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钦州趣事多小时候 对过靖江,童年趣事

人气:461 ℃/2024-04-20 09:04:14

类似八圩的摆渡汽渡船

从小就晓得长江对过是靖江,就是要命的长江过不去,要坐长江摆渡轮船呢,又没钱,即使有钱也还是买书看值得,再说,到了小学高年级,听同学说,即使坐船去了对江,跑到靖江城里,还要跑煞个人,所以,一直也朆去过靖江,实事求是地说 连对江也朆跑过。这样的日脚到了初中终于有了转变,主要是我偷偷学会了脚踏车,关键的是,父亲那辆永久牌车子也不再盯着看着,我可以定定心心骑了,于是,找到一个机会就一个人游对过靖江,主要也就是想去尝尝靖江的猪肉脯,说厂门口肉脯有便宜的卖的,我小学里曾经吃过那个颠覆了我思维的肉干的好东西。

靖江特产猪肉铺

为了怕北门黄石路的颠簸,我特地从西门洋桥绕过去,从通江路骑车去,到底是平坦的砂石路,一路通畅,基本看不到什么车的就到了长江边,买了张轮渡票就带车进入那个铁壳的船舱,早就听说轮渡上都是猪啊鸡啊鸭的,上船后这些东西没有看见,那股臭不可闻的味道倒是直冲鼻孔,船上基本都是带着空铁笼子的脚踏车,都是刚刚贩完家禽回程的人,我好不容易摆脱了这些笼子的侵蚀,躲到了人流的一角,可怜的,第一次上摆渡轮船,连怎么过长江的都没有看见,因为好像完全被封闭在一个铁窟窿里,到岸了才知道回过头看一看自己的家乡,也就是两座异样的君山和黄山,要不然就是那一股特别的水腥气的浑黄的长江水了。

江阴摆渡轮船上的摆渡客

上靖江第一个到的就是八圩码头,那时的码头不像样的,虽然也有汽车轮渡,也有摆江轮船,但地上都是一塌糊涂的烂泥,自行车要先推上高高的坡坎,一上高坡,朝左拐一个弯,似乎有两三间平房,就上了去靖江的砂石公路,两面就是一望无际的农田,根本看不出哪里有个城的腔调,

类似八圩到靖江的马路

大概就是一直往北骑吧,骑了好一段路,骑到自己都有点发怵和没有信心了,从公路旁的树荫下看到路的东北面,终于发现了许多的房子,那就是靖江了,骑过一座桥,也就是进入靖江了,记得桥边上就是肉脯厂?可惜我去的那天,铁栅栏的门关得严严实实,不要说看到肉脯的肉屑了,连他们说的非常香的肉味都没有闻到,看看里面人也没有一个,估计要么是星期天?

靖江旧貌

那时人小,也不敢去问,虽然靖江口音多少听得懂,但还是不好意思去打听,只好一个人朝里又乱骑了一会,实在搞不清楚中心在哪里,怕骑昏头了不认识回家的路,只好老老实实的回家了,连个靖江县城都没有好好逛一逛,那年充其量是1974年。几年以后,我又一次去靖江,应该是1982年,我刚刚做老师不久,说是去靖江中学听课?顺便去吃蟹黄汤包。渡轮依然是老样子,八圩码头依然是老样子,就连八圩到靖江的公路也依然是老样子,只是这一回去是坐公共汽车的,回来时记得是跑回来的,买了一饭盒的汤包,最后饭盒里又是汤又是皮的,反正一点都不好吃,直到九十年代重新吃到完全不一样味道的靖江汤包,才算真正为靖江汤包翻了身。

靖江汤包

对过靖江最有趣的是,他们的人都非常朴实热情,对江阴人有天生的亲热,所以去靖江一点都没有生疏的感觉,那种特别的口音非常地有磁性,拖腔带调的,这里叫子见,那里叫过见,没有事情叫没得事了,后面还要拖一句拼音拼不出来的尾音,而且那个仿佛“瓮鼻头”的鼻音特别重。那个年代江阴的靖江人多,所以,我们都学会了几句靖江话,去了靖江竟然像遇到自己人一样的开心,几句话一说(噱)就热络起来了,临了都不晓得我是江阴人。一说江阴人,马上就接一句:“哎呦喂,自己人,几百年前是一家人,我们也属于江阴的。”

宋代江阴全境图

确实,小时候就听父亲说,靖江过去就是海里的一个小岛,因为岛上有孤山,到了汉朝才有了像样的地方,归江阴的前身暨阳乡管,元朝属于江阴州,一直到明朝靖江还是长江出海口的一个岛,归江阴代管,明朝末年才完全与江北接壤,这才与江阴脱离了联系,但一度还是和江阴一样属于常州府,所以,这样的亲密和苏北其他地方不一样。于是亲切感油然而生。后来我工作了,和靖江的同行关系也是最亲热的。

明朝江阴山川图

八十年代靖江八圩看江阴

八十年代靖江县中图

小时候通江路上经常看见的场景

靖江县古城图

搜索更多有关“钦州趣事多小时候 对过靖江,童年趣事”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