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历史>正文

清平乐郭皇后为什么被废?清平乐中太后为什么因为一件衮服跟大臣吵翻天

人气:208 ℃/2024-04-16 02:28:03

《清平乐》开播四天,口碑差异蛮大的,

不喜欢的人觉得节奏慢、台词听不懂、剧情不抓人,喜欢的人觉得制作考究、尊重史书,甚至看到几乎流泪,

嗯,流泪的那个人就是我。

我为什么爱看《清平乐》?跟我为什么爱宋朝大抵有着相似的缘由。

我相信宋朝爱好者们已经带着大量彩虹屁奔赴剧评战场了,那不如,我先吹一波为敬。

已经播出的第六集中,即将下线的刘太后跟皇帝与群臣们,就穿衮服谒庙的问题,一顿battle,

太后立场坚决,

群臣也不退缩,

那么这个衮服到底有什么了不起?值得花费半集剧情,着力描写?

衮服是个啥?

我们知道,自汉朝独尊儒术开始,统一的中原王朝始终崇尚周礼,衮冕(miǎn)就是周礼中非常重要的祭祀礼服,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一个国家的君王,最重要的两件职业差事就是祭祀和征战,

征战不在咱们今天的讨论范围内,手动移除,只聊祭祀。

作为君主的主营业务,祭祀这么重要,当然要从头到脚把华服配齐,衮冕,就是这种华服之一,

《周礼》记载了六种祭祀的礼服:大裘冕、衮冕、鷩(bì)冕、毳(cuì)冕、希冕和玄冕,

宋代聂崇义《三礼图》中对各种礼服的考证绘图

衮冕之前的大裘冕,才是最高档的祭祀礼服,但后人考据周朝的大裘冕并不华丽,可能周人崇尚简约美才高级,

《三礼图》中的大裘冕与衮冕

但历代专制王朝的君主并不认同周朝的高级审美,作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要在臣民和外邦使者面前一展大国风范,当然要穿上最能凸显地位与财富的礼服,

衮冕,就成了历代君王的不二选择,当然也不乏崇古意念强烈的君主,就喜欢穿大裘冕,但毕竟是少数,

宋代,只有太祖赵匡胤穿着大裘冕祭祀,后面的子子孙孙们,都热衷礼服中的爱马仕——衮冕,

衮和冕分别代表了衣裳和头冠,衣裳样式、花纹、绑带,头冠上的配饰,都有严格的讲究。

衮冕华丽在哪里——衮?

能在两千多年的君主高级T台秀上长盛不衰,衮冕当然不单单是长相华丽这么简单,

《清平乐》中,韩琦说刘太后的衮冕上减了藻、彝(yí)两章,去了二旒(liú),这两个小短句,蕴含了衮冕高贵华丽的缘由,

首先说说衮,就是衣裳,君主看中它,不是它用料多珍贵,也不是因为它全手工缝制,更不是因为它有什么品牌附加值,重点是衣裳上面纹绣的图章图案,

衮服上一共会绣有十二种图案,叫做十二服章,这个十二是大有学问的,一年有十二个月,无论公历还是阴历,都如此,古人觉得十二就是天之大数,吉利得很,

十二服章样式,历代各有差异,仅供阅读参考

这十二服章各有含义,我们一一道来:

1、日

太阳,这不用说了,从古至今,太阳都是至高至阳的象征,衮服上左肩的位置,就是圆圆的太阳,

但一般太阳里会有一只三足乌鸦(也有说是金鸟的),这涉及到远古时代的神鸟崇拜,感兴趣可以去三星堆博物馆了解下,

刘太后刚好露出了左肩的太阳图章,乌鸦挺显眼的对吧。

2、月

月亮,有太阳当然少不了月亮,衮服右肩会绣有月亮,月亮里面要么是玉兔要么是蟾蜍和桂树,这是儿童们都很了解的神话典故了,

刘太后的镜头角度没有露出右肩的月亮图章,给大家找了图案,感受下。

3、星辰

不是满天繁星,单指北斗,这应该是古人最早认知的星宿,也赋予了它至高无上的神圣含义,

衮服上的北斗星会绣在后衣领的位置,这样跟两肩上的日月,形成肩挑日月,背拱星辰的意思,

这含义就深远了,什么样的人能担负起日月星辰呢?当然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啊!所以这三章图案,已经给衮服的地位定下了基调。

衮服背面可以感受到“肩挑日月,背拱星辰”,很多朝代的星用一排小圆点表示,非常写意

4、山

高大上的意向由日月星辰来负责,作为人间的君王,当然还得回到地球上来刷存在感,山就是最好的对象,

山中有野兽野果,人类最早吃到熟食,据考也是山火过后,一些边缘地带,留下了没被烤焦的动物尸体,远古人一尝,人间美味啊,

封建君主认为封禅泰山之类的,还能彰显自己的伟大,所以衮服中,必然要有山的图章,

5、龙

作为中华文化中君权的象征,龙也是必须有姓名的图章,这个图案基本可以不解释,不懂不是中国人(开个玩笑)!

6、华虫

换个名字,就方便理解这是什么东西了,赤(bì),根据汉字造字原理,大概是种鸟,赤就是红色的鸟,现代人认为这是一种红色山鸡,

古人对自然界的崇拜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山鸡,即雉,人们觉得这种动物羽毛华丽,看起来很优雅,然后给它附会上了有文采的表象,

所以衮服上的华虫图章,代表着文采,这是君主应有的基本素质,但我觉得明朝皇帝例外。

7、火

火的重要性,在任何文化体系中,都有体现,中华文化把它绣在衮服上,从来没人质疑过这么做的合理性,因为从任何角度,都不能低估火对人类文明的巨大推动作用,

8、粉米

不要看错,不是十块钱一碗搭配酸笋的米粉,而是粉米,或者说就是米,

我们是农耕文明的后裔,即便是现代,仍然以农业为本,稻米是中原地区的主要粮食,菜色如何切换,都要配一碗白米饭,当然了,不是任何朝代普通人民都吃得上白米饭的,

统治者要让自己的统治千秋万代,就得保障人民有饭吃,所以衮服上的粉米图章,既是对丰收的祝祷,也是对王朝的希冀。

9、黼(fǔ)

这个字太复杂了,可以简单地用“斧”来代替,斧是先秦时代的刑具,后来演变为武器,到现在成为一种工具,

在君主专制时代,斧意味着杀伐决断,这是君王的美德,被绣在衮服上,提醒君王,注重德行。

10、黻(fú)

又是个复杂的汉字,这个图章代表的意思非常的抽象,代表着背恶向善,没什么可发散的,就好像“卍”字寓意吉祥一样,要解释明白,需要牵扯出一大堆的之乎者也,我愿意写,恐怕各位也不愿意看,

11、宗彝

它来了它来了,电视剧里的“彝”来了,刘太后的私人定制衮服上,缺的这章“彝”,是先秦祭祀时用来盛酒的礼器,

彝上画的是虎和蜼(wěi),一种长尾猴,代表孝道

酒最早被认为是神圣的液体,因为人喝了会晕菜,迷迷糊糊间,仿佛拥有了能跟天沟通的能力,古人并不知道这是脑神经被麻痹了,他们想当然的觉得这是神水,所以祭祀的时候,酒是最重要的祭品,

为什么刘太后的冕服去掉了这一章呢,大概率是因为祭祀过程中,本来就需要敬酒,所以服章里缺少这个图案,是可以弥补的,不会让上天觉得祭祀心不诚。

12、藻

跟今天的藻一样,是一种水草,我们都懂“辞藻”是什么意思,衮服上的藻章,也取文采、才华的意思,那么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刘太后的衮服上去掉了这一章,因为代表文采的,已经有了华虫,所以去掉藻,并无大碍。

衮冕华丽在哪里——冕?

再来说说冕,这种中国人很熟悉,但鲜有人说得上门道的头冠,

大家都知道冕是皇帝专用,在有些不严谨的电视剧里,我们看见皇帝走哪都带着冕,旒(liú)珠被晃的眼看要缠在一起了,

事实上,冕在任何朝代,都不是君王随便戴的,一般来说,只有登基大典、重大祭祀活动等场合,皇帝才会穿戴,不同朝代、甚至不同皇帝,都有各自的佩戴规制,

明定陵出土的万历冕冠复制品

所以,我们就捡《清平乐》里的制式来聊。

刘太后的这顶冕,理论上应该是去了二旒,也就是前后各去了两串珠子,使得十二旒变成十旒,但我数了下,这顶冕明明是是十二旒,emmm,可能是道具制作不容易吧,这顶冕是一冕多戴的道具,所以没有精细和严格把控,只是以文字的形式做了说明。

每串旒上会穿12个彩珠,刘太后这顶,选择了珍珠和翠玉材质,这是宋初沿袭唐朝和五代奢华画风的体现,

更早之前的旒珠,是用青、赤、黄、白、黑五色丝线串五彩珠子做成的,看起来更眼花缭乱一些,但宋代的美学相对崇尚淡雅品质,所以旒珠也走了简约风。

再看刘太后冕顶上那一排排瓶子样的小饰品,分别是玉制七星、24个琥珀瓶、24个犀牛角瓶、这也是比较独特的宋朝风格,我们在后来出土的明代冕上,已经看不到这密密麻麻的小饰品了。

还有冕身上繁复的龙纹以及华丽的珠宝装饰,都说明了这顶十二旒冕的尊贵与豪华,这种做工,这种材质,放在今天,恐怕也属于顶级奢侈品了。

为什么刘太后穿衮冕会遭到强烈反对?

这个问题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答案,但我更想透过这种冲突,抒发一下对生活在父权时代的伟大女性的同情。

刘氏的皇后礼服坐像,关于宋代的皇后礼服,等曹皇后上线可以详细聊聊

刘太后是宋朝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理政的皇室女眷,有人会说,几百年前唐朝的武则天都称帝了,一个太后临朝有什么好提的,

是的,我们今天看武氏称帝,觉得太女性崛起了,太超越时代了,但在两千年的帝制时代里,武氏称帝,一直被历朝的正人君子所鄙视,哪家的皇帝稍微弱势点,被后宫抢了风头,就要被围攻你是不是想重复武则天的悲剧?

武氏称帝,一直都是错误的示范,没事就会被拿出来溜一溜,敲打敲打龙椅上端坐的男性皇帝,提醒他,千万不要被女人乱了朝纲。

尤其是在宋代,皇帝与士人共治天下,皇帝的自主权是有限的,更多的是儒家的高级知识分子在主导王朝的走向,儒家对女性的看法我们心知肚明,男性皇帝在宋朝做皇帝都是如坐针毡的,又何况一个女性站上了最高统治点。

刘太后即便才能出众,也得小心翼翼,兢兢业业是她应当应分的,王朝繁荣是多亏了那个死鬼老公死前谋划的好,儿子皇帝品学兼优,都是底下教书学士呕心沥血的功劳,刘太后,唯一能留给她的成绩,就是替老公儿子看了几十年的家,辛苦了。

这段对话,敏感的我看完觉得不太舒服,南宋士人史方庭曾对高宗赵构说过:

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

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大宋并非赵家的私产,宋民也非赵家的私奴,刘太后尽心尽力辅佐幼帝,与朝堂上的士人共同维护大宋王朝,这是不能抗拒的事实,

既然女主临朝是既定事实,万民皆知,还差这一袭衮服嘛?

刘太后实实在在执政就不会因此引发什么混乱,穿戴上衮冕就能天下大乱了?执掌权柄几十年就能光宗耀祖,穿戴上衮冕就无颜见地下先祖了?

逻辑感人,无非是父权社会形态下,不愿意承认女性的成绩而已。

刘太后算是先驱了,这位女性在嫁入赵宋皇室前,曾是蜀地银匠之妻,后被卖给朝臣,献入韩王赵恒府中,刘氏不受赵恒的皇帝父亲喜爱,被迫移府别居,颠沛不堪,终于熬到夫君继位,走上了人生巅峰,

只不过这种巅峰,恐怕也不是常人所能驾驭的,刘太后被评价为“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即西汉吕雉和大唐武曌),但民间仍生发出了“狸猫换太子”的丑恶故事,如今,刘太后毕生的成绩并无多少人知晓,但狸猫换太子和与八贤王包拯等人的缠斗故事,倒妇孺皆知。

《清平乐》难得相对抽离的描绘了一个更贴合史书记载的刘太后,并把她做了饱满化处理,安排了一段衮服之争,并借宋仁宗的嘴,道出了女性统治者临终时的一点小小夙愿。

刘太后薨逝后,电视剧安排了仁宗独自坐于殿上,一句“大娘娘觉得,如此可行?”镜头拉远,大娘娘的位子空无一人,这个时刻,我差点流下泪来,

千年之前,真实的赵祯可能并未有此一问,但这一问,是今天我们这个社会父权与女权之间最利落的碰撞,跟电视剧里一样,女性的位子上,空空荡荡,没人来回答这句问话。

很多人说,《清平乐》节奏太慢,剧情迟迟不进入帝后相处、后妃争斗、公主感情的阶段,我想说,饱含内容与知识点的剧集,可以不喜欢看,但请不要拿爆米花剧集随意比较打压,非常理解现代人生活压力大,打开电视电脑只想看点合家欢剧集,放松下大脑,但我们终归还是需要良心剧集来拉高整体市场水准的。

好了,关于《清平乐》中的衮冕分析,就到这里啦,随着剧集播出,后面遇到有意思的知识点再跟大家聊咯~~~~

搜索更多有关“清平乐郭皇后为什么被废?清平乐中太后为什么因为一件衮服跟大臣吵翻天”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