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百年北山街南浔遗韵:巫昌友散文春风春雨正当时

人气:351 ℃/2023-12-24 22:25:40

池涌白沙惟牡丹,饮浆春日画枝残。

西门酒肆诗无尽,犁水流泉雪万团。

低语伊人垂晚雨, 山峦城阙略余寒。

清明淡墨君惆怅, 牧笛渔翁醉夜阑。 ——巫昌友

牡丹,南宋诗人陆游云:惟洛阳与彭州出名,然,人们有所不知的是弹丸之地简州平泉县,早在隋唐便有了药牡丹的种植,虽没有观赏牡丹的大富大贵,却也是一道别致的风景。据《绛溪稗抄》记载,隋唐伊始,简州平泉县植京洛牡丹,以清泉溉之,草木葳蕤。恰逢四月,遇花繁且多姿之时令,引远客观之,其胜状叹为观止。

平泉县旧城即今之成都东部新区草池堰之平泉村,其依山临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水充沛,曾被五代状元王归璞赞之为膏膄之地。

然而,本人遍观现有地方史志,竟沒有一处提及古平泉县种植牡丹的文字。莫非平泉县种植牡丹一说是空穴来风?

迷茫之余,究其原因,才得知原来古代史官工作繁冗,栽花植草等琐碎之事,很难入其法眼的,所以只字未提。

牡丹花民间又称为富贵花,乃花中之王者,瑰丽无比,药用牡丹因惠及民众,深受百姓喜爱,民间有着一花一盛世,花开及富贵的喻义。

2018年, 玉成乡人巫昌友路过乌棒桥,曾赋诗一首《赏乌棒桥牡丹》,诗中慨叹“ 西门酒肆诗无尽,犁水流泉雪万团〝,虽说今人赏花已无古人赏花弄诗作赋的雅兴,但一个〞雪万团〝已然写出了白牡丹沿河而开,袅袅袅婷婷的天生丽质,其若肌肤胜雪的女子,更似泼墨渲染的唐诗,俏生生伫立于在水一方,随人间四月翩翩而来。

此时,山与郭,溪与人,牡丹与山水,浑然一体,呈现出一幅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模样,不是西子胜似西子。

四月,春酒正浓,春雨正疾,春风正劲。从玉成至平泉故道慢行,游人如织。沿途,热情好客的乡人,在青石铺就的小道旁,向远方尊贵的客人敬上一坛芍药酒,于是便有了〞西门酒肆诗无尽〝的绝佳句子。

芍药酒是什么样的滋味,人们已然记不清了,只记得牡丹花的味道。清人毛于逵路过草池,曾盛赞其为“千朵云雪一碗酒,牡丹仙阁弄玉笙”,想必那薄如蝉冀的酒,饮上十碗八碗也不知其醉,不知其味吧。 “水村山郭酒旗风”,一句唐诗揽其盛景,或雨中观花,或花中行走,女子的曼妙与花相映衬托,堪称丹景妙笔。

念想起彭州丹景山的牡丹,我艳羡之余又陡生失落之感,为什么简州丹景山竟与牡丹无缘?其实,成都原本就是牡丹产地,只是到了唐朝末年,不知何故观赏牡丹与药用牡丹突然绝迹了。直到王建建立前蜀之后,才八百里加急,从洛阳引种牡丹至锦官之城。

翻看宋代《茅亭客话》,书中有云“西蜀,至李唐之后未有此花”,虽然只是轻描淡写,却给后人留下了不解的谜团。

人生如酒,与牡丹邂逅也是一件可遇不可求之事。遥想当年,风云际会,乾坤初定,牡丹以八百里加急之势,出京洛,越秦岭,走过难于上青天的古蜀道,最终尘埃落定于锦城,仰望西岭雪山,怒放于浣花溪畔,是何等惊艳之事?

古人云,天下未乱蜀先乱,后来西蜀真的就乱了,王室一朝分崩离析,一部分观赏牡丹品种随逃亡人士北迁彭州丹景山,一部分药用牡丹则匆匆落入简州平泉县,异地而生,绽放异彩于古城六百余载。

牡丹,世人尊之为国花,古时,深得达官显贵的喜爱。即使是为官一方的县令,也不免落于俗套,于是,投达官显贵之所好,伐垮龙山之木,兴鱼家堰之石,由县令亲自设计,于绛溪河左岸,耗时半年,筑一长十丈,宽六丈的异草池,专门培育京洛牡丹等外来奇花异草,供游客赏玩。

“低语伊人垂晚雨”, 遥想,人间芳菲未尽,珊珊春雨如注,文人骚客们立于乌棒桥头,冒雨赏牡丹,于是便有了诗词中〞异香十里〝的池涌之地。花醉人,酒醉人,雨亦醉人,古平泉县的牡丹,无意中为草池奠定了千年遗韵,也让草池实至名归。

“犁水流泉雪万团”,细细读来,颇有点东风遗风的笔触,可见牡丹花在隋唐时既以白色见长。行走于萧萧雨中,听绛水流音,温润若玉的花瓣若万团雪般的舒展,其景蔚为壮观。

犁溪,又名玉成溪相传其名得于许奕状元赠牡丹求佳偶最终玉成其事的典故。由于玉成溪又与玉成桥同名,在清朝末期,即更名为犁溪。玉成桥人巫昌友曾考证草池的由来,认为草池乃生长异草之池,其得名与种植牡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乌棒桥古渡位于古平泉县西北方向,横跨犁溪,古时河床有二十余米宽,后因淤塞终成一小溪。古渡口曾有一座巨形土台,高约10余米,(于上世纪90年代挖平),乡人称之为牡丹坟或牡丹亭,说的是平泉县令葬花所在,熟读红楼梦的人都知晓黛玉葬花的故事,而县令葬花却是第一次听说。

辞赋家冷林熙先生曾对平泉牡丹做过详细考证,他认为县令葬花的传说绝对不是空穴来凤,牡丹坟也不可能是牡丹亭的口误。在唐宋时期,简阳有折柳桥,芦葭有芦葭桥,这些都是古人们送别的场所,类似于著名的十里长亭。那么当地人盛传的牡丹亭和牡丹坟极有可能是平泉县人送别时的场所。

乌棒桥的老人回忆,旧时农人在此耕地时,曾挖出巨石和碎瓦,可见牡丹坟应是建筑,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坟墓。上世纪90年代,由于建设需要,当地人挖平此堆时并无任何墓葬痕迹,从而侧面印证了冷老师的判断。

双土地付长水先生在此居住70余年,从小就听说乌棒桥(牡丹坟)是官宦人家接风洗尘之驿站,惜别之时,赠一坛芍药酒,饮一杯药茶,洒一地芍药花瓣成了人们送行的一种时尚礼仪,虽然时过境迁,当地人仍有〞送人送到乌棒桥〝的习俗流传。

如此说来,牡丹亭与牡丹坟的谜团已迎刃而解,乌棒桥一带种植过牡丹也是不争的事实。“池涌白沙惟牡丹”,池涌,又名涌泉,乃取地下泉水喷涌而出之意,史载最高峰时,此井可供平泉县城500余户饮,且不盈不溢,如此空前规模,浇花灌草用水自然也就不愁了。游客去平泉遗址探幽,站在今白马村小桥电站仍可见旧井的遗迹。随着时光飞逝,池涌成为了今天的草池,虽只是弹丸之地,却依然存有白马画院遗址,相传,院内石屏风之上,刻有王归璞牡丹诗一首,由于年代久远,已风化损毁,不可见也。

牡丹,自古风华绝代,蜀中培育基地数易地址,以至于风雨岁华数千年之后,当年从京洛之地引进的牡丹与存世于七百多年的平泉县,一起荡然无存。

而今,随着空港新城建设的推进,在绛溪河支流乌棒桥两侧,在古平泉县遗址,今人种植白牡丹花一百余亩,已有“犁水流泉雪万团”的韵致,无意间竟重现了盛世牡丹的千年盛景!

搜索更多有关“百年北山街南浔遗韵:巫昌友散文春风春雨正当时”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