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美食>正文

美食合集马来西亚菜:马来西亚美食之杂菜饭

人气:248 ℃/2023-10-09 21:14:32

马来西亚,2019年8月。

​行走大马的第一顿本地餐,是从一碟杂菜饭开始的,严格地说,是杂菜面。

杂菜饭与杂菜面本质上并无不同,差别仅在于主食,这类餐食的配菜有多种,有荤有素,丰俭由人。其实也不会丰盛,饭菜都扣在一只碟子饭盆里,味道混杂,也就是不讲究口味,一定是廉价的经济餐,原料都是些边角冷冻肉、鸡鸭、廉价鱼和蔬菜、油豆腐一类管饱吃不坏肚子的货色,开设在食堂、街边摊、外卖部或所谓的美食中心,消费对象就是我们这些穷学生、打工仔、引车卖浆教书者之流。

杂菜饭在价格和内容上具备可选择性。如果只是一样菜,那就成了盖浇饭,如果有几样菜却没有选择权,盘子伸过去给你打好饭菜,那是建筑工地、军队一类的集体食堂。只有每样菜单独接账,或十元两荤两素,八元一荤两素一类,可以在多个大锅菜里做选择的,才能被称为杂菜饭。

因此,杂菜饭有如下标签:廉价快捷、分餐独享、价格菜式可选、商业化服务。

或许会有人说:这种到处都有的简餐有何讨论意义?和马来西亚又有什么关系?

有关系。请问:杂菜饭这种餐饮模式在哪里被发明的?如何流传?

杂菜饭不是中国的传统饮食。在农业和小手工业为基础中国经济社会中,它没有存活空间。唐宋以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全面转为合餐制,即使地主长工、匠人徒弟这类非家庭结构中,依然是一桌几个菜,围而食之。再简单的就是啃干粮。

到了民国初年,分餐才伴随着工业、军事发展而产生,广泛的有自由选择权的分餐制出现得更晚。以大学为例,从西南联大到六七十年代,食堂都是传统的八人一桌,桌上哪几个菜由学校安排。八十年代前期,才转向了可以自由选择的一菜一饭。八十年代中后期,分隔式餐盘才开始出现。

显然,杂菜饭是基于社会经济的和商品化餐饮服务的发展而在中国普及的。它在改革开放的珠三角兴盛,并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蔓延而全国。

杂菜饭是在哪里诞生的?

中国南方人发明它的可能性很大。闽粤沿海地区对饮食的多样化追求——也就是讲究吃——很可能是世界第一,杂菜饭的重点不是营养均衡,而是选项自由丰富。相对而言,北方的饮食就单调了些,欧美国家更是如此。杂菜饭也更适合于天气炎热,无需保温的地区。对比另一个分食混杂的中国特色饮食——火锅,同样是因经济、军事繁荣而在重庆被发明。火锅四季都能吃,你在重庆的大冬天里,到江边的朝天门码头去卖杂菜饭试试?

一般认为,杂菜饭是马来西亚华人发明的,它的英文很明确:Chinese Economy rice(中国经济米饭),它的产生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在笔者近两个月来发布的《影像记忆》系列中,介绍过这个国家的近代史。两百年前,为了发展马来半岛的经济,英殖民者开始大量引入华人劳工,从事采矿、种植等工作,一百年前,华人数量甚至超过马来人成为马来半岛的主体民族。

1900年前后的新马华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能将下南洋简单地理解为华人因为贫困而不得不背井离乡。引入华人劳工是政府行为,并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来到新马的多是男性青年劳力,他们多是为了挣钱回家。事实上,半数以上劳工还是回到了祖国,若不是二战及以后政治与社会变化,返乡的华人只可能更多。

新马华人餐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年的华人劳工就是现在的打工仔,他们漂洋过海来到新马,相当于现在的内地人到沿海地区打工,他们从事的是集体劳作(工矿或农场),大多数人没有带家眷,他们的收入还行。有没有发现,杂菜饭的诞生条件已经全然具备,催生它的经济时代,新马比中国早了一百多年。

新马华人餐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此,杂菜饭的诞生与传播路径是:新马(约150年前)→香港(约80年前)→珠三角(约30年前)→全中国。

新马华人餐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杂菜饭也在变化,在中国,一只餐盘的杂菜饭已不多见,重视口味的多隔餐盘成为主流。在它的发源地,经营杂菜饭的多是印裔、巫族。杂菜饭毕竟是下层百姓的经济餐,在这一阶层中,华人占比已经很低了。

这就是杂菜饭的故事。以上的叙述是否正确?就当我是写着玩吧。

后记:

本篇改了个风格。在寻味中国系列中,笔者一直思考的是饮食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平民百姓的饮食,才最值得挖掘。

今夜,酒后强写,祝圣诞快乐!

搜索更多有关“美食合集马来西亚菜:马来西亚美食之杂菜饭”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