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燎疳是习俗还是迷信,宁夏燎疳一种精神的狂潮

人气:352 ℃/2023-10-12 18:40:32

(一)

“正月二十三,汉民燎臊疳,回民看稀罕。”小时候,每到正月二十三,村子里的孩子们看着不远处汉族村庄里燃起的一堆堆篝火,跳着叫着喊着,比汉民家的孩子还欢喜。

回族是不过年的。在那个物质与精神双重贫困的年代,汉族门上贴的红对联,年三十震破天的鞭炮声,正月二十三的燎臊疳对生活在乡村的回族孩子来说,是一年里难得的稀罕事。

稀罕是一件捂不住的事情,不从口水里流出来,就从眼睛里冒出来。于是就瞒着大人,约上几个小伙伴,走上几里夜路,到汉族聚居的村庄里去看稀罕,“只能看,不能跳,跳了有罪呢。”一路上边走边相互叮嘱着,一出生就被浓郁的宗教气氛包裹了的回族孩子,骨子里保持着对宗教的敬畏。

火堆不稀罕,从火堆里跳来跳去就很稀罕。怎么能不稀罕呢?那么多人围着一堆火,火星四溅,噼里啪啦。点一堆小火,老人和小孩跨过去,微笑爬上了他们的脸;点一堆大火,年轻的男子纵身一跃,穿火而过,不顾头发眉毛发出焦糊味,回首对着火堆边犹豫的姑娘,喊着:“跳啊,跳!”火光映红了他们的脸。幼小的孩子也被大人抱着,轻轻地在火边上燎燎,图个吉利与平安。这边的火堆还未熄,那边的火堆已燃起,我们跟着火堆跑,直到所有的柴火燃烬,化成火籽,有人用铁锨扬起火籽,喊一声:“扬五谷花喽!”,于是“玉米花、高粱花、豌豆花……”的喊声响彻在村庄上空,虽不齐整,但声声分明。

离开乡村好多年了,每年到了正月二十三,偶尔的一声鞭炮响,还是会惊醒那份久远的记忆,想起那座叫永丰的村子,想起儿时的伙伴,想起那堆火,梦呓般念叨一回:“正月二十三,汉民燎臊疳,回民看稀罕。”

小时候的稀罕事,就留在了小时候,没有人提起,也就渐渐忘了。并且一直固执地认定,燎臊疳只是清贫岁月里乡村汉族自娱自乐的一种形式,从来没有把它和“节日”两个字联系在一起。

(二)

平心而论,两年前当听说平罗有燎疳节的时候,我是大吃一惊的,“燎疳”竟然是一个节日,怎么可能?

燎疳确实是一个节日,是流行于西北地区的一种民俗。早在清代就有文字记载:正月二十三夕,剪纸人刺孔遍身,当门焚草,子女皆绕人跳跃,已而焚纸人,曰“燎疳”。传说中的“疳”是一种十分顽固的病毒,只有用火烧燎,才能驱毒灭病。

我是带着一种歉意去燎疳节现场的,为自己的孤陋寡闻,也为消失在风中的童年时光。

燎疳节在平罗一个叫威镇的村庄里举行,从县城民族大街一直向北,不过十几分钟车程。田野在车窗外铺展,很快就铺展出了它的本色。土路连着房屋,房屋连着田地。这片土地和记忆里永丰村的那片土地一样,显示着它的固执——一方面慢条斯理地承受着现代化机械的撞击,一方面又深情款款地展露着自己野拙的面容。远处的坟丘上,纸幡飘飘,近处的田野里,有火的味道。

舞台搭起来,秧歌扭起来,喜悦铺开来,篝火燃起来。春风向暖,看它在野地里开花,在野地里绽放,在野地里,肆意地生长。

鼓点在村庄的上空奔跑,二胡在年的氛围里拉响,大秦之腔在田野里吼起,欢快的秧歌扭在年的地面上……人们从四面八方循声而来,是来看稀罕?还是,来过节?

(三)

祖先的美好愿望在大地上铺展开来。辛苦了一年,放松了一个月,过了今天,年就算是过完了。在乡村在城市,在西北的土地上,今天还可以互道一声“过年好”。这样一个声音延续了多少代,走过了多少年,连年自己恐怕也记不清了。记不清就不记了吧,就这样被捧着、拜着、烧着、燎着,一代一代地过着。

对神,人们既有点恭敬,又不想失去自尊;对鬼,人们既有点畏惧,又不想放弃勇敢。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祭了灶神祭门神,就是为了把神逗乐,祈盼神能帮着驱驱妖,降降魔。

据说鬼最怕火光和爆响。于是,鞭炮燃起来,野火烧起来,锣鼓敲起来,身子扭起来,火堆旁的男男女女,不矜持了,不讲究了,不在乎了,不管也不顾了。跳!跳过火堆,燎尽阴晦。长!像即将在田野上蓬勃的生命。所有的人都裹挟其间,齐心协力驱妖降魔。火光在星光下闪动,鞭炮一次次蹿向夜空。天上的烟火与地下的篝火交相辉映,再顽固的“疳”魔,也会被吓得魂飞魄散,逃之夭夭了。

这是一种精神的狂潮,在这里,没有肃穆的朝拜气氛,只有一股蛮狠的情绪宣泄——鬼,去你的吧!瘟疫,去你的吧!欢笑声,呼喊声,爆竹声……简直分不清是对神的祈求,还是对神的强迫。

(四)

夜深了,最后的一团火熄灭了。

双脚在尘土里撒够了欢,粘上了久违的泥土气息。

灯光下写字。 明明想表达喜悦,却想起了童年关于火的忧伤——多年以前,乡村土坯房的烟囱里,一年四季冒着青烟。春寒料峭里,穿着单薄的衣裳,在野地里点燃一堆火,炙烤着生了冻疮的双手。这个时节,双手开始发痒,是要消肿了,像大地消融一样。爬在炕桌上写字,手痒的让人发狂,一边挠一边写,正面写完背面写,密密麻麻——怕那堆火,又渴望那堆火。

一切都像是一场梦,唯有鼻子残存着刚刚燃过的烟火味,信其为真。

回族是不过年的。儿时几双互相监督的眸子早已消失在了岁月深处,不惑之年的我终是没有忍住对一堆火的渴望,踩着正月二十三的鼓点,踏着夜色,循着火光,跺一跺脚下厚实的泥土,闻一闻野火燃烧的味道,被拥挤的人群推着搡着,看野地里的一堆堆火,熊熊燃烧又渐渐熄灭,听着此起彼伏“玉米花、高粱花、豌豆花……”的声音,实实在在地又稀罕了一回。

作者简介

王淑萍 回族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人,自由写作者。喜欢以我手写我心,喜欢用文字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深情。著有个人散文集《遇见自己》《流年里的余温》,作品散见于区内外各类报刊杂志和公众平台。

搜索更多有关“燎疳是习俗还是迷信,宁夏燎疳一种精神的狂潮”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