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腊八节记得喝粥可又有人送粥 赠粥的真相结果是这样

人气:447 ℃/2024-03-25 03:51:54

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腊月初八为“腊八节”。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过后,许多人家就开始忙于杀年猪、腌鱼腊肉、采购年货,准备过春节了。

对于腊八节的习俗,你知道多少呢?腊八节起源于什么时候呢?

腊八节的起源

关于腊八的起源,有各种各样的传说:

1、相传释迦牟尼29岁时出家,绝欲苦行,饿昏倒地。遇到一牧羊女以杂粮掺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将其救醒。于是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苦思,终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

2、明代时,朱元璋小时候给财主放牛,经常挨饿。有一次,他从老鼠洞中挖出了一小堆谷米、干果、豆子,便和在一起煮粥吃。打下江山后,明太祖在腊八日想起儿时往事,便令御厨熬制此粥赐给大臣食用。逐渐传至民间,便有了腊八烧制腊八粥的习俗

3、古时候,腊八是祭祀祖先和百神重要的日子,国家要举行朝会,赏赐百官肉食、钱

还要赏赐澡豆、头膏、面脂等清洁化妆用品宴饮社舞。而早在汉代时,不仅朝廷要向中都官颁赐腊节所需的钱或物,地方各级官府也都按照级别向本部大小官吏发放数量不等的钱、米和肉。甚至边塞的官吏、士卒在每年的腊日也会领到官府分发的肉或钱。戍边的刑徒也在分享之列

4、据传,腊八最初是蜡祭与农业有关的八神的节日,祭祀祖先和农业相关的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后来中国的腊八和佛教十二月初八佛成道日融合,中国腊八的原始意味逐渐淡去。腊八粥最早见诸文字是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十二月,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以银铜沙罗或好盆器,坐一金铜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杨枝浴,排门教化。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

5、明清时期,腊八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家家户户要祭祀祖先,做腊八粥,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清代北京皇宫,藏传佛教的雍和宫腊八都用大锅熬粥由喇嘛诵经,朝廷并派大臣前往拈香上祭,皇帝也要到雍和宫煮粥奉佛并赐大臣、诸王、宫妃

6、苏州民间也有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西园寺来了个挂单和尚进寺做了伙头僧,每天把所有的剩饭剩菜都洗干净晒干,放在一个大布袋里。腊八这一天,他把自己布袋里积累的饭干米粒、果菜皮都倒在锅里煮成粥。这位和尚就是五代时后梁高僧,世传弥勒菩萨化身的布袋和尚。从古至今,苏州民间一直非常重视腊八节。旧俗有“跳灶王”、“跳钟馗”的驱疫民俗活动,寺院也会在当日向过往行人施粥

腊八粥的讲究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

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

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搜索更多有关“腊八节记得喝粥可又有人送粥 赠粥的真相结果是这样”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