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各种茶叶冲泡知识点:分享茶叶冲泡的几条黄金法则

人气:404 ℃/2024-01-08 23:13:19

泡茶叶,饮茶必须的事情,是个人都会泡,但要说泡好一杯茶,其实还真有点讲究,同一款茶,有人冲出了上等茶汤,也有人冲出了胜似中药的苦水,这冲泡茶叶的技巧,也需要时间和经验才能掌握得了啊。

什么!你从不冲泡还有茶喝?难不成是传说中的豪爷吗,只去茶馆?

这倒不是,我喝的是统一绿茶,有时候会换康师傅,偶尔也会下个馆子,喝杯奶茶。

滚!!!!!

在茶圈里,泡茶不仅是为了独享更好的茶汤,其实也具备社交属性,跟茶友相聚,不去谈你会琴棋书画装装b,最起码冲泡茶叶的功夫不能差啊,把茶友的好茶泡坏了,遭着人鄙视是正常的(老子的好茶被这货泡成这样。)

我国六大茶类,如果能熟练掌握好每一类茶的冲泡技巧,这时的你,已经是有很多经验的老茶客了,不愁没茶喝。泡茶可以比作厨艺,既然没有下厨的天赋,那后天的培训就很重要了,需要时间和技巧。不管冲泡什么茶种,有五条黄金法则一定要记住。

一、泡茶前先了解茶种的特征:

六大茶类,根据发酵程度排名,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各茶类有自己的特征,香气、滋味、口感各不相同。

绿茶:讲究嫩度,以鲜为贵。嫩度好的茶含有的物质不多,但唯独氨基酸的含量比较多,所以越嫩的茶鲜爽度要强一些。但相对应的,别的苦涩味、回甘度、耐泡度会很弱。

黄茶:黄茶这茶类,黄汤黄叶黄叶底,就是在绿茶的制作工艺基础上加了道闷黄工序,黄黄的颜色才是最主要的特征,至于滋味和香气其实与绿茶很接近,同样是清香,以鲜爽滋味为重,以嫩为贵,跟着绿茶走就可以,不过黄茶真没几个茶友喝,我依稀记得看过一次茶类统计,黄茶好像1%都不到吧,太过小众,而且愈渐式微,品饮的茶友万中无一,当然有些夸张。

白茶:白茶分两种,一种是正常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这些茶种,另一种是用贡眉寿眉制成的老白茶。白毫银针和白牡丹的滋味鲜、香、爽,茶质也非常嫩。白茶的美观度不高,因为制作工艺简单,只需要经过萎凋、干燥两道工序,虽然更贴近自然,但外形像是枯枝老叶。白毫银针身披白色毫毛,茶质非常嫩,倒是较为美观,剩余的白牡丹原料以一芽二叶为标准,嫩度尚可,外貌也能接受。至于贡眉寿眉,你要见过真身就知道了,单从外形上看就是枯叶,压根没人要,然后呢,结果大家知道了,它们被制作成了第二种白茶,老白茶,大模样看,也是一种创新吧,最起码带着“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茶商的宣传语)能销出去。老白茶经过陈化,滋味变得甘、醇,不再以鲜爽滋味为重,陈化时间够长,会有特殊香气产生,例如药香。

乌龙茶:乌龙茶就是青茶,发酵范围跨度很大,表面上说的是半发酵,根据不同的茶种,总的发酵范围可从30%至60%。以因9块9出名的铁观音举例,市面上的大部分铁观音都是清香型的,算是轻发酵,也有小部分浓香型的,发酵较重,因为发酵程度,茶叶的滋味也多有变化,特征不相同,发酵轻的乌龙茶,以鲜、爽、香气高扬为主,发酵重的乌龙茶,以甘、活、醇、浓香为重。乌龙茶以香型出名,香气种类繁多,浓郁高香,也讲究“韵味”,武夷岩茶有“岩韵”,铁观音说什么“观音韵”,凤凰单丛的“山韵”,我感觉有点玄乎,但也不否决,毕竟真的有老茶鬼能喝出来,所以这玩意见仁见智吧,像我听到有人在说乌龙茶的韵味时,都绕着走。

红茶:红茶所用的原料多变,有用嫩茶芽制成的金骏眉,也有用成熟大叶制成的各种工夫红茶。总的来说,红茶的滋味重点在鲜醇,回甘强,用嫩叶制成的红茶氨基酸含量不低,也就是鲜爽滋味强,同时全发酵后的滋味更加醇厚,回甘度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其实红茶是最甜的,咱不说加糖红茶,红茶回甘度的确最好,这点是经过研究证明的。

黑茶:用于制作黑茶的原料都是粗枝老叶,物质含量丰富,但氨基酸含量不多,虽然不够鲜爽,不过黑茶经过后发酵后,有特殊的“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度好,口感顺滑,茶性最为温和。关于黑茶了解不多,未涉足,古时的边销茶,现在成了受到追捧的收藏茶,我不建议茶友们去涉足收藏,茶叶市场乱吗?乱,但黑茶的市场更乱,简单比喻一下,也别嫌弃难听,别的茶叶市场,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黑茶的市场更像是“在.....里找米”,想不掉坑我看难,还是单品茶味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二、冲泡茶具的选择:

关于泡茶的茶具,只需要注意一个要点,不是样式,也不是漂不漂亮,更不是材料,而是茶具的容量。茶具的容量直接影响投茶量,间接决定了茶汤的浓度。咱平常泡茶,用的杯子都是固定的,到多少水自己有个底,知道该投多少茶,突然给你换了茶具,这投茶量就得注意了,不敢按平常的习惯来。

盖碗和茶壶可以冲泡所有茶类,咱平常用的大玻璃杯只适合冲泡绿茶和黄茶,便于观察茶叶在水中逐渐舒展的叶底,玻璃杯的散热也比较快。用盖碗冲泡会茶水分离,出汤快,目的是感受茶种每一泡的变化。茶壶的冲泡量较多,最适合冲泡黑茶,很多茶友喜欢用紫砂壶,据说是可以吸收气味,能净化茶的香气,我想这原理应该跟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差不多。俗话说,器为茶之父,也好理解,没有茶具,咋泡茶。

所以,各位朋友在这个基础上自由选择就好。决定好冲泡茶具之后,伸进茶叶壶捏一撮茶叶,甩手往杯子里一丢,如果你比较中二,建议在丢茶的同时大喊一声“去吧!某某茶!”这样气势更足,在座的众茶友会对你刮目相看(这人神经病吧)。

三、冲泡四要素:

冲泡的三要素,冲泡方法、水温、水质,简单理解就是为了控制茶汤的浓度。

1、先说冲泡方法,也就是三点,投茶量、注水量和冲泡时间。

不同的茶种用同样的投茶量、注水量和冲泡时间进行冲泡,泡出来的茶汤浓度也不一样,这跟茶种的物质含量有关系。比如用玻璃杯冲泡绿茶,由于冲泡时间极长,所以投茶量相对其它茶类的冲泡会少很多,推荐量不过3g至5g。而用盖碗冲泡乌龙茶、红茶,由于要进行茶水分离,泡几秒就会出汤,冲泡时间极短,所以投茶量要多,通常量都在8g至12g。苦涩味要比其它味道来得明显,茶汤太浓,只能喝到苦涩味道,这款茶算是泡坏了。对于茶汤浓度的把握,这得靠实践积累经验,别听别人说抓一撮茶叶就够了,有些人的一撮更像是一把。标准的推荐投茶量,平常泡茶又不会专门准备个克称,没法控制。我倒是建议大家别嫌麻烦,可以准备个小型的精准电子秤,没多少钱,对泡茶的帮助可不是一点半点。

这里也给大家一个简单的参考,用玻璃杯冲泡绿茶、黄茶,投入3至4克干茶,用400毫升的水冲泡。

盖碗冲泡的其它茶类,最常见的盖碗容量一般在110毫升至120毫升。这个容量冲泡白茶,建议投茶5克;冲泡武夷岩茶,建议投茶8克;冲泡红茶,建议投茶5克。

2、冲泡水温。

好茶不怕开水烫,有人说沸水会把茶叶烫熟,这不是明摆着瞎扯,茶叶的干燥环节温度几百度呢,要这么说,茶叶早被烤死了,所以不用怕开水,死茶不怕开水烫。

水温越高,茶叶物质浸出越快,茶香被最大程度激发。也有缺点,茶叶中的苦涩物质浸出也会更多,苦涩味会重一些。总的说,有利也有弊吧,所以,高温水冲泡是完全可以的,不用顾忌太多,如果不喜茶汤过浓,苦涩味较重,那等水温降低一些在泡,甚至可以冷泡茶,冲泡时间是久了些,不过耐不住茶汤好喝啊。一切按着自己的口味来,泡个茶还畏手畏脚的,犯不着。

如果非得搞个参考,也简单,绿茶和黄茶用85度至90度的水温冲泡。其余的白茶、乌龙茶、红茶、黑茶用沸水冲泡。水温越低,想达到同样的浓度,需要增加投茶量和冲泡时间。

3、水质:

器为茶之父,而水为茶之母。茶水,茶水,最终喝的还是水,水质对茶香、茶味和口感的影响极大,平常的自来水冲泡茶叶,是绝对没有纯净水冲泡好喝的,所以老茶友会另外准备纯净水泡茶。

北方的水质要差一些,这个差,不是指卫生,而是硬度。冲泡茶叶后有怪味,茶香不纯,滋味奇怪。当年茉莉花茶风靡整个北方,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水质问题,泡不出茶叶的真味、真香,而茉莉花茶的浓香可以掩盖水质不好的缺点。

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说的有些夸张了,不过也道明了水的重要性,水质与茶质同样重要。

陆羽《茶经》有云:“其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茶圣先生给不同的水分了先后,换成现在的水,意思就是矿泉水最好,纯净水其次,自来水最差。

四、宣称的茶叶疗效:

通常宣传茶叶功效的一般都是茶商,也好理解,与健康挂钩才能引起咱们的重视。往前说,大航海时代我国的茶叶被荷兰人运到欧洲之后,为了售卖,这帮子荷兰人也是将茶叶描述成神秘的东方神草,包治百病。至于证明茶叶有功效而举出的各类佐证,经某某科学研究发现等,好解释,抛开剂量谈疗效,都是耍流氓,人家做实验,提取的可是纯物质成分,就那么1克物质,可能需要几百斤茶叶才能提取出来。

当然,说实话总是不讨喜的,那咱们来讲中医,按中医范畴,有九大体质,不同的体质适宜饮用的茶类也不同,根据体质选茶,总的见下图。

搜索更多有关“各种茶叶冲泡知识点:分享茶叶冲泡的几条黄金法则”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