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九品中正制对后世的影响:导致普通百姓不能做官

人气:181 ℃/2024-01-05 17:18:20

近些年来,随着历史知识的普及,有相当一部分自媒体作者对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展开舆论攻击。其主要的攻击点就是,“九品中正制”让世家彻底垄断了朝堂,让寒门子弟难有出头之日。

这句话本质上是没错误的,但问题在于,他们制造矛盾的关键点是“寒门子弟等于普通人”。

如果想要真正了解世家垄断,普通人不能出头,我们不仅要明白“九品中正制”是什么,还要知道阶级矛盾的核心是什么,以及我们普通人真的是寒门子弟吗?

何为“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曹丕采纳尚书令陈群的意见,后来各参与方基本遵从这种不成文规定。曹丕于黄初元年(220年)命陈制定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制度。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从曹魏始至隋唐科举的确立,这期间大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

历史上对于“九品中正制”这五个字是没有明确记载的,是后人总结的一种说法,其实历史上应该叫做“九品官人法”,主要分三个部分:

  • 设置中正

这是九品官人法的关键环节。所谓中正,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也就是中正官。中正官又有大小之分,州设大中正官,掌管州中数郡人物之品评,各郡则另设小中正官。中正官最初由各郡长官推举产生,晋朝以后,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选授。

  • 品第人物
  1. 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指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这些材料被称为簿世或簿阀,是中正官必须详细掌握的。
  2. 行状:即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相当于品德评语。魏晋时的总评一般都很简括,如“天材英博、亮拔不群”、“德优能少”等。
  3. 定品:即确定品级。定品原则上依据的是行状,家世只作参考。但晋以后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于是就形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 选拔依据

中正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中正评定的品第又称“乡品”,和被评者的仕途密切相关。任官者其官品必须与其乡品相适应,乡品高者做官的起点(又称“起家官”)往往为“清官”,升迁也较快,受人尊重,乡品卑者做官的起点往往为“浊官”,升迁也慢,受人轻视。

中正评议人物照例3年调整一次,但中正对所评议人物也可随时予以升品或降品。一个人的乡品升降后,官品及居官之清浊也往往随之变动。为了提高中正,政府还禁止被评者诉讼枉曲。但中正如果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

何为寒门子弟?

要知道一点,“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就表明了一点:不论是寒门、士族、世家,他们的共同点是能够被定品。而根据上一段关于“九品官人法”的描述,我们不难发现,能被定品的都是读书人。

由于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人人都可以读书,所以我们的潜意识里也是认为,家里穷读得起书的就叫寒门,然而史实却很残酷。

在汉末魏晋,祖上不出三公九卿,或者说秩比两千石的官位,家里再有钱,那也是个商贾之家,地方豪强,寒门都算不进去。换句话说,那叫没有文化底蕴。所谓的“寒门”,是家道中落的士族。举个简单例子,郭嘉、邓艾都是寒门子弟。

郭嘉出自颍川郭氏,家传《小杜律》,用现在的话叫“法律世家”,祖上就是司法系统的高级检察官,高级法官,当然和其他世家家传什么《尚书》、《春秋》相比,郭嘉的家族也就是个三流世家,但是哪怕是三流,那也是世家。

邓艾出自南阳邓氏,光武帝时期的名将邓禹就是他的祖上。邓艾之所以说出自寒门是因为,邓艾是邓氏的旁支。而邓家的主家,出了二十多位的列侯,属于光武帝的从龙之臣,不说别的,蜀国的邓芝就是南阳邓氏的主家,人家是响当当的荆州士族。

所以说,所谓的寒门与士族的矛盾,跟我们普通人,半毛钱关系都有。做个不恰当的比方,百亿富翁和亿万富翁竞争的不可开交,跟咱普通打工人有啥关系,咱为啥要帮着亿万富翁摇旗呐喊、同仇敌忾?

真正的阶级矛盾

回到本文主题,所谓的阶级垄断,本质上是只有10%的人读得起书,而不是只有10%的人能做官。这两者虽然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

所谓的科举制度改变了世家垄断,都不如说是社会生产力进步,导致人人都可以有书读。

如果把科举制度放到汉朝、魏晋南北朝,但对普通人的影响,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他只会影响到读书人,而在那个时代,普通人是读不起书的,最多就是士族和寒门子弟的竞争也许能够公平一点。

真正改变普通人命运的是社会生产力,是“造纸术”和“印刷术”。

纸张的普及让知识从竹简变成了书本,而印刷技术的革新让书本普及,这才是打破知识垄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即使是在唐朝初年,科举制度已经颁布,但,能来参加考试的,能考出成绩的,还是世家子弟,直到唐朝后期,那些如我们一般真正的普通人,曾经的泥腿子,才能逐渐步入高层。

到了宋朝,唐宋八大家中的苏门三杰,那才是真正的活在我们身边的,相对富裕的普通人,他们能够中举,能够写文章传世,这才叫打破知识垄断。

再等到了明清时期,才有那种一人中举,鸡犬升天的景象。“范进中举”的“丑态”,才真正表明了,我们打破了阶级桎梏。

归根结底,所谓士族垄断的“九品官人法”不过是垄断了寒门子弟而并非普通人,真正横跨在古代士人和普通人之间的阶级天堑是生产力不足导致知识不能被普及。

搜索更多有关“九品中正制对后世的影响:导致普通百姓不能做官”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