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健康>正文

温病分类及治法速记表:刘景源论温病发热的鉴别与机理

人气:229 ℃/2024-04-19 11:07:48

刘景源论温病发热的鉴别与机理

江苏省中医院肝病中心(感染科)陈四清

2020年初,一场发源于武汉的肺炎疫情无形中冲淡了人们的节日气氛,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西医医护人员共同投入到这一场前所未有的战役中。

明清时期,以叶天士等为代表的吴门医派,发明了“卫气营血”辨证论治方法,为中医防治瘟疫中创建了系统的辨证论治理论和方药,在2003年的非典再次让中医药为世界瞩目。

读史可使人明鉴,面对这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我们要战胜它,就必需依赖中医的理法方药,从中寻找出有效的方药来。

发热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主要症状之一,近幸读到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著名温病学者刘景源教授主编的《刘景源温病学讲稿》,启迪颇多,现摘其讲稿中关于温病发热的内容略加编撰,希冀能提供在抗疫一线奔忙的中医同仁们参考、运用,术道并行,共克时艰。

发热,是指体温升高,它是温病的最主要症状。温病是外感四时“温热邪气”所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可以说,没有发热就不是温病。所以发热是温病必见的、最主要的症状。

但除了温病之外,伤寒也有发热,内伤杂病也可以出现发热,如何鉴别?

温病与伤寒发热的鉴别主要在于病变初起时寒、热的程度不同。伤寒是恶寒重,发热轻;温病是发热重,恶寒轻。

温病与内伤杂病发热的鉴别要点是,内伤杂病的发热一般多见低热,而且是逐渐形成的,其来也渐,其退也慢,病程较长。内伤杂病中属虚证的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都可以导致发热;实证中的痰血、痰饮、气滞、食积也都可以导致发热;还有,营卫不和也可以导致发热。总而言之,内伤脏腑,功能失调,可以出现发热,但它是逐渐发生的,往往病程较长,而且伴见脏腑内伤的其它临床表现,与外感病明显不同。

除了与伤寒、内伤杂病鉴别外,由于温病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因此温病的的发热也有各种各样的发热类型,也必须加以仔细区别和区分,特别是要掌握和理解每一种发热类型的病因病机,只有把病因病机搞清楚,才能做出鉴别,才能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

一、发热恶寒

“有一份恶寒便有一份表证”,伤寒与温病都可有发热恶寒,但表现有差异、机理也不一。

发热恶寒,是指发热与恶寒同时存在,病人既有发热又有恶寒,而且特点是发热重,恶寒轻,这是温热邪气侵袭体表的主要标志、是卫分证的诊断依据。它与伤寒不同,伤寒是恶寒重,发热轻。外感病中发热与恶寒的轻重不是以体温的高低为标志,而是以病人的自我感觉为标志。比如说,伤寒的病,恶寒重,发热轻,他的体温可能是39℃,甚至可能是40℃,但是病人的突出感觉是怕冷,不感觉热。这是因为,寒邪闭塞揍理,使阳气郁于里而不能宣发到体表,体表得不到阳气的温煦,所以自觉恶寒很重。而温病的发热,体温可能是38℃,但是病人自我感觉热重,恶寒是次要的。所以说伤寒与温病的恶寒与发热轻重是以自我感觉为主,不是用体温表来衡量的。

温病表证发热的特点是患者自我感觉发热重,燥热难耐,有的病人形容鼻子像冒火似的,实际上体温并不很高,一般是在38℃左右,同时还有轻微的恶寒,如果没有恶寒,就不是表证。温病表证出现发热的原因是因为温热邪气侵袭体表,人体的正气调动到体表与邪气抗争,正邪相争,功能亢奋,所以体温升高而见发热。温病表证见轻微恶寒的原因是温热邪气袭表,虽然使腠理开泄,阳气能够向体表宣发,但是因为体表有邪气阻滞,邪气欲进而使体表的气机不畅,阳气向外宣发受阻,所以也有恶寒症状。但仅是表郁而不是表闭,腠理并没有完全闭塞,所以恶寒轻。

概括起来说,伤寒初起是寒邪束表导致表闭。腠理闭塞,卫气不能宣发于表,所以恶寒重。温病初起是温热邪气袭表,导致表郁,卫气宣发虽然受阻。但并没达到表闭的程度,所以恶寒轻。

也有人说,温病的恶寒虽属表证,但是“有表证无表邪”,故温病与伤寒治疗迥异。

二、寒热往来

寒热往来,是指恶寒时不发热,发热时不恶寒,恶寒与发热不是同时出现,而是交替出现,这种热型见于邪在少阳。

少阳,是指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在温病中,热邪郁于足少阳胆经,或湿热邪气郁于手少阳三焦经,都可以出现寒热往来。也就是说,温热病、湿热病都可以出现寒热往来的症状。少阳病之所以出现寒热往来的症状,是因为气机的升降出入失常。少阳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总体来说,手少阳三焦经主待人体气机的上下升降,是升降之枢;足少阳胆经主持人体气机的表里出入,是出入之枢。

人体是有机的统一整体,气机的升降与出入是相辅相成的,气机的升降与出人某一方面失常,另一方面也必受其影响而失常。就如同南北纵向与东西横向两条道路,其中任何一条道路发生堵塞,则另一条道路也会相应堵塞。所以在温病过程中,手、足少阳的病变往往互相影响而导致气机的升降出入失常。

寒热往来的症状,是表里出入失常的表现。表里出入之枢是在半表半里之间,就像门轴一样,管理门的开关。邪气侵袭少阳,就如同一只脚在门里、另一只脚在门外,横跨在半表半里之间。邪气从门外的半表向门里进,它就阻塞了阳气向外宣发的通路,使阳气不能宣发于体表,于是就见恶寒。由于阳气受阻,未与邪气抗争,所以只恶寒而不发热。由于半表半里部位被邪气侵犯,全身的阳气必然要向这个部位调动,阳气源源而来,越来越充足,正气就奋起与邪气抗争,于是就出现发热,由于阳气充足,就不恶寒了。

阳气在与邪气斗争的过程中必有损伤,损伤到一定程度,抵抗邪气的力量不足了,邪气就又要向里进,就又出现恶寒。但是阳气并没有衰竭,稍事休息后,又从全身源源不断地向半表半里调动与邪气抗争,于是又出现发热。可以说,少阳病是正气与邪气在半表半里之间处于拉锯状态,所以就形成寒热往来交替出现的局而。总之,寒热往来的病机可以概括为一句话:邪进则寒,正争则热。

应当说明的是,不要认为寒热往来的症状仅见于疟疾。疟疾是少阳病,所以它有寒热往来的症状,但它的寒热往来是有规律的,比如间日疟是隔一天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一次,其时间是固定的。但是寒热往来的症状不仅见于疟疾,还可以见于其它病变的少阳病,除疟疾外的少阳病寒热往来就不一定有时间规律了,而是一天可以发作数次,甚至数十次。

寒热往来的病机是足少阳气机表里出入失常,但是手少阳经气机升降失常也必然会导致出入失常,所以手少阳三焦的病变也同样表现为寒热往来。寒热往来这种发热类型按卫气营血辨证属于哪个阶段?是卫分还是气分?有人说半表半里证的半表是卫分,半里是气分,所以它是卫气同病。这种说法不对,因为半表半里证既不是表,也不是里证,而是邪气侵袭手、足少阳导致少阳枢机不利,升降出入功能失常的证候,因为是胆与三焦功能失常的病变,所以它属气分证范畴。

三、壮热壮热

又称为高热,或大热。是指热势炽盛,体温在39℃以上的发热类型。它的特点是持续高热,但恶热而不恶寒。

壮热多见于气分证,是热邪入里,邪气盛而正气不衰,全身的阳气都集中在病变部位与邪气抗争,正邪激争于里,人体功能活动极度亢奋,体温居高不下的阶段。这个阶段是温病的极期,也称为高热期,它是温病发展的转折点。

为什么说是极期?因为这个阶段的体温最高,体温高的原因是因为邪气盛,而且正气不衰,正邪相争极为激烈。为什么说它是转折点?因为再继续发展,病情就要发生转化了。气分证的转化有两种趋势,一种趋势是正气强盛,能够胜邪,病情就向愈发展;一种趋势是正气没有力量驱逐邪气,或正气衰败,病情就向深、向虚发展,或直入血分而导致气血两燔,或消耗营阴而深入营分,或出现虚脱、亡阳的气分虚证。所以说,这个阶段是转折点,也是治疗的关键时刻。这个阶段如果用药及时、正确,体温比较容易降下来,如果治疗不及时,犹豫仿徨,或者是用药错误,很快就向虚的方向发展。

气分壮热可以见于上焦手太阴肺的气分证,也可以见于中焦手足阳明的气分证,还可以见于胸隔、肝、胆热盛。可见,其涉及的脏腑相当广泛,可以说,凡是邪气盛而正气不衰,正邪相争激烈,热势鹅张而又没有入营分、血分者,都属气分壮热。

四、日晡潮热

日晡潮热,是指发热以下午3-5时为甚。日晡,是指申时,就是下午3-5时。潮,是指像海水涨潮落潮一样,有规律性。就是说,这种病人的热型是持续性高热,而到下午3一5时热势更高。比如说,其他时间体温是39℃,到下午3时体温就开始上升,升到下午5时,这两个小时之间升到4O℃甚至41℃,很有规律,每天如此,就称为日晡潮热。这种热型多见于肠腑热结证,是手阳明大肠腑有煤屎内结,同时伴见腹满痛拒按,舌苔黄燥,甚则黑有芒刺,脉沉实有力。

阳明热结腑实证出现日晡潮热,与十二经分十二时辰主令的规律有关。申时是阳明经气主令,阳明是多气多血之经,正气充盛而抗邪有力,正邪相争最为激烈,所以申时体温最高。由于日晡潮热是正邪激争,功能亢奋的表现,所以这种热型属气分证范畴。

五、身热不扬

身热不扬,应当从两个方面理解。一个方面是指热型,另一个方面是指全身症状。从热型来看,身热不扬的病人体温高,用体温表量可能是39℃,但是皮肤表面不灼手,甚至手、足、胫部反而发凉。

身热不扬的热型见于湿热病初起,是因为湿热裹结,热蕴湿中,热被包裹在湿中发泄不出来所致。体内有湿热邪气,正气就要与邪气相争,正邪相争就导致发热,所以病人的体温是升高的,但是热郁在湿中发散不出来,所以身虽热而不灼手。这就如同火在灰中埋着一样,里面是一团火,但表面看不出来。身热不扬的病人皮肤初扪之不灼手,但久扪之则热。这是因为用扪的部位热不能发散出去,时间长了手下就逐渐感觉到热势上升了。就如同刚出锅的粘糕一样,表面的热气散出去了,所以看起来是凉的,但里面是热的,因为里热不能发散于外,所以热象不显。

身热不扬除了指热型外,也包括全身症状。从全身症状来说,里热盛应该面红,但这种病人面部不仅不红,反而淡黄。脉搏不数反而濡缓。大便数日不下,但是一旦排便却并不干燥,反而粘滞。发热的病人应该烦躁,这种病人不仅不烦躁,反而呆痴,反应迟钝。

身热不扬是湿热裹结,热蕴湿中不能发扬于外所致,是功能失常的病变,所以这种热型属于气分证范畴。

六、身热夜甚

身热夜甚,是指24小时持续发热。而到夜间体温更高。比如说,它时间体温是39℃,到夜间就升到40℃。

这种热型,见于热灼营阴证,是热邪深人血脉,损伤血中的津液,既有热邪盛又有营阴伤的反映。因为热邪盛.,正邪相争,所以持续发热,体温达到39℃。到夜间体温更高,是营阴不足所致。人体的阳气昼行于表,夜行于里,夜间阳气入里,阴虚不能制约阳气,所以热度升高到40℃。白天阳气出于表,体内阳气相对减少,阴阳失衡缓解,体温就稍降。但不是降到正常,而是仍降到39℃。因为身热夜甚的病机是热灼营阴,营热盛营阴伤,所以这种热型属营分证范畴。

七、夜热早凉

夜热早凉,是指夜间有低热,早晨则热退身凉,体温恢复正常。这种热型见于温病后期,是余邪末尽,邪伏阴分的后遗症。

温病通过治疗,大部分邪气已经解除,但是余邪未尽,潜伏在血脉之中,部位很深,所以称为邪伏阴分。由于大部分邪气已经解除,所以体温降下来了,白天不发热。夜间出现低热,是因为热邪潜伏在阴分,夜间阳入于阴,而阴份本有伏热,就导致阴不能制阳,阴阳失调而出现低热。早晨阳出阴,阳气出表,热自然就退了。

因为邪在阴分而不在表,所以热退无汗。夜热早凉的病机是余邪深伏于血脉之中,所以这种热型可以归属血分证范畴,不过它仅是后遗症而已,邪伏的部位虽深,但邪气并不重。 这种热与身热夜甚不同,身热夜甚的病机是热邪盛而营阴伤,所以是持续发热而夜间更甚;夜热早凉的病机是余邪伏于阴分,邪气并不盛,所以白天不发热,仅见夜间低热。

八、低热

低热,是指体温在38℃以下的持续性发热、这种热型多见于温病后期的肝肾阴虚证。低热的出现,是因为热邪深人下焦,损伤肝血、肾精,导致肝肾阴虚,阴不制阳,阴虚阳亢而发热。往往伴见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两颧红,牙齿干燥如枯骨,神倦欲眠,舌绛无苔,脉沉细散大等津血大亏,亡阴脱液的危重表现。因为低热是见于温病后期热邪耗损肝血肾精,邪少虚多的证候,所以这种热型属血分虚证范畴。

(江苏省中医院感染科 陈四清整理 2020年2月1日)

搜索更多有关“温病分类及治法速记表:刘景源论温病发热的鉴别与机理”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