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蕹菜如何留种越冬?蕹菜高密度栽培技术这样做

人气:486 ℃/2024-03-06 00:46:49

蕹菜又称空心菜、通菜、竹叶菜,以嫩茎、叶炒食或做汤,是张家港地区夏秋季节主要栽培的绿叶蔬菜品种之一,一般以旱地露地栽培为主。蕹菜为须根系,根浅,再生能力强,耐涝耐光耐高温,但不耐寒,遇霜茎叶就会枯死。早春采用设施高密度水栽蕹菜,管理方便,采摘时间长,产量高,品质好,病虫害少,经济效益高,由于提前上市,丰富了市场春季蔬菜品种,很受消费者欢迎,同时水旱轮作还可缓解土壤连作障碍,提高下茬蔬菜的产量和品质。现将早春设施水蕹菜高密度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品种选择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蕹菜品种既可以旱栽,也适用于水田栽培。根据叶形划分,主要有阔叶、柳叶两个品种类型,根据叶柄颜色可分为绿梗和白梗品种。水栽蕹菜生长速度快,产品比较脆嫩,但香味淡,而阔叶蕹菜品种易倒伏并抽生匍匐茎,根据张家港地区的消费习惯,应选用柳叶青梗蕹菜品种。

2 整地筑畦

水蕹菜属浅根系蔬菜,有许多不定根,要选择沙性土壤或壤土的田块种植,利于其藤蔓和根系生长。蕹菜分枝能力强,生长速度快,需肥量较大。整地前7d,667m2施腐熟有机肥2500~3000kg或磷酸二氢铵30~50kg、45%三元复合肥30~40kg,耕翻后耙平整细,筑畦宽1.2~1.5m,畦沟宽30~40cm、深20~25cm。

3 大棚设施

蔬菜早春大棚栽培有条件的可采用连栋大棚、钢架大棚等。为节约成本,也可利用毛竹大棚,用竹片拱架,棚长30m、宽6~8m。

4 播种

棚内温度达到15℃以上时播种,以提高蕹菜出苗率,避免播种后发生烂种。采用大棚加中棚加小棚3层覆盖栽培的,可在1月下旬播种;采用大棚加小棚双层覆盖栽培的,可在2月中旬播种;采用单层大棚覆盖栽培的,宜在3月上旬直播。播前5~7d浸种催芽,用50~55℃温水浸种,搅拌至冷却后继续浸泡1d,将种子捞出清洗干净,并用毛巾或纱布包好,置于25℃环境条件下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1~2遍,待50%~60%种子破皮露白后即可播种。播种前,在畦面每隔10cm拉25~30cm宽的浅槽,将种子撒播入浅槽,种子间距2cm左右,然后填土厚2cm左右。若前茬杂草基数较大,播种覆土后土表需喷施都尔、施田补等除草剂。早春水蕹菜售价较高,为增加产量,667m2用种量(直播)20kg。

5 田间管理

5.1 水位管理

蕹菜喜温,早春棚内温度较低,此时应采用旱生栽培,并保持表层土壤相对含水量50%~60%;待外界水温达15℃时(棚内晴天中午温度一般在25℃以上)开始灌水,实施湿润栽培,即畦面充分湿润、沟中有水;之后随温度进一步升高及蕹菜植株生长,逐步提高水位至畦面上3~5cm;采收前,可提前几天停止灌水,保证蕹菜采收时畦面没有明水、沟中有水;待下茬蕹菜萌发长到5~7cm时,再提高水位至畦面以上3~5cm。

5.2 温度管理

蕹菜生长适温为25℃左右,可耐35~40℃高温。由于春季气温低、湿度大,保温和防寒是管理的关键。入冬以后,要排除畦面和沟中的水,畦面保持干爽,割除地上部的茎蔓,并密封好大棚,保证棚内温度在10℃以上;3月中旬以后,要及时进行通风降湿,揭开两侧或四周薄膜,并加装防虫网。

5.3 肥料运筹

蕹菜可多次采收,需肥需水量大,除了施足基肥外,还应勤追肥才能取得高产。每次采收后分支萌芽生长前,畦面处于湿润状态时,每667m2追施尿素5~10kg或磷酸二氢铵10~15kg,一般追肥1~2次。

6 病虫草害防治

水蕹菜草害主要有狗尾草、早稗等禾本科杂草,可喷施15%吡氟禾草灵乳剂或10%喹禾灵乳剂防除。水蕹菜苗期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等,可喷施立枯净、敌地克、代森锰锌等防治;生长期病害主要有轮纹病、白锈病等,可喷施代森锰锌、******托布津等防治。虫害主要有夜蛾类、红蜘蛛等,除选用苏云金杆菌(Bt)可湿性粉剂、印楝素或川楝素加溴腈菊酯或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防治,还应配合利用防虫网、性诱剂、频振式杀虫灯等防治。每次采收后,应及时清除残余枝叶。

7 采收

早春蕹菜售价较高,可在株高8~10cm时掐头采收上市。当群体株高达15cm以上时,在靠近地面留茬2~3节割收。根茬需露出水面,以免水淹腐烂,并适当追肥,促进下茬蕹菜生长。根据种植计划,前1次采收后不再灌水,让田间土壤落干,采收后清田让茬。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种植户可以多参考参考,或者说大家想了解哪方面的,三农知识及技术都可以留言评论,小编会根据情况来为大家解惑。也希望大家能关注一下小编以及积极留言评论转发,谢谢!

搜索更多有关“蕹菜如何留种越冬?蕹菜高密度栽培技术这样做”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