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电脑>正文

红斑狼疮回顾性研究:瞭望,挑战系统性红斑狼疮

人气:115 ℃/2024-03-27 21:26:01

截至记者采访时,鼓楼医院利用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已达600多例,治疗有效率约60%

凭借间充质干细胞疗法的开创性成果,孙凌云及其团队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朱国亮

从连云港发车的K8358次列车,到达南京为凌晨3点10分左右。“这个时间点对我刚刚好。”静静(化名)说。

静静是一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十年来,她每年都要坐这趟车赶到南京,然后直奔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下称鼓楼医院),去挂该院副院长孙凌云的号。“不然抢不到。”

红斑狼疮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其突出症状之一是患者面颊出现蝶形红斑,如被狼咬伤所致,故有“狼疮”之称。红斑狼疮分皮肤型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与皮肤型红斑狼疮病变局限在皮肤不同,系统性红斑狼疮可累及全身各脏器,治疗难度极大,难治类患者2年内死亡率高达35%,能活过5年的更少。

从这个意义上,被孙凌云及其团队运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挽救过来的静静,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今年4月,我又做了一次检查,各项指标正常。现在,我和正常人一样,每年只需检查一次,每天吃上一粒提高免疫力的药即可。”静静说。

今年初,凭借间充质干细胞疗法的开创性成果,孙凌云及其团队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目前我国红斑狼疮患者约有百万人,且多为年轻女性。据孙凌云团队提供的数据,截至记者采访时,鼓楼医院利用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已达600多例,治疗有效率约60%。

显然,这一疗法给他们带来了生的希望。

从绝望到希望

新疗法挽回病患青春与生命

“如果没有这一疗法,没有孙院长,我不知道还有没有我。”回首2007年自己成为最早的异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患者之一,来自江苏丹阳的珊珊(化名)感觉自己“蛮幸运”。

据珊珊回忆,2006年元旦,当时21岁的她突然高烧不退,脸上长斑。经医院检查确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初使用激素治疗,结果全身水肿,皮肤溃烂,骨头坏死。

病危的珊珊被紧急转入鼓楼医院风湿免疫科。此时,孙凌云的间充质干细胞疗法正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要不要尝试这一疗法?医院内部有争论,珊珊和家人也面临抉择。

不过在珊珊看来,“其实没得选择。尝试一下,或许还有希望。”

珊珊记得:“治疗过程很简单,就像挂水一样,将干细胞通过静脉注入我的身体。这些干细胞是从我妈妈身上提取的,培养了好长一段时间。”

结果奇迹出现了——挂了一次,珊珊停止的月经就来了,继而血、尿检查显示,各项生化指标逐步恢复正常。

如今珊珊已经35岁,身体各项指标正常,只是因为当时股骨头坏死,走路还有些不利索。“能够活下来,已是我的幸运。”珊珊说。

7月3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孙凌云坐诊,为病人诊断病情

从希望到应用

20年潜心研究换来科技大奖

珊珊的“救命恩人”孙凌云出生于1962年。1990年从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孙凌云进入鼓楼医院风湿免疫科。3年后,爱钻研、能吃苦的孙凌云已经成为全院最年轻的科室主任。

担任风湿免疫科主任期间,孙凌云看到许多年轻女性被系统性红斑狼疮夺走生命,一些家庭也被拖垮,他便“盯”上了这个病种。

当时,国内一般利用激素治疗,而国外已开始尝试造血干细胞疗法。为此,孙凌云申请前往意大利、日本、英国等国学习造血干细胞疗法。同事、学生说起孙凌云,总是异口同声:“他太拼了!除了看病、睡觉,其他时间和精力几乎全部投入到科研。”

造血干细胞疗法要将病人原有的免疫力彻底摧毁,然后重新建立。而在上世纪90年代末,孙凌云尝试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疗法发现,该疗法不仅费用高、并发症多,而且对病房要求高,风险极大,且不能常用。

2000年,孙凌云看到国外研究说,间充质干细胞也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功能,他就开始琢磨:能否利用这种干细胞进行移植?能否用其治疗红斑狼疮?

孙凌云解释说:“如果说造血干细胞是‘种子’,间充质干细胞就好比是‘土壤’。‘种子’的品质固然重要,决定了人体自身免疫力的高低,但‘土壤’也很关键,本底不好,免疫自然会失衡。”

带着一丝期许,孙凌云开始了这一领域的研究。

这是一个全新的治疗方案,此前国际上尚没有人有过相关试验。这意味着,没有借鉴途径,更不知道会不会成功。

在没什么经费,也没什么企业赞助的情况下,孙凌云和他的学生摸索着前行——将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出来,再进行培养,将正常的与不正常的进行对比观察,确认异体之间有无排异反应……就这样一直到2007年,孙凌云的研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这一疗法当时在医院内部存在争议。孙凌云力排众议,决心一试。

临床应用成功后,国外许多相关领域专家来鼓楼医院学习,孙凌云及其团队也受邀到世界各地做报告。现在人们提到间充质干细胞疗法,都会提到中国南京,提到孙凌云及其团队。

最近,孙凌云及其团队应邀为《欧洲骨髓移植手册》撰写其中一个章节。他自豪地说:“过去,是我们到欧美学习造血干细胞疗法,现在是他们来学习我们的间充质干细胞疗法。”

从应用到产业

干细胞疗法迎来新机遇

近年,干细胞研究备受重视,被视为一个国家的重要“软实力”。

孙凌云及其团队另辟蹊径开创的间充质干细胞疗法,不仅为一个病种提供了有力的解决方案,也为干细胞药物开发提供了新途径。

孙凌云说,相比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同样具有免疫调节功能,且异体移植没有排异反应,注射前也不需要将人体原有的免疫力摧毁,相对较为安全。

这意味着,间充质干细胞药物开发市场潜力巨大。

据孙凌云介绍,研究中最难的环节是扩增。他解释说,要抽取40~50毫升骨髓,将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出来,然后培养扩增到5000万个干细胞,纯度要达到90%至95%,活率要达到98%以上。“当初,仅这一环节的研究就耗时一年多。现在,我们已能够利用脐带分离来进行较为稳定的扩增,这为后续间充质干细胞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孙凌云表示,目前各种风湿免疫病多达两百余种,国内不同程度的病患上亿人。孙凌云及其团队正进一步研究间充质干细胞疗法的作用机理,并尝试治疗其他风湿免疫类病种,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类风湿关节炎以及今天最为常见的糖尿病等。

临床应用成功后,孙凌云的研究仍未停止。十多年来,他不断完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方案,尝试利用脐带和乳牙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

对间充质干细胞疗法,他仍然保持谨慎:“间充质干细胞疗法能治疗很多免疫类疾病,但也不是对所有群体都有疗效。对间充质干细胞,还有很多问题有待了解和发现,我们的研究还会进行下去。”

据了解,由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病患太多,而且多半是半夜就来医院排队挂号,鼓楼医院特别在住院区为孙凌云的病患单设了一个挂号窗口。

孙凌云不敢辜负患者的这份信任。至今仍在一线看病的他说:“解除病患痛苦,将病患从死亡边缘拽回,看着其疮面逐渐愈合,从瘫痪到站立起来,是我最引以为傲的事。”□

搜索更多有关“红斑狼疮回顾性研究:瞭望,挑战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