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喉咙干痒最快的缓解方法:喉咙又干又痒,怎么养

人气:167 ℃/2023-12-24 21:00:38

咳、咳、咳,说话着急就咳,夜深人静还咳,喉咙又干又痒怎么办?

《难经》有言:“损其肺者益其气。”

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个“集宣、清、润、养于一体”适合于干咳少痰、咳痰不爽、口鼻干燥、大便秘结的方剂——喻嘉言的清燥救肺汤。

清燥救肺汤

清燥救肺汤出自清代喻嘉言所著的《医门法律》,为治秋燥气郁之专方。燥属秋气,肺为娇脏,燥易伤肺,此方创立之初是为治疗燥邪咳嗽,而后也常用气急、气喘,秋季复发的慢性咽炎,老年皮肤干燥瘙痒等问题,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则是这剂“清燥救肺汤”在以润制燥,培土生金于甘柔滋润之中,来缓解“咳嗽日久的喉咙干痒”。

为什么“阳了之后”就容易出现持续很久的咳嗽呢?

现代医学说,其实流感、季节性感冒等上呼吸感染之后都会出现上呼吸道的干燥,这是因为感染会引起局部性脱水,干燥就容易咳嗽,加之有些人气道高反应,就会反反复复咳嗽,那感染后的咳嗽要如何缓解呢?我相信家里有小孩子的家长们都有经验了,就是“雾化”,加生理盐水雾化,加激素(布地奈德)雾化,这样做的原理就是加湿润燥。

而“清燥救肺汤”则相当于内源性的加湿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此方并不适合于此次感染初期阶段,也不适合于痰多的咳嗽,而适合于“久咳,干咳少痰,夜晚咽喉干痒作咳”的情况。

清燥救肺汤组成:

桑叶、生石膏(先煎)、甘草、人参、麻仁、阿胶(烊化)、麦冬、杏仁,蜜枇杷叶。——喻嘉言《医门法律》

清燥救肺汤仅由九味药物组成,若细细看之,就会发现此方与治“心慌、心悸”的炙甘草汤(人参、炙甘草、阿胶、麦冬、麻仁、生姜、生地、桂皮、大枣)竟有五味药物相同;此方润燥养肺,降火保津,又与治疗肺胃津伤,久咳气逆的麦门冬汤有着同源之理。

1、君臣止咳

清燥救肺汤与经方和而不同,此方以桑叶为君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其实,桑叶和菊花是药方中“相须为用”的药对,这两味药物功用相近,都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之效,桑叶更具“清肺润燥”,菊花更能清热解毒,两种相合就是治疗“温热犯肺”的桑菊饮,而今很多人喜菊花枸杞,却忘记桑叶桑椹。其实,桑叶更是煮茶的良剂,《本草纲目》言“桑叶乃手、足阳明之药,汁煎代茗,能止消渴”。

肺与大肠相表里,石膏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引经药,辛甘寒,入肺胃二经,是治疗肺热咳喘的良药,如麻杏石甘汤、连花清瘟胶囊都需要石膏以“除烦清热”,清燥救肺汤中选用石膏、麦冬为臣,辅助君药桑叶以清肺经之热,石膏虽沉寒而量少,不碍桑叶轻宣之性,又与滋阴润肺的麦冬相合,润肺金之燥,缓脾益气,生津止咳,合杏仁、枇杷叶降泄肺气,肺之上逆之气得以肃降。

2、养肺润燥

肺主皮肤,肺与大肠相表里,咳嗽日久,肺脏失养,不仅会出现咽喉部位的干痒,也会影响周身津液代谢,出现鼻腔干燥,皮肤干燥,大便不通等问题,方中以阿胶润肺养阴,麦冬润胃滋阴,胡麻仁润燥滑肠,麦冬、麻仁、阿胶与桑叶、石膏相配,便是润燥与轻宣的结合,共奏养阴润肺之功。

说起胡麻仁,这里还要多说几句,因胡麻仁、火麻仁、黑芝麻三味药材,均有润燥、滑肠、通便之功,性味相近,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存在混用的情况。药店常见的麻仁软胶囊,麻子仁丸说的就是“火麻仁”,而胡麻仁所用之处较少,故今多用火麻仁代替胡麻仁。

3、培土生金

现在我们知道,疾病之后出现“胸闷不舒,气短不足以息”的症状时,需要考虑胸中大气下陷的问题,可以用张锡纯的升陷汤调理,而张锡纯的大气理论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言:见喻嘉言《医门法律》谓“五脏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环不息,痹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始知胸中所积之气,当名大气……

其实,喻嘉言对于胸中之气的调养是有着足够的认识,而方中甘草和人参的配伍正是其体现。《难经》有言:“损其肺者益其气”,而胃土又为肺金之母,“凡肺病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者,肺之母气也”,故用甘草培土生金;人参益胃津,养肺气。喻氏认为虚劳之人,胃中津液素亏,辛温汗之则津液外越,难以复收,故以炙甘草汤去桂枝、生姜,三倍加入人参复其津液,“甘草合人参建立中气”是喻嘉言用药规律的一种体现。

宣、清、降、润

1、久咳、干咳、咽痒

经久不愈的咳嗽,可以称之为慢性咳嗽。新冠后,很多人的咳嗽总也不好,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燥咳。这个燥来自于两方面,一个是燥邪入里,先伤华盖,肺气失宣,失治邪恋不去而成久咳,伤及肺阴,气机不利,故见干咳连声,胸胁引痛。另一个则是来自于机体内部,本身津液亏虚,从而生燥。老年人慢性疾病消耗,生理机能下降,肝肾亏虚较为明显,所以使用这个方子的机会比较多。

对清燥救肺汤而言,这种咳嗽首先得是日程较长的慢性咳嗽,只有这样的才会已经损伤肺气。其次呢,是干咳,没有痰,或者有少许的粘痰,难以咳出。第三点就是咽喉总觉发痒,因为燥生风,风生痒,一痒就咳嗽。还有些人,不但咳嗽,说话还变声,这就属于中医说的“失音”。“喉为肺之门户”“肺为声音之门”,声音的有无及强弱与肺密切相关,燥伤肺阴,则咽喉失养,出现发音失常或声音嘶哑。《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的“金实则无声,金破亦无声”指的就是如此,所谓“金破不鸣”就是指久病阴虚火旺、津液耗伤,肺肾精气不足所致。

“鼻为肺窍”,燥邪伤肺的同时,必然会有鼻腔干燥,甚则鼻出血现象;外感燥邪,可见头痛身热;燥而伤津,故干咳无痰,咽干口燥;燥伤阴液,虚火内生则见舌红无苔;此外,《医门法律》明言“清燥救肺汤治诸气膹郁”,故尚可见胸膈满闷等。以秋为金令,燥邪多见于秋,故如有慢性咳嗽逢秋加重者,清燥救肺汤或许是一个思路。

2、老年性皮肤瘙痒

《黄帝内经》中有“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的记载。肺主皮毛,皮毛位于肌表,为一身之藩篱,是防御外邪的天然屏障,具有调节津液代谢、辅助呼吸、调节体温以及防御外邪的功能。《素问》有云:“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肺和皮毛关系十分密切,肺通过宣发肃降,将津液和水谷精微散布于全身皮毛肌腠,皮毛得到精微物质的濡润,则肌肤润泽富有弹性,毛发柔顺。人们常常夸赞一个人皮肤好,实际上代表着这个人的肺脏好。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而燥邪容易伤肺,肺气受损,输布失常,则皮肤失去濡润,从而变得干燥脱屑瘙痒、没有光泽,严重者可能皮肤皲裂、毛发干枯。就如《素问》中所说:“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我们常说一个人看起来显不显老,一看腿脚,一看皮。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阴液与阳气日渐衰败,本身就容易阴液消耗。如果再遇上燥邪侵袭,很容易就产生皮肤瘙痒问题。同时气阴耗损之下,还会伴有心烦口渴,倦怠乏力,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状。此时用宣肺润燥、滋阴清热之清燥救肺汤,以治肺而达皮,由此及彼,治病求本。当然,如果只是单纯的瘙痒,而没有一点上焦的症状,选择四物汤一类的方药以养血润燥是无可厚非的。

3、便秘

老年人大便经常干结、排便困难,很多都是由于全身津亏血少,阴液无以润肠通便所致,尤其是外感之后加重的便秘问题。肺主一身之气,“肺与大肠相表里”,若肺之宣降出现问题,气机运行不畅,必然影响肠道传导。“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肺为燥气所伤,邪由表及里,且肺尚主通调水道,燥邪伤津,阴液亏虚,不能濡养肠腑,加重大肠干涸,易形成便秘。也正因肺与大肠的关系密切,唐容川就说过“大肠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所以通过治肺来治疗便秘就有迹可循。

古人曾言“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时方歌括》中有言“此方,名曰清燥,实以滋水,即《易》所谓‘润万物者,莫润乎水’是也;名曰救肺,实以补胃,以胃土为肺金之母也”。人参、麦冬、甘草有补中焦、益胃生津之用。燥邪发展至胃肠,引起胃肠内津液耗伤,以清燥救肺汤辛凉宣肺,肺津输布如常,则燥自解;甘寒以补养胃阴,补土以生金,滋水而润燥,则肠腑可通。所以,秋燥季节的咳嗽,或外感日久,热邪灼津之后出现的头痛、低热,干咳无痰,气急气逆,咽痒咳嗽,鼻腔干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大便秘结,自觉舌干者,可选清燥救肺汤以清燥润燥,此方并非单纯的补益剂,一般3~5剂,无需久服,中病即止即可。

好了,这就是今日的清燥救肺汤了。

咳嗽就是战胜此次外感的收官之战,曙光就在前方,我们一起加油!

搜索更多有关“喉咙干痒最快的缓解方法:喉咙又干又痒,怎么养”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