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濒湖脉学细脉与微脉,读濒湖脉学学浮脉,一

人气:173 ℃/2024-05-10 03:01:14

浮 脉

01

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脉经》)。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轻泛貌),如循榆荚(《素问》)。如水漂木(崔氏),如捻葱叶(黎氏)。(浮脉法天,有轻清在上之象,在卦为乾,在时为秋,在人为肺,又谓之毛。太过则中坚旁虚,如循鸡羽,病在外也。不及则气来毛微,病在中也。《脉诀》言,寻之如太过,乃浮兼洪紧之象,非浮脉也。)

笔记:

初临证时,对于“微风吹鸟背上毛”“如循鸡羽”,久不得其要。

最近几年,在肺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身上,体会到右寸虚浮,独异于关尺,如微风吹鸟背之状。这时深有感触: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

肺肿瘤术后患者右寸虚浮有别于外感脉证,外感虽也有独见寸口的浮脉,但脉体的寸浮到关部的不浮是连续的逐步过渡,有如滑梯状,但部分肺肿瘤患者术后右寸微浮,往往仅仅局限在右寸,其脉浮与关部往往是没有过渡的,严重的甚至浮薄如纸,如鸡羽轻飘。笔者理解应是术后肺气受损,正气亏虚所致。

这类患者,右寸虚浮,非关外感者,结合舌象,如舌胖大伴齿痕,可用生黄芪调补肺气。但肿瘤患者的舌象,据笔者所见,由于浊瘀内堵,其舌质颜色往往是不均匀呈现,笔者以“浊”字形容此类舌质。并且这类患者的舌苔一般是薄腻或是厚腻,可视为湿浊聚而化热的舌象。此时用黄芪往往会加重郁火。

这种情况,笔者会改用大剂党参平补气血,如伴腻苔,加用金荞麦化浊祛滞,如舌苔腻而质偏干,有湿热化燥倾向的,加用芦根,润燥化湿,可较快减轻腻苔。

浮脉用“如水漂木”四字形容较为形象,但木浮于水,越用力按,则觉抵抗力越重,与《诊宗三昧》所言“按之稍减而不空”显然有别,笔者体会,以“按之稍减而不空”形容指下感觉,比较符合实际情况,至于如捻葱叶,则易与芤脉相混,似乎也不可取。

如前所述,正气不足,也可显现浮脉,除右寸外,笔者临床体会,左寸脉轻按虚浮,稍用力按则指下无抵抗感,多为心气不足,患者常有喜悲易哭,可视为甘麦大枣汤证。

轻按虚浮,稍用力按指下脉势有力,似有气充其中,往往是心气虚亢,可见入睡困难,可用龙骨、牡蛎镇逆安神。

左关脉虚浮,多为肝血不足,患者常见睡眠浅显,虽易入睡,但容易早醒,为肝不藏魂的脉证,可用酸枣仁、桑椹养血安神。

左尺脉浮,多系肾精阴血亏耗,在诊脉前一段时间内,经常熬夜、耗神写稿的人群中可见。

而右尺脉浮(非芤脉),多见平素肾气不足,并于前一日房事之后的男性。相比右尺芤脉,笔者认为右尺浮脉程度较轻,可视为精气外泄后的生理现象,女子右尺脉呈现浮滑,往往是月经来潮或是白带增多,长期右尺滑者,则可见精不正化,带下漏精的证候。

尺脉突然虚浮,还可见于遭受重大心理打击时的反应,笔者曾见过中年人遇生活创伤一夜白头,也曾见过中年人遇心理打击尺脉暴浮的情况,精神因素对身体的影响,绝对不容小觑。

02

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笔记: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久病耗伤正气,虚极正气不能敛藏,浮脱于外,是为危证。

外感浮脉和正虚浮脉在产生机制上有所不同,外感脉浮是正气外出抗邪所致,而正虚脉浮是正气亏虚,脉气不能敛藏所致。

因此,临证见正虚所致的脉象,较之虚脉、弱脉,应当是更加严重的情景,因为虚脉也好,弱脉也好,尚没有到阴阳离决、血不敛气的地步。

而气血虚弱到一定程度,阴血不能敛藏,则气与阴不能相融为一体,气离血而欲脱,形成浮脉,故而说久病逢之却可惊。

从笔者经验来看,在肿瘤术后患者中,常可独见某部脉浮,如肺肿瘤术后患者右寸脉虚浮,胃肿瘤切除术后右关虚大兼浮。

笔者认为,术后遇此脉,虽是正气耗伤之象,但未见浊瘀证象,且仅一脏亏虚,倒未必是不治之症。此时宜先培补元气,待脉复平和,如显现出浊瘀舌脉,再行攻伐之药。如果贸然攻伐,患者往往会体力不支。

笔者曾遇乙肝伴乳腺肿瘤三阴证患者,术后服扶正攻癌中药,药后脚酸不能忍,神疲体弱几乎不可支撑。观其方药,于扶正益气药中加入大队清热抗癌药物,予改用益气养血药后,精神明显恢复,再逐步加入攻癌药物,直至患者耐受。

【本文选自《中医临证读书笔记》,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王斌。人卫中医编辑整理。

@头条小助手 声明:文章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有问题可留言,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后续内容更好看

搜索更多有关“濒湖脉学细脉与微脉,读濒湖脉学学浮脉,一”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