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古体诗学习:在日本友人的提醒下我们重读古诗词

人气:305 ℃/2024-02-06 02:59:51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在国内疫情最危急的时刻,日本向我们伸出了援手,给予一批援助物资,日本这些捐助物资上的中国古诗句,也引发了一场舆论的风波。

日本在古代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在语言文字上,再加上日本人做事追求细节极致,用传统诗句来表达友谊,是很常见的事。有评论指出,这些诗句该被读出的不只是“助人即助己”的价值认同,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

这些优美的捐助词,也提醒了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很多文化宝贝,我们绝不可忘记,经常拿出来深思学习,会发现里面是满满的智慧。在古人留给我们的诗词、话语里,深藏着很多被今天的科学验证的健身道理。

马王堆《导引图》,被视为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一幅健身图

中国古代的健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并重,既进行strength 训练,也进行mind-body的训练,主张天人合一、动静相辅、顺乎自然、神形兼备、循序渐进,其实也就是实现综合的身心健康,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wellness的概念。

在全民抗疫的当下,居家健身运动时并没有很多设备可以选择,而且大家的情绪普遍比较焦虑、烦躁,很多自媒体文章都介绍了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应对方案。从古人的健身方法里,我们能获得不小的启发。

力量训练

首先,古人们是非常重视力量训练的

力量训练的负荷来源一般是三种:一、生活用具,二、木铁制的举重器,三、石制的举重器。

不管是参军时的力量测试,还是普通百姓的民间比拼,力量是很受推崇的。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史籍上就有了关于“翘关”和“扛鼎”的举重的记载。“翘关”是举起关城门的大木门栓,“扛鼎”一开始是举烧食物的大锅,后来发展到举真正的“鼎”。

因为,当时管关门的官吏,每天要上下门栓;而管煮食物的小吏,每天要搬移大鼎。这都需要有力量。于是,他们因地制宜,把需要用力完成的工作变成了练习力量的方法。再慢慢发展,到了唐代,出现了“石锁”等训练工具,类似于今天的壶铃。

中国古代健身更重视力量和技巧,不太注重形体。从这幅传世名画《中兴四将图》里宋朝武将的身材,能看出些端倪。

对于此刻的我们而言,至少有两点启发:

第一、 不要再纠结、埋怨器械不够,除了自重训练,赶快大双眼,寻找身边的负荷来源吧,像图片里的宠物狗、大桶洗衣液,都是我们自身或者建议客户进行“抗阻”训练的好伙伴;

第二、 此时条件有限,就暂时放下“身材迷思”的执念吧,保持合理的力量训练强度就可以,一切以健康为最高目标。

身心训练

身心训练,也就是现在很流行的Mind-Body训练,几乎出现于各大健身趋势预测的榜单里。这一点,老祖宗起到了超级模范的表率作用。

中国古代的健身思想以养生为核心,一是追求生命与自然的整体和谐,讲求“天人合一”;二是讲求“形神兼备”,“养神为先”。

从《诗经》到乐府诗,从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关于身心运动的诗句。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的诗歌总集,在《诗经》中还记载了诸如狩猎、射箭、游泳、乐舞等许多体育健身项目。《诗经》中还有大量与健康、长寿有关诗词。比如,“乐只君子,万寿无期”(小雅·南山有台)。

三国时期,曹操所写的《龟虽寿》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篇关于体育养生的诗歌。“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强调了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保持健康。

唐代大医药学家孙思邀所写的两篇诗歌《孙真人卫生歌》和《孙真人养生铭》中,提出了“三戒”对健康的重要性——戒“大怒、大欲、大醉”。

宋代大诗人陆游,在《铭座》中说“深居勿妄动,一动当百思;每食视《本草》,此意未可嗤”,强调凡事三思和科学饮食。

有研究认为,中国古人的养生健身,较为强调“行气术”和“导引术”。战国时有“行气玉佩铭”,这是最早的关于气功的资料。

编辑

行气玉佩铭

还有耳熟能详的“五禽戏”,模仿动物的形态来舒展筋骨,畅通经脉,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八段锦”中强化意念的作用,“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利用意念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达到健身的目的,还有大家十分熟悉的太极拳。

此外,关于古人健身的民间传说,还有很多。比如:陆游爱长啸——深呼吸吹口哨,苏轼爱长跑——每天5公里,陶侃爱搬砖——100块砖,每天搬进搬出共两次。

已经有大量的科研指出,中国传统的太极、八段锦、气功等,对于降低血压、低密度胆固醇,对于心脑血管,对于抗情绪低落,提高睡眠质量,促进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有益的作用。

在此,我们也想强调一点,不可极端地看问题,特别是在非常时期。没有一种方法是灵丹妙药,健康从来都是个综合工程——影响健康,影响免疫力的方面有很多很多,我们唯有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实践,才能在“大健康”这个系统里,活得更健康。

  • 【参考文献】

Wang, X. Q., Pi, Y. L., Chen, P. J., Liu, Y., Wang, R., Li, X., ... & Niu, Z. B. (2016). Traditional Chinese exercise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5(3), e002562.

Leung, R. W. M., McKeough, Z. J., Peters, M. J., & Alison, J. A. (2013). Short-form Sun-style t’ai chi as an exercise training modality in people with COPD.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41(5), 1051-1057.

秦军. (2011). 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探索古代体育健身思想的演变 (Master's thesis, 安徽工程大学).

了解更多关于NSCA资讯,请关注ARCA亚洲康复体能学院

搜索更多有关“古体诗学习:在日本友人的提醒下我们重读古诗词”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