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黄帝内经关于阴阳的论述 通读黄帝内经之七十五

人气:160 ℃/2024-02-17 08:41:26

《黄帝内经》一起读第75天,打卡,继续……今天多了个“新人”——雷公,相传是黄帝大臣,通晓医理,他们论述的圣人至真遗训——

《素问 著至教论篇》

原文: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

雷公对曰:诵而未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至侯王。愿得受树天之度,四时阴阳合之,别星辰与日月光,以彰经术,后世益明,上通神农,著至教疑于二皇。

帝曰:善。无失之,此皆阴阳表里上下雌雄相输应也,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

雷公曰:请受道,讽诵用解。

帝曰:子不闻《阴阳传》乎?

曰:不知。

曰:夫三阳天为业,上下无常,合而病至,偏害阴阳。

雷公曰:三阳莫当,请闻其解。

帝曰:三阳独至者,是三阳并至,并至如风雨,上为巅疾,下为漏病。外无期,内无正,不中经纪,诊无上下,以书别。

雷公曰:臣治踈愈,说意而已。

帝曰:三阳者,至阳也,积并则为惊,病起疾风,至如礔砺,九窍皆塞,阳气滂溢,干嗌喉塞,并于阴,则上下无常,薄为肠澼。此谓三阳直心,坐不得起,卧者便身全,三阳之病。且以知天下,何以别阴阳,应四时,合之五行。

雷公曰:阳言不别,阴言不理,请起受解,以为至道。

帝曰:子若受传,不知合至道以惑师教,语子至道之要。病伤五脏,筋骨以消,子言不明不别,是世主学尽矣。肾且绝,惋惋日暮,从容不出,人事不殷。

翻译如下:

黄帝坐于处理政事的明堂之上,召见雷公而问道:你通晓医理吗?

雷公回答说:我虽然诵读医书但还不能理解医理,即使理解也还不能深刻地辨别其中的道理,能够辨别部分道理也还不能明了其中的奥妙,临证时也不能一一去做,所以医术只能治疗同僚,还不能治疗王侯的疾患。我希望得到分析四时变化,辨别日月星辰的法度,让经典理论昭彰,后世医家明了,这样的医学理论可以和伏羲、神农之书相媲美。

黄帝说:好。这些都是阴阳、表里、上下、雌雄相互联系,相互感应的道理。医道,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才可以长久,才可以用来教导黎民百姓,也不会有疑惑。将这些医道编纂成书,可以成为流传后世的宝贵资料。

雷公说:请您将这些道理教授给我,我必会诵读修习,用心理解。

黄帝问:你听说过《阴阳传》吗?

雷公说:没有。

黄帝说:三阳之气具有保护人体之表,适应天气变化的作用,如果手足经脉之气循行失去常规,内外病邪相合发生疾病,就会损害阴阳。

雷公说:太阳经受邪势猛不可阻挡,请您帮我解释一下。

黄帝说:三阳独至,太阳经偏盛,手足太阳二经邪气合并而至,来势就如疾风暴雨,犯上头顶就会发病,犯下就会二便失禁。在外没有明显的征象可以看到,在内没有准切的法则可以依据,病变不符合一般规律,诊断时常常无法确定病证属上还是属下,应依据《阴阳传》来识别。

雷公说:我的医术浅薄,只是略知大意而已。

黄帝说:三阳为至盛之阳,阳气积并就会发生惊骇,起病就像疾风一样迅速,到来就像霹雳一样猛烈,九窍全部闭塞,阳气滂沱外溢,咽干喉塞。如果邪气并入脏,就会上下失常,发生肠澼。这是太阳之邪气直入少阴,坐下就无法站起,卧下则全身沉重,这就是三阳积并所造成的疾病。知道天地与人的关系,阴阳的分别,治病时就可以顺应四时,并与五行相合。

雷公说:您明讲我不能辨别,隐讲也不能理解,能否再请您详细讲解一下,让我能领会这至深的道理。

黄帝说:你接受老师的传授,如果不懂得将所讲内容与高深的至理相结合,就无法领会老师的教导而疑惑,我所告诉你的至理的要点,就是病邪伤害五脏,筋骨就会消瘦。如果你不能明白,不能理解,当世的医学就要失传了。例如肾脉将要断绝,惊恐不安,到日暮时更甚,不愿意出门,不愿意与人打交道。

搜索更多有关“黄帝内经关于阴阳的论述 通读黄帝内经之七十五”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