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没吃过黄连不知道黄连苦,黄连虽苦你却没见过它

人气:272 ℃/2024-03-03 10:24:51

今年年初,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席卷全国的时候,一种传统“神药”双黄连口服液又双叒叕被舆论强行推上了前线,引发了一轮抢购。这已经不是双黄连口服液第一次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了,早在十几年前的非典时期,双黄连口服液就被列入正式的诊疗方案中。在随后的各种甲型流感和其他冠状病毒疫情中,也时常可见双黄连口服液的身影。

相信很多人都喝过双黄连口服液。图片:i舞光拾色 / 图虫创意

双黄连口服液不含黄连

虽然双黄连口服液的知名度很高,但人们可能不太注意它的成分,甚至买过的人也不会去看它的成分表,直接吨吨就完了。在人们的印象中,黄连是一种日常用于清火的中药,那双黄连一定是黄连×2

双黄连,不是黄连×2,否则这张图就是黄连×N。图片:dreamstime / 图虫创意

以前的中药方剂和现代中成药都喜欢把原材料各取一个字来命名,“双黄连”也是这个套路,由金银花、黄芩和连翘组成。那“双”字怎么解释呢?或许是金银花(忍冬)常双花并生,可以凑一个双字。

这三味药材依次是“双黄连”。图片:潘潘峰峰 / 图虫创意

虽然双黄连里没有黄连,其他含黄连的中成药还是挺不少的,比如黄连上清片,一吃就是六片,许多人小时候都吃过,虽然有糖衣,但一次吃六片的感觉还是不太好,毕竟它是一种以苦著称的药材。我们都知道黄连很苦,但真正的黄连可能没几个人见过。

生在仙境,貌似水芹

小时候都有个印象,认为中药跟植物是两码事,它们的本来长相就是药铺里那些切成一节节一片片的树根状物体,气味浓烈,长大了才知道中药的本体也是形态多变的植物。但药用植物多不常见,除专门种植的药田之外,野生植株难觅踪迹。黄连就是这样一种隐藏在深山里的植物,它的野生分布区多在中国西南部,如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生长于海拔1200~1800米的高山林地和谷地中,其生境多气候凉爽,植被密布,雨雾缭绕,颇有仙境的感觉

黄连大多生长在气候凉爽的高山林地。图片:朱鑫鑫 / PPBC

黄连植株较矮,叶子三裂,各裂片的次级分裂程度比较大,看上去有点像五裂或羽状裂,它的属名 Coptis 意为切割,指的就是这种刀花雕刻一样的叶形分裂和缺刻。这种叶形在毛茛科和伞形科都很常见,因此毛茛科的黄连植株有时候看上去像一棵深山里的水芹菜

黄连的叶。图片:herbalapothecaryuk

自带仙气的“金丝线”

毛茛科多出产高颜值的植物,虽然黄连的花很小,但还是难掩毛茛科的仙气。它在早春开花,花的形态和以前介绍的铁筷子与菟葵很像,看起来像是花瓣的结构其实是萼片,真正的花瓣退化,其上有蜜腺,吸引早春昆虫前来传粉。

A黄连植株,B黄连的根状茎,C黄连的花。图片:Kunli Xiang / PLoS ONE(2016)

黄连的花叶都是绿色,一点也不黄,但它的药用部位,也就是肥大的根状茎去皮之后,会现出鲜艳的橙黄色,其上生长的众多细密须根也是黄色,因此黄连还有个富贵气的英文名称,叫做金丝线(Goldthread)。

不同形状的黄连根状茎。图片:libproject.hkbu.edu.hk

根据《本草纲目》的说法,黄连的根(根状茎)会长成连珠状,因此称为黄连。但中国的黄连属植物有6~7种,除黄连和它的变种短萼黄连 C. chinensis var. brevisepala,其他种类如峨眉黄连 C. omeiensis、云南黄连 C. teeta 等也时常被当地人拿来药用,其根状茎形状也不尽相同。有簇在一起如同鸡爪的,有单根形状如蚕的,也有纤细弯曲类似蝎尾的。

有效成分很简单

黄连根状茎的金黄色来自小檗碱(berberine),这是一种极苦的生物碱,具有很强的着色性,也是它用于治疗疾病的有效成分之一。除了黄连以外,也可以从小檗科植物与芸香科的黄檗中提取,现在多为化学合成。中成药成分表上的“黄连”,其真实成分可能就是化学合成的小檗碱。

图片:Fanghong / wikimedia commons

小檗碱主要存在于小檗属和黄连属的植物当中,图为紫叶小檗。

在体外及动物实验中,小檗碱具有抗菌(细菌、真菌、原虫、衣原体等)、降血糖血脂等作用,但“有作用”与“有疗效”之间还差了十万八千里,以现代的眼光看来,它作为抗菌药物的效果显然比不上各种抗生素

问就是吃黄连

在古代没有细菌感染这个概念,取而代之的是无时无处不在“火”。传统医学认为五脏六腑皆有火,火势较平的时候人就健康,火一大人就来毛病。“火”看不见摸不着,属于玄学范畴,但囊括各种感染和非感染疾病症状,上至眼耳鼻喉肿痛、牙痛、口腔溃疡,下至拉肚子便秘,中间还有各种皮肤疾病,都可以往这个口袋里装。

别问,问就是吃黄连。图片:deposit / 图虫创意

不管是传统医学还是民间传说,总认为苦的东西能下火,而黄连就是用以克火的主将,尤其眼病在古代较为普遍, 它可以是眼部感染,也可以是其他原因,但只要去看郎中,开点黄连总是没错,至于能不能治好,看各人缘法了。白居易有诗《得钱舍人书问眼疾》:

春来眼闇少心情,点尽黄连尚未平。

唯得君书胜得药,开缄未读眼先明。

根据中医理论中不同的脏腑上火以及火的类型,其炮制方式也不尽相同,总有十几种之多,用法详细,适应症广泛且多为自愈自限疾病,而且没有什么额外生猛毒性,吃不死人,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可以算是比较完美的中药了。

选黄连还是选排骨?

除了中国传统医学,其他国家也有使用黄连属植物治病的习惯,这个属大约有10~15种,其中有不少分布于北美,如三叶黄连 C. trifolia。北美原住民曾用它来外用治疗皮肤病,因此得名“canker root”。

三叶黄连Coptis trifolia。图片:Fungus Guy / wikimedia commons

古代医书中曾提到黄连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特性,就是忌猪肉和凉水,服用黄连超过十两,再吃猪肉,就会泄泻;服用连续三年,这辈子就告别猪肉了。这个说法来自南北朝时期《雷公炮炙论》,被后世医书收录。到了明朝,《本草纲目》对此还有一些小问号,说是许多方子里都有黄连和猪内脏,如治小儿疳积和消渴的猪肚黄连丸,治下痢的黄连大肠丸等等,怎么就只忌红烧排骨和五花肉,不忌内脏呢?

红烧排骨那么香,你真的舍得吗?图片:乐悠厨房 / 豆果美食

现代人不讲究这些,吃了含有黄连成分的中成药,不让他吃猪肉,他肯定不愿意;但讲不讲究也要分情况,愿意吃中成药的人一般对凉水避之不及,要忌凉水,肯定欣然接受。

李时珍:给我黄连我还能杠

《本草纲目》的一大特点是虽然对前朝医书照单全收,但不是照抄了事,而是常常批评前作,能杠就杠,反正对方不能还嘴。除了黄连和猪肉的疑问,李时珍还对另一位南朝医药家陶弘景进行了批判。魏晋南北朝流行炼丹修仙,以求长生。陶弘景身为道教宗师,炼丹狂人,自然也会记录前朝有关长生修仙的著作,在其著作《本草经集注》中就记载了《神仙传》中汉代方士封君达服用黄连五十年而得仙的故事(还吃了一百多年水银)。

李时珍:论抬杠我也是一流的。图片:wikimedia commons

而李时珍偏要从医理和药性上来分析,力证黄连不能久服,否则火上加火。还举了明荆端王朱厚烇因为上火,吃多了“金花丸(黄芩、黄连、栀子、黄檗)”,导致火愈来愈炽,最后“内障丧明”的例子。拼着大不敬也要力争其理,也是非常敬业了。

本文是物种日历第6年第127篇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霜天蛾。

本文来自果壳,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搜索更多有关“没吃过黄连不知道黄连苦,黄连虽苦你却没见过它”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