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上腹饱胀嗳气堵得慌:脘腹胀满,朝食暮吐剧烈反胃不可大意

人气:175 ℃/2024-02-09 14:42:19

反胃又称胃反,是以脘腹胀满,宿食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胃脘痛病症发展成为反胃的变证,其特征表现为原来的胃脘痛的节律消失,胃内饱胀,恶心嗳气呕吐,呕吐症状突出,呕吐量大,呕吐物多为积存的食物或液体,严重者可呕血、便血,形瘦神疲乏力。当胃脘痛病程日久,由于饮食不节,饥饱无常,偏食生冷等均可导致损伤脾阳,致使脾胃虚寒,运化不良,则谷食不化,宿食积滞胃中,致使气机不畅,血流受阻,不通则痛;脾虚生湿,湿聚成痰,痰浊阻胃,再加宿食停积,妨碍胃腑之通降,致胃气上逆,则呕吐频作。亦有过食辛辣煎炸之物及膏粱厚味,或嗜酒无度,均致胃中积热,火热之性上炎,迫积外出,故呕吐酸臭。脾胃虚弱不能吸收、输布水分精微,四肢百骸失其濡养,可见神疲无力。治疗首推中西医结合治疗,具体如下:

(1)脾胃虚寒:胃脘疼痛,食后较甚,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物为宿食残渣及清稀黏液,吐后则舒,大便溏少,畏寒喜热,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苔白或白滑,脉沉弱。

治法:温中健脾,化积降逆。

常用方:丁香透膈散加减。

加减:呕吐甚者加法半夏、厚朴以增强和胃降逆之功;脘胁胀满,口苦呃逆者加赭石、沉香以镇肝降逆;痰多胸闷者加半夏、橘红以燥湿化痰;病程日久,腰膝酸软,畏寒喜暖,眩晕耳鸣者为脾肾阳虚,命门火衰,脾失温煦,宜附子理中丸或六味回阳丸。

(2)痰浊阻胃:脘腹胀满,进食后加重,胸膈满闷,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物为宿食残渣及痰涎白沫,伴有眩晕、心悸。舌质淡红,苔白厚腻或白滑;脉弦滑。

治法:祛痰化浊,和胃降逆。

常用方:导痰汤加减。

加减:痰浊蒙蔽清阳,症见眩晕或头痛,失眠或嗜睡,或肢体麻木阵作,肢体无力或肢体僵直,脉弦滑者,用半夏白术天麻汤。

(3)胃中积热:脘腹胀满灼疼,餐后加重,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物为宿食残渣及稀浊酸臭之黏液,心烦口渴,欲进冷饮,大便稀,小便短黄,舌质红少津,苔黄燥或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清泄胃热,和中降逆。

常用方: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

加减:呕吐甚者加旋覆花、赭石以降逆止吐;热结腑实,大便不通者加枳实、芒硝以行气通便;舌干唇燥,口渴欲饮者加生地、天花粉以清热生津;湿热相蒸,胃火上冲者宜黄芩汤合三仁汤以清化湿热。

(4)瘀血阻结:脘腹胀满不减,痛处不移,食后尤甚,上腹或有积块,按之则痛甚,早食晚吐,晚食早吐,吐出物为宿食残渣及褐色浊液,或混有血液,大便灰黑色成形,舌质黯红,兼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消积和胃。

常用方:膈下逐瘀汤加减。

加减:上腹部剧痛者加乳香、没药化瘀止痛;呕吐褐色浊液或血块者加三七、茜草以活血止血;腹胀呕吐甚者加厚朴、半夏和中降逆;上腹部包块,坚硬不散者加鳖甲、莪术以软坚散结。

(5)气阴两虚:胃脘痛日久不愈,反复呕吐,形体消瘦,唇干口燥,神疲乏力,大便干燥,小便短少,舌红少津,脉细弱。

治法:益气生津,降逆止呕。

常用方:麦门冬汤加减。

加减:口干舌燥,烦渴欲饮者加沙参、生地、玄参以养阴生津;气短乏力者加黄芩、黄精、扁豆以补中益气;大便干燥者加当归、火麻仁、柏子仁以润肠通便;胃气上逆,呕吐不止者加竹茹、旋覆花以降逆止呕。

(6)寒热错杂:胃脘疼痛拒按,或痞满、呕吐,或心中疼热、烦满,或伴肠鸣下利,口中干苦,黏腻,舌苔黄浊腻或罩灰,或底白罩黄、质红,脉弦或兼滑、兼数。

治法:寒热平调,止痛散结。

常用方:半夏泻心汤加减。

加减:本方对于因气滞、食积、痰浊内结所致的痞满者不宜应用。若中气不虚,或中焦湿热蕴结者,去人参、甘草、大枣、干姜,加木香、枳实、生姜以下气消痞止呕。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引起的幽门管局部炎症、水肿、痉挛及小瘢痕形成,采取积极的中西医内科治疗,一般预后较好;因溃疡面较大,瘢痕较大,造成幽门永久性狭窄时,则内科治疗无效。对于胃部各种肿物并发的幽门梗阻、肥厚性幽门狭窄并发梗阻者,不在内科治疗范围中。

搜索更多有关“上腹饱胀嗳气堵得慌:脘腹胀满,朝食暮吐剧烈反胃不可大意”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