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列嶂图云山攒峰入霄汉,岭表南来第一州披云鹤唳仅此楼

人气:496 ℃/2023-11-28 16:27:16

源自西江日报《名城故事》

文:金笛子

从端州区档案馆拿到拍摄于20世纪70年代有关披云楼的一张老照片,仔细阅读,一时茫然。画面中呈现的情景实在和想象中的“披云耸翠”那种雄浑壮观的画面相差甚远。沿着古城墙,再访现在赤墙红瓦,雕梁画栋的古楼,领略其中呈现出来的人文内涵和壮观景致,这才找回了那种感觉。

图:许庆彬

一座兴建在端州古城墙上的披云楼,一段厚重的人文历史,让端城人情系梦绕的缕缕情丝,始终留在了记忆深处。

披云楼始建于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为端州知州郑敦义将端州土城拓为砖城时增建,其楼高三层,属城墙上的瞭望台。因楼矗立在城墙西北段最高处,常有云雾缭绕,故此得名,又有“飞云楼”之称。

图:许庆彬

史料记载,披云楼在历史上共经过8次修葺、重建。明洪武二年(1369年)第一次进行修葺,到成化初年已日渐倾圮。成化三年(1467年)肇庆知府黄瑜到任,乃将披云楼重建。据《披云楼记》载,重建后,披云楼上悬挂有两块匾额,一块为“披云楼”,另一块上书:“岭表南来第一州”,可见当时披云楼的胜景以及影响。

肇庆知府黄瑜这次重建披云楼,不但恢复了披云楼的壮观,而且还将楼前空隙之地拓阔,遍植红棉、榕树。黄瑜还别出心裁地让人在披云楼下豢养了一大群鹳鹤。浓荫匝地,鹤鸣树上,成群结队,“披云鹤唳”由此而来。

岁月沧桑,历经战火,披云楼屡屡被毁又多次重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再次重建时,史记:“楼仍三层,房各五间。中层楼两腋各四间,新创两门,东为聚秀,西为庆成。”此次重建,披云楼仍不失原来之壮观规模。

图:许庆彬

惨就惨在发生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的一场大火,披云楼被夷为平地。不久,肇庆府巡道耿平主持修复,重建时,将披云楼由原来的三层改建为两层。更让人无奈的是,民国14年(1925年),时任高要县县长严博球做出了“惟将雉堞,城垣南北一致拆低,以比于景福围高度为准”的决定。肇庆开始拆低城墙,除披云楼一段外,全部城墙被拆低了2.3米,因披云楼乃名胜古迹,得以幸免。

也真是命运多舛,民国16年,披云楼又遭大火焚毁。高要县长陈同昶顺应民意,于民国20年(1931年)重修披云楼,但已非旧观,后辟为图书馆,称之为“披云楼图书馆”。

作为肇庆重要的历史古迹,人文景观,披云楼多次入选肇庆八景。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肇庆知府史树骏主编《肇庆府志》,首次将“披云耸翠”纳入重新修订的肇庆八景。到了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端溪书院教席李良骥重订端州八景,“披云耸翠”被“披云鹤唳”取代。从观景演绎到听声,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那么,“披云鹤唳”又是怎么消失的呢?民间传说,民国7年,原桂系军阀林虎驻肇期间不但大筑工事,还纵容手下士兵开枪捕杀披云楼鹤群,做出了煮鹤焚琴的荒诞事。以至“披云鹤唳”之奇景再不复现,实在令人扼腕长叹。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披云楼因台基下沉,再次成为危楼。为保护披云楼这一名胜古迹,政府专门拨出专款,又一次重建披云楼。

披云楼这次重建不但参考了宋代画册中《明皇避暑图》中的殿阁,还结合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广西容县真武阁等著名楼阁的造型艺术和结构特色,以宋代《营造法式》施工建成。新建的披云楼楼层三叠,属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既再现了昔日“披云耸翠”的雄伟壮丽,又呈现出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交融的雄浑气派。

2003年,肇庆重新评议新八景,将肇庆古城墙及披云楼等城区周边景点纳入新八景之一的“宋城揽古”,在延续历史的基础上,又为披云楼赋予了新的涵义。

登楼溯古,刀光剑影的历史早已销迹在闲云晚霞。徜徉在披云楼、古城墙上,极目远眺,从肇庆古八景中的“披云耸翠”、“披云鹤唳”,再到端州新八景中的“宋城揽古”,黄尘古道,旧曲新歌,披云楼一脉相承地继续延续着它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故事。

图:许庆彬

未署名照片作者未知,请联系小编备注。

搜索更多有关“列嶂图云山攒峰入霄汉,岭表南来第一州披云鹤唳仅此楼”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