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薯片到底是怎样做的 南方人居然把它做成了

人气:214 ℃/2023-10-15 07:15:51

世称“一代文宗”的元好问,隐居山间时才二十几岁而已,还远远未到遁世清修的年纪!他还不是写出“问世间情是何物”妙句的元好问,而只是个科考不中的落魄书生。彼时的金朝已然风雨飘摇,蒙古军兵迫近,人人自危,更兼家贫,元好问只得搬了书卷,蜗居山村,一边耕作,一边读书。忽一日,有位名叫宋可的邻居,来邀元好问去看水田。那田中生有消瘦而桀骜的叶片,锋刃一般,箭头一般,自水中污泥之间挺立而出。

它们有很强适应性,在陆地各种水面浅水区都能生长

宋可言道:“他人种稻,而我独种此物:出淤泥而花不染,贫到骨而志不移,此乃‘茨菰’是也!”那“茨菰”本是水田野草,根茎虽可食用,而不及芋头,仅穷人食之。

多种植在南方,现在北方想买来吃也不便宜

因“茨菰”生于淤泥,开花却洁白如雪,唐宋时文人将之看作品性高洁之物,身虽贫困,而志向不改,乃用“茨菰”自比。南宋名士杨长儒有诗赞之曰:“恰恨山中穷到骨,茨菰也遣入诗囊。”

没有一朵小白花能逃过被文人用来明志的命运

元好问这才恍然,山中种“茨菰”的邻居,竟是世外高人。宋可虽无功名,却有见地,隐居而不忘忧国,于是栽种“茨菰”以明志。元好问受其鼓舞,一扫心灰意懒的情绪,更向宋可讨教学问,度过了怀才不遇的青年时光。

然而,如今却并没有正式名叫“茨菰”的植物,却有读音相近的“慈姑”。个中情由,其实在传奇小说《镜花缘》中已然说得分明。清代成书的《镜花缘》,有一节单讲众才女们以花草名字作对联:一女道“我出‘慈姑花’”,一女对曰“我对‘妒妇草’”,又有人置疑,慈姑花和妒妇草虽是绝对,但“慈姑”二字,往往都写作草头的“茨菰”,却作何解。出上联的才女言曰:“按各家《本草》言,慈姑一根,岁生十二子,闰月则生十三,如慈姑之乳诸子,故以为名。大约有草头、无草头皆可用得。”

慈姑根中菜,游子盘上餐

若是水肥适宜,慈姑的球茎经过一年生长,可分生出许多小球茎,这便是所谓“慈姑一根,岁生十二子”。李时珍亦赞成此说,称球茎的分生之状,仿佛人间的慈姑哺育诸子,还称写作“茨菰”并不妥帖。所谓人间的慈姑,并非泛指慈爱的女性,而是特指婆婆(丈夫之母)——先秦时宋定公之妻定姜,儿子离世而去,她虽心怀不舍,却亲自将儿媳送走改嫁,以免耽误终身,还作诗鼓励儿媳,于是定姜被尊为慈姑的典范,记入了《列女传》之中。又因作为野草的慈姑,叶子形如剪刀,别名剪刀草,也象征了妇女巧手持家。故而今人在确定植物的正式名时,最终选取了意境更为贴切的“慈姑”二字。

虽然古人对慈姑球茎的特征言之凿凿,然而并非所有的慈姑都有球茎。如今的野慈姑,古人称作水慈姑,根茎横走,纵使末端不膨大,亦可食用。明代成书的《救荒本草》称水慈姑“根类葱根而粗大,其味甜”,将根连带靠近根部的嫩茎一并采得,以热水烫熟,可作野蔬。

肉汁炖小慈姑,比芋头脆一些

实则野慈姑的根茎或膨大,或不膨大,形态多样,而食用的慈姑则是野慈姑的天然变种,经过人们多年选育栽种,球状根茎才成了富含淀粉的食物。以慈姑为食,在故事虽是穷人所为,近些年来却成了高雅康健之事,慈姑也跻身“水八仙”之列。将慈姑球茎与肉同炖,虽有肉香而不腻,更兼口感软糯,如今已是苏南地区颇受喜爱的食品。

还有"苏式薯片"慈姑片

图源:纪录片《君到姑苏见》

除却食用,西方人更看重慈姑叶片的独特箭头状形态,于是选取植株较大的种类用作观赏,近些年我国园林之中也常见栽种。

撰文、摄影 | 王辰

部分图片 | 图虫创意

微信编辑 | 赵之遇

本文原载于《博物》杂志2016年7月刊

搜索更多有关“薯片到底是怎样做的 南方人居然把它做成了”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