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历史>正文

禹王九鼎的历史传说 禹铸九鼎在传说与史实之间

人气:416 ℃/2024-04-04 03:12:25

胡春良

图一:夏县白沙河公园《大禹铸九鼎定九州》青铜雕塑(局部)

青铜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经典符号之一。夏县作为大禹建都的地方,最醒目的青铜文化标签就是“禹铸九鼎”,在历史的经纬度闪耀着恒久的人文风采,成为这块土地灿烂的记忆。夏县的白沙河公园新建了《大禹铸九鼎定九州》青铜雕塑,运城市华夏之都文化园也建造有《九鼎》石雕。禹铸九鼎穿越历史的岁月风尘,复活在河东大地,那么真实的历史事实又是怎样的呢?

图二:运城华夏之都文化园《九鼎》石雕

关于禹铸九鼎,许多典籍中都有记载:

《史记•孝武本纪》载:“楚王问鼎大小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鼎。’王孙满曰:‘呜呼!君王其忘之呼?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桀有乱德,鼎迁于殷,载祀六百。殷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必重;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昔成王定鼎于郏鄢,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

《史记·封禅书》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大禹“窥天机而天下分九州,集鬼神之力而铸九鼎”。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铜铸成九鼎,分别为冀州鼎、兖州鼎、青川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乃镇国之宝

《越绝书》载:“禹铸九鼎,五者以应阳法,四者以像阴数。使工师以雌金为阴鼎,以雄金为阳鼎。鼎中常满,以占气象之休否。当夏桀之世,鼎水忽沸。及周将末,九鼎咸震。皆应灭亡之兆。后世圣人,因禹之迹,代代铸鼎焉。”雄金、雌金为不同硬度的合金。“以占气象之休否。”

《东周列国志•第51回》载:“庄王问曰:‘寡人闻大禹铸有九鼎,三代相传,以为世宝,今在雒阳。不知鼎形大小与其轻重何如?寡人愿一闻之!’王孙满曰:‘三代以德相传,岂在鼎哉!’昔禹有天下,九牧贡金,取铸九鼎。夏桀无道,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又迁于周。若其有德,鼎虽小亦重,如其无德,虽大犹轻!”

《左传•宣公三年》载:“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择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等等。

可见禹铸九鼎是真实存在的,至于九鼎的下落,《史记•孝武本纪》交代得很清楚:“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鬺烹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此外还有几种说法:一是秦军灭周时将九鼎运回咸阳,其后不知所终;第二种是司马迁认为九鼎“没于泗水彭城下;第三种说法是周王朝在灭亡之际,将九鼎“销之以铜”但是,另一种很盛行的论点就是禹铸九鼎是不存在的,是一种演绎和传说。论据主要有:从《尚书》看来,其对大禹的记载是“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为什么都是“九”这个数字呢?其实这里的“九”都是虚数,是形容很多的意思,因为古人的所有数字中,“九”是最大的,以此类推,“九鼎”不一定就是九个大鼎。;再从时间上看,直到周朝才有了“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之说,这是礼乐制度完善的结果。假如大禹真的铸了九鼎,为何在夏商两朝不将九鼎作为王朝象征?而所谓的“九鼎”之说其实也是从周朝才流传开来,其目的正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合法地位。而“九鼎”之说在汉朝进一步被神化了。司马迁在《史记》中编造出大鼎没于泗水的传说是有深意的,因为汉高祖刘邦曾在泗水当过亭长,这也是为给刘邦当皇帝提供合法化依据。

所以无论是周王室也好,还是秦皇汉武也好,都宣布拥有这个虚构的物品,实际上都是为了神话其王权地位。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九鼎作为天下一统、九州安定的象征,已经伴随我们血脉成了不朽的精神图腾。

搜索更多有关“禹王九鼎的历史传说 禹铸九鼎在传说与史实之间”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