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健康>正文

麻黄汤治疗不出汗方剂加减:邓中甲,方剂学讲稿13

人气:137 ℃/2024-01-20 01:06:51

方剂学 13讲 总论小结。各论、第一章:解表剂、第一节:辛温解表、麻黄汤(一)

上一次把总论的内容整个讨论完了,整个总论部分,归纳一下,我还是强调三个一类的重点问题。

一个是方剂和治法的关系。包括什么是方剂?什么是《方剂学》?在绪言里头。

第二个,常用治法。以《医门八法》为代表。

第三个重点方面是,方剂组成的基本结构。因为作为方剂的配伍技巧方面的问题,这是目前这版教材里新增加的。我们把它看做二类内容。

下面我们讨论各论。为了学习各论方便,把各论的各个项目,本教材和原有教材的一些区别,改良的方面简要提一下。我们全书各论共19章, 从分类来说,在前几版的基础上,每一版都稍做了一些修改,变化不大。 从组成,里面一般都照录了原书的用量,也有参考用量。这参考用量,是仅作参考。因为编委会由13位老师组成,来自我们东南西北很多省,各地用药习惯有一定差别,虽然我们有些做了调整,但是大家在各个地方工作,都有当地具体的情况,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使用这用量。

服用方法,都照录了原书的服法。当然括号里面有参考的现代用法。这用法部分,一些讲解的时候,重点的一些方剂,特别这些用法直接影响疗效的,要指出来。学习时候也是一个重点。因为用法,我们前面讲到,如果不是正确使用的话,会直接影响疗效,影响到整个方功效发挥的方向。

功用,每个方的功用反映了它的治法,要求尽可能地把这个功用落到实处,成为一种具体治法。但由于每一张方,它都是一个针对的证,它是一类证,虽然具体,不是针对具体的一个病人,所以还是带有一定的概括性。所以在后面的临床加减方面,实际上治法上还会有一定的调整。

主治部分,这是在变动的,主要在两个,第一个,很多原书主治,如果比较能够概括这个方主治的话,那不能完全照录原文,要把原文适当组织,比较规范,因为《方剂学》还不是学的古代某一个经典著作、原著,这是一个变化。第二个,《方剂学》要立足于从这个方产生以后,包括后世的运用,有很多主治,后世发展了,所以要结合这一类。它并不局限于原书的运用。这个在讲到具体方剂的时候,会涉及到这个问题。所以尽可能避免了原书一句话,就是这个算了主治。这样区别于一些,特别是《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区别于经典著作的学习。比如他们这里搞这个班,包括八门课,首先「四大经典」,「四大经典」作为独立课程,它都是以古代的一部书或者这些为基础。然后「四大基础」,「四大基础」里面的内容完全跟「四大经典」的重复,那就把它局限于某一个时代了。并不是这个方在整个历史发展当中运用的一种规律。

作为方解方面:要包括这样一些问题,首先简要的病机分析,同时归纳出治法。然后展开方剂基本结构分析,君、臣、佐、使基本结构分析。在基本结构分析过程当中,适当指出配伍的常用组合,配伍的常用组合,就带有配伍技巧这个含义。由于这个是过去没有很强调的,这是很多方都增加了一些这个内容。但是初步的。今后还有待完善,有待文献整理,临床归纳,继续地完善。在这个基础上,总结配伍特点,多数方剂需要总结配伍特点。

谈到配伍特点,我要多解释两句,配伍特点是以什么规律来解释的?由什么规律来组织这个特点?开始学习,从五版也有配伍特点,方比较少,有二三十个方,六版多一点,这个教材,可以说大多数方都总结了一些配伍特点。所谓配伍特点,依法统方是治法特点,治法指导下,我配伍组方的一个特点。那就是说,它归纳的有这样几种情况,

一种配伍特点,它强调这个方,它是双法,或多法并用,这个含义。就提示你这个方,构成从治法角度上来讲,它治法涉及到哪几个方面?是构成这个方的一种基本内涵,

第二个形势,是指的这个方,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治法指导下构成的,但其中以哪个为主的。是强调哪个为主的。标本兼顾以治标为主,譬如说;上下同治以治上为主;清上泻下,以泻代清。以哪个方面为主的?

第三类归纳方法,那是强调以某个治法为主,同时为避免产生副作用,或者药物的偏性太过,用什么方法来制约它?能够达到增效减毒的作用。比如说,扶正不敛邪,祛邪不伤正,滋而不腻,补而不滞等等。

归纳这个方,从治法角度上,这样几个类型。从依法统方角度,你把握了这个特点,来开这个处方,用这个处方,要注意这些方面。所谓配伍特点归纳,是从这样的一个角度归纳的。因为当时五版教材开始提到配伍特点以后,包括教材、包括很多书,配伍特点究竟在哪里?指的什么?大家把很多历来总结配伍特点的这些语言,把它归纳一下就分为三类。

一般的配伍特点之后,有类方比较,功效主治相似的或者有些有联系的,这方剂之间一个比较。概括性比较。一般这个比较都是治法,或者治法包括功用,就是功用、主治、用药特点方面比较。一般要求简练的一个比较。这是整个方解部分。特别一类重点方。很多要保证含有这些部分,方解。

后面临床运用,包含一般有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强调辨证要点,要标明方剂的性质。不同性质的方学习方法、学习意义是不同的。所以一般都是“本方是属于益气健脾的基础方”,或者“本方属于益气升陷法的代表方,又是临床治疗脾虚气陷证的常用方”。那它一个方可以有两种性质。既是代表,代表甘温除热法,代表益气升陷法,这种李东垣学术思想的一种代表方。又是治疗什么证的一个常用方。基础方、常用方、代表方。这个性质就写在这个运用的第一条里边。

后面紧接着辩证的要点。当然提法上,有时候辨证要点,证治要点,要说都说得通。但是运用这个方,基本的根据是它的证的基本根据,用方体现法则是针对这个证来的。我有时觉得“证治要点”,我们写出来的主要还是证。主要是辨证当中的基本依据,辨证要点。有时候大家说这个辨证要点,是怎么构成的呢?你乱写几个症状的构成,一个证候主治很多,你凭什么来选择的呢?标准的辨证要点,应当由两部分组成。应当由主证 和佐证构成。主证前面解释过,反映基本病机。比如我们马上要讲的麻黄汤,“恶寒重,发热轻,无汗”,主证。所谓佐证,是参考、校正的依据,参校依据。我们经常望闻问切,按标准最后才摸脉,切放在后头,临床并不是不需病家开口,便知病情根源,一摸脉就知道了。那不是这样的。舌像、脉像,它是一种参考、校正的依据,四诊合参,它不是唯一的依据。所以辩证要点,都主证加佐证,一般构成,落实到具体病人身上,它可以在各种兼证方面有所不同。所以辩证要点是由这两部分构成的,但是整个教材里边,可能一些辩证要点并不完全符合这种标准和规律。

第二个部分是随证加减,我们用常用加减,常用加减前面解释过了,譬如马上讲到的解表剂,外感风寒证病机发展主要方向,一停留在外感风寒表实证,或者现在是整个辛温解表,那外感风寒,这类证,它动态的发展变化,主要向哪几个方面去,这个来加减,象这类加减里,不能睡不着觉加什么,吃不下饭加什么,隔得太远,不是说常见的发展方向,围绕哪几个方面,随证加减是这样的含义。这个也是基本上作了一些要求,不要离开这个方,它的基本病机,基本治法,基本病机可能发展的方面,治法基础上需要经常考虑到的一些方面。不在于要很多。但也有些把原书加减都抄上,这个也有。但是也选择它,原书里说这个基本病机,基本治法下,应该考虑到的常见的方面。在我们讨论当中,这个不是作为重点。作一些提示。为什么学科还有一个分工,在我们整个教材编写,和各个基础课和临床课,因为中医《方剂学》很麻烦,涉及到临床各科,跟它们要协调。你把这类加减讲得很细,都讲掉了,到它那讲什么?你看《内科学》上面,它用什么方后面它也要具体加减。我们是基础课。虽然是桥梁,毕竟是打基础。跟参考书不一样。所以这部分是作为重点提示内容。但这个部分,老师教学有时还结合,自己的一种体会。不能固定要求,各个地区不同,甚至于临床经验部分可以结合起来。

第三个是现代运用。作为参考。现代运用是无法写完的。只能抓主要的。因为现代是以西医病名,我们中医辨证,以病名为主,异病同治。这个证可以发生在很多病当中。很多病当中,或者很多病的特定阶段,这是现代运用。

最后一个是使用注意。使用注意,没有一定的标准模式。有的结合原书提到的注意,有的,目前现代的一些认识,也是作为参考。

后面有附方,整个我们方剂量182个正方,180个附方。指导思想是减少正方,有一些作为附方。主要是学习针对基本病机的基本治法,以及基础方、常用方、代表方,这个配套用,学习遣药组方的规律。

当然后面为了参考,教材附录里面也有四个方面:

原书主治。把原书主治列上,为了前面的主治。不是以原书主治原文作为主致了。那原文在后面,可以供同学参考。

选录主要方论,由于篇幅问题,一般选录一条,顶多两条。

现代的研究

临床报导和实验研究。

从字数限制来说,所以选的量都限定了。大致后面各论是这个状况。

每一章开始有一个概述,每一章的概述是这样处理的。比如说大法,涉及到《医门八法》的大法,现在讲到解表剂,相当于汗法。他编写的教材的这个主要内容,它也是按照定义,常用的适用的病证,常用的适应的病证,分类,使用注意,这四个方面。前面不是我们讲八法时,按照四个方面吗?它还是按照这四个方面来的,所以涉及到汗法、下法、和法,温清消补,这些大法,那它是在讲各论每一章概述的时候,参考前面的结合的。前面讲那个治法的时候,八法,每一个法才多少行字,字并不多,它结合后面这个帽子,这样便于教学上时间的控制。避免内容重覆。所以后面讲汗法,概述就不讲了。因为前面讲到那四点,基本在法里边讲了。

每一节这个概述,反映了这一节针对的病机特点。主要特点,代表方剂。那个比较简单一点。每章后面附有小节,提示式的。提示式的说明一下。这个方主要一些方剂的功用、主治、特点,最后附有一点复习题。大概各论是这样的状况。

各论学习呢,每个方开始要提示是几类方。教学大纲上安排为几类方。一类方剂,120张。原来按照国家课程基本要求,每门课都定有国家课程基本要求,100张是共同的。有20张是各地的,这类方可以调整的。根据地区不同,可以调整的。二类方30张,加起来150。其余的是三类方。一类方重点讲授,二类方,有一部分教学大纲打三角△的,那必须背诵的。一部分不打三角△的,就暂时不用背方的。三类方多属于自学内容。这样安排的。

所以大致在各论课开始之前,因为各论很重要,是个大头。我们先解释一下,现在教材运用的一个情况。

下面讨论各论第一章,解表剂

各论 第一章 解表剂 第一节 辛温解表

外感风寒证病机发展主要方向

1卫阳被遏 → 营阴郁滞

2肺卫受邪 → 肺失宣降

3表寒郁闭 → 入里化热

中医经常把疾病分为两类─外感,内伤。外感病的一大类的治法和代表性方剂。所以这是一个大章,很重要的。解表剂分为三大类:第一类辛温解表,适合于外感风寒证为主的。第二类辛凉解表。第三类扶正解表。分别适合于针对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类的,以及体虚外感。

我们第一节讨论辛温解表。辛温解表针对外感风寒证。这种外感风寒证的基本表现,恶寒发热,恶寒偏重,这是共性的。可以有汗或无汗。根据表虚表实的情况不同。脉呢,浮脉,舌呢,舌苔一般薄白。没有涉及到整体的气化,没有影响到整体性的气血变化,一般舌质、舌苔不变的。这是外感风寒证的共性。

外感风寒证,它主要发展的一个方向,那也就是涉及到它一种兼证的出现方面,哪些方面?

风寒外感以后,由于受到寒邪,首先郁遏体表的阳气。典型的风寒多是这样。郁遏体表阳气,造成卫阳被郁遏。那寒性收引凝滞,导致营阴,营为血中之精气,营阴郁滞,那就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所以第一个从病机发展来说,卫阳被遏,营阴郁滞之后,引起的疼痛这个方面,是外感风寒里常见的病机发展的一个可能性。

第二个外感风寒以后,外邪束表,肺卫首当其冲,造成肺气不能宣发,以致引起肺气失于宣降,导致以轻则咳嗽,重则气喘,为主要表现的这种风寒引起肺失宣降证。这是第二种可能的发展方向。

第三个,由于外邪要入里,入里过程邪正都能化热,形成外寒内热证。这又是一类,这常见的。

麻黄汤 《伤寒论》

学习麻黄汤的典型性意义

麻黄汤这个方,很多方剂学教材也好,参考书也好,都放在第一个。为什么放在第一个?有很多方剂首先要了解,学这张方的目的是什么?说它是个基础方。同时,它有学习的另外一些特定意义。所以我们很多方有的要标出来,它学习的典型性意义。它出在《伤寒论》,学习麻黄汤典型性意义有两个。

一个方面,历来把这个方,叫做“伤寒正局”。古人说它“伤寒正局”,“伤寒”是外感风寒,提到“伤寒”是指的风寒中间重于寒,侧重于寒邪。“正局”两个字,相当于我们现在讲的典型。那就是说外感风寒最典型的,伤寒最典型的基础病机。最有代表性的。古人没有这种代表性,典型性这些名词。它叫“正局”,就是最标准的。你知常才能达变,你掌握了最标准的,以它为参照,就能学习一系列的具体的,外感风寒的治法和方剂。这是“伤寒正局”的含义。

第二个,人们常把这个方当作第一张方来学。还有一个,它在我们方剂的君、臣、佐、使基本结构体现上最标准,四个药,非常标准。是基础方剂的一种典型结构。你前面总论刚学了君、臣、佐、使这些,到这要看看一个最标准的基本结构。所以学习一个方,学生要知道,这个方学习一些典型性意义在哪里。

每个方学习,我们不是按照组成、功效、主治这样下来的。往往先讨论病机分析。因为跟上面学习的,《中基》、《中诊》里边的这个,《中医诊断学》,诊是诊,断是辨证。跟辨证捕捉病机这个知识,利用这个原有一些知识,基础知识推里这样下来,所以学习《方剂》,当然也不是一种模型,有几种模型。我们后面讲到具体方,有的先从药开始,有的先从病机分析开始,最典型可以从病机分析开始。

主证病机分析

方解

外感风寒表实证 (太阳伤寒) 卫阳被遏 → 恶寒重 发热轻 无汗 脉浮

营卫郁滞 → 头身疼动、脉紧

肺气不宣 → 咳喘

外感风寒表实证,张仲景称之为太阳伤寒。太阳是表,伤寒以寒为主。这病机分析围绕着,病机这种推理过程,寒邪作用体表以后,会发生哪些情况?

拿体表来讲,人体还得有正气,正气是以营卫作为代表的。整个人体,说它为气血而已,为阴阳而已。概括性讲正气的话。体表的气血,称之为营卫,所以提到营卫,实际上是涉及体表的,还没有涉及整体气血的变化,营卫是气血的浅层,“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那你看卫阳,在寒邪作用下,寒性收引凝滞,使得卫阳被遏,被郁遏,那卫气温煦体表能力减弱了,就会恶寒,由于是寒邪,伤及阳气的程度重,所以恶寒重,体表正气相争,邪正相争会有发热,发热较轻。所以恶寒重发热轻,是外感风寒基本特征。寒性收引凝滞,导致卫阳之气司开合,它温分肉,肥凑理,司开合,司开合的作用障碍了。因为寒性收引凝滞,它合而不开,不能通过它出汗来调节体温,所以造成无汗。这个外感风寒表实的基本特点。

邪正斗争于表,出现浮脉这个共性。这是卫气在受到寒邪作用下的一些表现。它产生的是主证。这里恶寒发热无汗,主证。体表的营卫呢,营阴在受到寒邪作用下,营为血中之精气,营行脉中,寒性收引凝滞,使得它运行不畅,到不通,不通则痛,造成头身疼动,所以风寒寒越重,疼痛越厉害。所以《内经》说,“寒主痛”。头身疼动。由于营阴郁滞,脉倒反应紧急,所以出现紧脉。这样合起来就是脉浮紧。

肺气不宣是由于外邪束表,肺脏宣发阳气、阴津输布到体表的道路被障碍,它由失倡导致失降而上逆,造成咳喘。这是这个外感风寒表实证典型的方剂─麻黄汤,它的证。麻黄汤证的具体表现,和病机分析中间推理过程。

这里有时候临床要注意,就是说,特别外感风寒类的更突出,就说肺气上逆,往往引起胃气上逆,我们后面讲到桂枝汤证,也有肺胃不和以后,干呕,对吧?胃气上逆。

麻黄汤证也应该有。《伤寒论》说,“太阳伤寒,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太阳病,这是伤寒的定义。“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呕逆,胃气上逆。

有时候学生说,为什么胃气上逆,这是肺为主啊?胃和肺经络相连,手太阴肺经,它出于肺,首先环循胃口下络大肠,对吧?肺和大肠相表里,中间有个环循胃口,而且肺气上逆,经常引起胃气上逆。胃气上逆,也可以引起肺气上逆。这个现实生活中间也很好理解,你看呕吐的病人,胃气上逆,吐完了,不吐了。还在喘气呢!肺气还在上逆。肺气上逆的病人,你看那些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咳喘很厉害,发作的时候,咳、咳、咳,连续咳,什么时候结束呢?往往以干呕几声而告终。都会肺气上逆,引起胃气上逆。所以虽然麻黄汤证的病机里没有写到的,桂枝汤里写到的。但是作为太阳伤寒,往往可以兼有胃气不和,胃气上逆的这一特点。这就是整个风寒表实证,麻黄汤证的一个病机分析。

功用治法

发散风寒,宣降肺气。

我们作为功用治法来说,整个这个方,发散风寒为主,发散风寒,宣降肺气。这是两大方面作用,宣肺平喘了,虽然讲宣肺平喘,它宣降肺气,也能平喘,也能止咳。

方义分析

从药物来说,我们说这个方方义分析,他是最典型的一种基本结构。带有典型性。这几个药的作用,我想我们这里,简要地重复一下。

君 麻黄 (1)发散风寒(2)宣肺平喘

臣 桂枝 (1)解肌发表(2)温经止痛

佐 杏仁 降利肺气

使 甘草 调和诸药,缓和峻烈

麻黄两个作用,发散风寒,宣肺平喘,这是风寒常用的作用。麻黄来说。这个桂枝,作为臣药有两个含义。既能解肌发表,解肌发表和开腠发表不同。我们前面讲到了。开腠,强行打开毛孔,解肌,松动分肉,透邪外达。它解肌和开腠协同,桂枝和麻黄相须。增强发汗解表力量。桂枝还能温经止痛。当然作为基础方,我们临床应用当中,加味当中还要考虑到配伍技巧。这是桂枝在方中的两个作用,都符合臣药的道理。

杏仁在这里降肺气为主。杏仁实际上“宣”力量也有,较小。历来认为降为主。五版教材认为它还能散风寒,而且是以散风寒为主。历代医家也有这样讨论,比如说,《黄氏医书八种》。黄宫綉他就认为是辛温以散,散表邪为主。但是直到现在临床应用,和大多数医家看法,那还是降利肺气为主。这样作为佐药来说,你说它也辛散,也能协助君臣药的发散。它在这里作为佐助药来说,和麻黄相配,针对次要兼证,解决次要兼证。因为一宣一降,宣降肺气,可以起到止咳平喘的作用。

用甘草作为使药,它主要调和药性,缓和麻桂的峻烈之性,避免汗之太过。

所以这个方义分析,我们前面总论举了一些例子,所以简要的分析一下。四个药构成一个发散风寒,宣肺平喘的一种基本方剂。

那其中,它有一些本方注意的基本配伍组合和它们的特点。麻、桂相须,麻、杏的宣降,这是个主要的。因为这个从《中药学》,大家对这方面比较了解,就不多分析了。

随证加减

我们这里提到的一些随证加减,都是指的围绕着这种病机,基本病机可能侧重的方面,可能侧重发展到,影响到的方面。

喘急痰多,表证较轻:去桂枝,加苏子、半夏。

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辛荑

挟湿兼骨节疼痛,加苍朮、苡仁

兼里热烦躁、口干,加石膏、黄芩

既然是肺气不宣,那就可能涉及到病程过去有没有基础,肺气不宣的程度,所以喘急痰多,表证较轻,这种情况涉及到两个附方。表证较轻,不须要桂枝协助麻黄发汗,增加化痰降逆,平喘止咳。这类作用就可以了。所以去桂枝,加苏子、半夏,这个好理解。

鼻塞流涕重是常见的肺气不和,肺气不利,鼻为肺之外窍,加苍耳、辛荑,宣通鼻窍。是指的临床可能在这种肺气不宣情况下,外有风寒引起肺气不宣情况下,常见的兼证。

挟湿的情况怎么办?实际上在仲景这个时代,当然没有在金元时代强调挟湿,但仲景已经用,像麻黄加朮汤这一类。麻黄汤后面第一个附方,麻黄加朮汤。现代在临床用于小儿肾炎,这用得很多。考虑到挟湿。所以从挟湿方面来看,表现出来,那作为外感风寒证这是主要病机,恶寒发热主证,这个基础上,肢节酸痛,这跟疼痛描述不同,就挟湿,挟湿呢,加苍朮、苡仁这类。苍朮和白朮使用,麻黄加朮汤,表证强调的不明显,有表证。但是苍朮发散力量强,对解表方面来说,兼顾得更好。又可以燥湿,又可以解表。燥湿、利湿结合,苍朮、苡仁结合,这种对于外感风寒挟湿,在疼痛方面反应出酸痛的,这个常用。

外寒可能入里化热,如果有开始入里化热的这种过程的话,反应出来很多是心烦、口干,这个是里热最早发生,里热最早发生有几种情况,一个心烦,一个口渴,一个口苦、咽干,这类是经常发生的。这类情况,哪怕你不是属于病态,比如夏天炎热的时候,正常人也可能会出现,里热最早出现,从这个方面。逐渐程度加重,整个涉及到气分,最后到血分。所以这里反映出来的都是一种外邪可能入里化热初期状况,这类的加减方式。

所以加减,要主要强调,这个基本证候情况下可能影响到的,最多影响到的一些方面,是这样的意思。

搜索更多有关“麻黄汤治疗不出汗方剂加减:邓中甲,方剂学讲稿13”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