难以承受的。因此,保守治疗仍为首选疗法。

膝骨性关节炎属“膝痹”的范畴,多由阳虚、劳累、气血生成不足或耗伤过度、抑或贪凉饮冷,致风邪侵袭、气血凝滞,日久痹阻产生疼痛。

因此治疗也多采用温阳散寒之法,艾灸的纯阳辛散之性能够散寒通络改善疼痛。研究表明,温针灸通过可以降低炎症反应,促进软骨修复来缓解 KOA 的临床症状,与现代医学的改善微循环、促进营养修复同理。

中医对 KOA 的研究

膝骨性关节炎为现代医学名称,古代医家并未对 KOA 进行统一命名,但依据其病因、临床症状来看,本病应属骨痹、膝痹的范畴。内经描述其症状为骨髓酸痛、痛不可屈伸、坐而膝痛等。

膝痛是本病最早的名称,后世医家根据疼痛涉及部位将痛引腰背合称腰膝痛,痛连腿足称“膝腿痛”、“脚膝痛”;基于三痹理论,根据感邪时令和部位的不同,内经还提出了五体痹和五脏痹;

此外,《景岳全书》中记载鹤膝风(凡肘膝肿痛……名为鹤膝风),《金匮要略》中记载的历节病,均可以作为 KOA 的中医病名。

《张氏医通》云:“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者风寒湿气袭之”,指出内因和外因为 KOA 的两大致病因素。外因主要为风寒湿邪侵袭或痰瘀阻络,内因则由于正气虚弱,营卫失和,气血亏虚,无法濡养筋骨。

当机体正气亏虚,外邪又过于强大时,风寒湿等邪气作用于膝关节处则发为痹病。在KOA 发病初期,机体阳气亏虚,感受风寒湿发为痹症,表现为关节冷痛、屈伸不利;

疾病继续进展,寒邪化热损伤肝肾之阴,表现为局部灼热肿胀;疾病至晚期,外邪留滞关节,进一步发展导致肝肾阴阳两虚,关节变形,甚则废用,因此治疗 KOA 扶正去邪应贯穿始终。

一、脏腑虚损,气血不足

膝关节处诸筋汇聚,肝血亏虚不能濡养筋脉,则筋脉拘急,关节屈伸不利;《千金翼方》载:“骨极令人酸削……膝重疼痛”,肾精不足,不能充实骨骼,则发为骨痹病;

此外,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全身肌肉筋脉骨骼都依赖于后天气血的滋养,是关节清利,筋脉强健的物质基础,由于饮食失调等各种原因导致脾虚津液运行失常,水湿流注关节则引起重着、疼痛。

二、营卫不和

《素问·痹论》曰:“逆其气则病……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营卫不和为痹症发生的内因之一,营卫协调,气血充足则外邪无法入侵。

仲景言:“营气不通,卫不独行……便为历节也”,同时在治痹症方中使用调和营卫之药物(桂枝、芍药、甘草),也与这一观点的佐证。

三、风寒湿邪

《扁鹊心书》曰:“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或臂腰足膝拘挛”,指出风寒湿邪为痹症主要外在因素,因外来风寒湿邪侵袭,或久居湿冷处致邪气客于膝关节处引起疼痛。

其中风邪善于其他邪气相合,流窜至关节则导致关节疼痛,湿性趋下,寒性凝滞,两阴邪相合又会损伤人体阳气,阳气亏虚其濡养温煦功能不足,又会加重关节冷痛、重着、屈伸不利等症状。

四、痰瘀阻络

《圣济总录》载:“瘀结痛冷……腰膝痹痛”,由于体虚、情志失调或跌扑外伤产生的瘀血积聚在关节处,引起关节疼痛,瘀血日久不去,又会进一步加重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

中医治法

一、中药辨证施治

言其痹症,大抵属于本虚标实之症。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提出“湿邪致痹”之说,在临证用药时常加以祛湿药物。

《张氏医通》载二妙散加减治疗膝胫痛协风热者;《中藏经》言:“气痹者……则腰脚重而不能行”,首次提出了七情致病的学说,并在施治时佐以疏调气机的药物;

孙思邈首次提出中风毒致痹学说,后世医家基于此理论确立了清热解毒之法;《兰室秘藏》卷中载苍术复煎散主治湿热相合之膝膑痛;《世医得效方》以川膝煎疗风寒湿毒侵袭所致历节疼痛。

二、中医外治

针刺、艾灸、推拿、功法锻炼等外治法都能很好的缓解 KOA 的临床症状,内经载:“取犊鼻, 以圆利针, 发而间之”,首次言及膝痹之针刺疗法,奠定了针灸治痹的基础。

膝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经筋病,十二经筋中足三阴、三阳经筋均通过不同走行方向与膝关节紧密相连,参与膝关节正常运动。

但当人体在外遭受到风寒湿邪气或外力撞击,于内情志不舒日久累及脾肾两脏致使阳气亏虚时,外来邪气则会作用于经筋,使局部津液气血运行不畅,痰瘀日久阻滞在此则会形成“横络”。

这些条索状痛性结节会使正常筋肉组织拘挛,若不及时调整受损的组织,恢复其正常状态,这些由经筋受损产生的病理产物又会进一步阻滞气血运行,加重经筋的损伤,针刺或推拿作用于这些结筋点上,可以恢复筋肉组织的正常功能状态。

张景岳指出痹证“寒多而热少”,“有寒者宜从温热……”,筋骨功能活动正常与否与阳气盛衰有密切关系。《医学纲目》对艾灸特性进行阐述:“虚者灸之以助元阳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

因此使用艾灸或中药贴敷可以温阳散寒,用来治疗阳虚寒凝型 KOA。此外,适当的功法锻炼可以对周围软组织进行调节,使其发挥正常功能,继而改善疼痛、活动不利等症状。

西医对 KOA 的研究

一、年龄因素

年龄与 KOA 的发病率及疾病进展呈正相关,国外研究显示,75 岁人群中胶原及蛋白聚糖含量仅为 18 岁成人的 43.89%。

同时由于人体衰老伴随的一些与骨代谢相关的激素异常分泌,营养物质吸收利用减少,也会引起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量丢失出现的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症状导致关节稳定性变差也使老年人更易患 KOA。

二、激素水平

女性 KOA 发病率较高,主要是由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主要是雌二醇)水平的减少。

膝骨性关节炎发病率与雌激素受体 Xbal、Pvu Ⅱ位点的相关基因型分布频率呈正相关;对雌激素缺乏的骨性关节炎大鼠进行雌激素替代疗法后能够明显减少其软骨退变。

三、代谢因素

肥胖是 KOA 的一大影响因素。肥胖患者不仅因膝关节负重过度造成关节损伤,还可以通过影响全身代谢在 KOA 疾病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存在代谢性疾病(尤其是Ⅱ型糖尿病)的患者更易患 KOA。在诸多代谢疾病中,脂肪代谢对 KOA 的影响研究较多,脂肪因子(主要是瘦素、脂联素、内脂素)会刺激炎症因子释放、促进软骨降解。

四、免疫因素

有研究发现软骨损伤后会参与诱导自身免疫反应,在受损的软骨组织中发现了相应免疫球蛋白,活化的免疫细胞能够抑制胶原合成,促进软骨基质降解,间接造成软骨破坏。

五、遗传因素

研究者在 KOA 患者及其家属中检测到了相应的遗传标记物,在 KOA 患者中,有包括 KOA 关键信号分子在内的近 80 个基因发生突变,且骨保护素的遗传变异导致北方人对 KOA 的普遍易感。

六、骨内高压

有研究表明,骨内压增高是疼痛的原因之一,由于长期骨内高压在关节软骨周围堆积的酸性产物会导致软骨细胞代谢紊乱,从而造成软骨退变;

另一方面因缺乏血液滋养而坏死的骨小梁在自身修复过程中又会导致骨质硬化,继而进一步加重关节损伤。

七、活性氧自由基

KOA 的发生与氧自由基(ROS)密切相关,研究发现,KOA 患者体内存在着氧自由基代谢紊乱,ROS 失衡会激发炎性反应导致细胞坏死,研究表明低氧环境与骨硬化、骨赘形成密切相关。

氧自由基水平失衡还会诱发细胞凋亡,加速软骨基质降解,引起软骨损伤。同时氧自由基失衡会影响某些遗传物质表达,从而加速炎症反应,促使细胞凋亡。

八、生物力学因素

正常情况下,膝关节周围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共同维持髌骨稳定性,当急性创伤、劳损过度等因素打破膝关节软组织平衡状态时,髌骨便会偏离其生理学轨迹。

长此以往应力高的区域便会出现软骨面磨损,继而导致 KOA 的发生。

盘龙灸联合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依据及机制探讨

针刺直接作用于功能异常的筋肉组织上,可以解除筋肉拘挛或萎废失用状态,此谓“解结”。

病理产物清除后,脉道通利,局部血运正常,局部经筋受气血温煦则能够振奋卫阳之气充分发挥其卫外功能,最终达到阴阳平衡。

《素问•痿论篇》云:“阳明主润宗筋……”,脾胃运化功能正常,气血精微得以滋养筋骨肌肉,令其发挥正常生理功能。

《黄帝内经太素》曰:“……筋会于骨,是少阳之气所荣……”,厥阴少阳相表里,肝气疏泄正常与否影响着胆气疏利,二者相互影响共同调节气机运行,气血运行通畅筋骨得以荣养。

同时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刺治疗 KOA 组穴规律,发现临床治疗 KOA 多以阳明、少阳经穴为主。 膝眼穴分为内外膝眼,内膝眼属经外奇穴,首记载于《华佗针灸经》。

外膝眼属足阳明经,《针灸集成》言:“内膝眼主治膝冷痛不已”,刺之可以通络止痛,是治疗 KOA 的要穴。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内外膝眼可以通过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来降低对软骨的破坏。

梁丘穴为阳明经郄穴,郄,为气血深聚之处,阳经郄穴主治痛症,《千金要方》记载:“梁丘主筋挛,膝不得屈伸”。对缓解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有较好的疗效。

膝阳关为少阳经穴又位于膝关节周围,针刺可以疏调膝关节周围经筋,通络止痛,使用长针直刺膝阳关与上曲泉穴治疗 KOA 对比常规取穴针刺疗法,结果显示,针刺膝阳关两穴取效明显。

阳陵泉为少阳经合穴,亦为筋会穴,《针灸甲乙经》载:“膝股外廉痛……阳陵泉主之”。有研究者通过挖掘近年文献发现 KOA 患者穴位敏化频次最高者为阳陵泉,且热敏为其最主要的敏化形式,故温灸阳陵泉可以治疗胆经循行所经过的下肢筋肉拘挛、痿痹、麻木不仁、肿痛等症。

《针灸资生经》记载“三里主膝痿痛”、“三阴交治膝内廉痛”,针灸足三里、三阴交可以通络止痛,治疗下肢痿痹,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作用的体现。

两穴合用可以健运脾胃、益精养血,气血充,则骨有所养,精血足,则无惧外邪。 气海、关元为任脉上的穴位,具有温阳补虚之功效,《东医宝鉴》曰:“此穴可治诸虚百损”,KOA 病因以正虚为本,两穴合用可以温补肾阳,阴精阳气充足既能御邪外出,又能荣养筋骨。

盘龙灸优势探讨

盘龙灸疗法是基于“火气通则血脉行”理论设计的新型灸法,相比温针灸疗法具有热量大、施灸面广、安全便捷、无艾烟刺激等优点。

一、高效性

《医宗金鉴》言:“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说明灸法要想达到最佳治疗作用,灸温、灸量及施灸面积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对于虚寒型 KOA 患者。

有研究者证实,艾灸刺激温度在 44~46 ℃时,神经元放电活动随着施灸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当温度达到 48℃以上时,神经元放电活动进入稳定期,与施灸面积大小无关。

穴位艾灸温度达到伤害性刺激(43℃)以上时,能更好的发挥穴位治疗效应,同时在一定范围内艾灸温度越高,更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来达到镇痛效果,温针灸灸温最高为(41.7±0.9)℃,并未达到人体初始痛阈。

经测量,盘龙灸平均可耐受最高温度为 (45.35±1.68) ℃,最高不可耐受温度可达到(47.02±1.79)℃,能够达到灸法取效最佳温度,且施灸过程中温度恒定,灸盘的直径为 30 cm,施灸面积足够大,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艾灸治疗效应。

二、安全便捷

患者可以使用遥控器自主控制灸架高度,确保施灸过程中灸温一直处于患者可耐受的最适宜的温度,直至施灸结束;

灸架底盘足够稳固,灸盘牢固扣在灸架圈中,灸盘密度为 40 目,该密度既可以充分燃烧艾绒,也不会掉落艾灰烫伤患者。施灸过程中医者也不需频繁换灸,节省人力的同时也可以避免因操作不当烫伤患者。在临床应用中达到了安全便捷性。

三、无艾烟刺激

艾烟的多样性决定了艾灸疗效的多重性,艾灸的治疗作用已经得到证实,取效同时其燃烧时释放的某些化合物超标也会对人体组织器官造成一定的毒性作用,盘龙灸所采用的排烟设备通过负压将艾烟排出,能够将艾烟对人体的伤害降到最小。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结构组成和功能最复杂的关节,其损伤常给患者生活及身心健康产生较大影响,盘龙灸是根据“火气通、血脉行”理念设计研发的新型灸法, 临床应用多年,效果反馈较好。

盘龙灸以其热力大、施灸面广、灸温恒定等优点较温针灸而言相对作用时间更长,能更好的发挥艾灸的温补及温通作用;

其次,该灸法操作简便,避免了温针灸操作过 程中因频繁施灸或操作不当导致的意外发生,且盘龙灸施灸过程中无艾烟刺激,更具 人文关怀。

盘龙灸在治疗阳虚寒凝型 KOA 中的积极作用,且有一定远期疗效,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搜索更多有关“盘龙针灸视频 根据盘龙灸联合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