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宠物>正文

动物整条鱼吞进去不怕鱼刺吗?那些吃鱼的动物们难道就不会吗

人气:301 ℃/2024-04-20 16:09:55

大家好,又到了“涛哥瞎白话”时间,今天和大家唠唠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动物吃鱼,会不会和人一样被鱼刺卡住?它们又没有医生,如果被卡住,是怎么解决的?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先给大家科普一下 ,鱼刺这玩意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些鱼有刺,有些鱼刺就特别少?

鱼刺,又叫肌间骨,听上去像是鱼的骨头,但实际上,它是一种钙化了的韧带,非要打比方,类似人的指甲和骨头的关系,虽然指甲也不软,但没人会把它当骨头的。

而一部分鱼类之所以演化出了肌间骨,是因为本身的肌肉力量不足,需要用一个东西来作为肌肉群和肌肉群之间的连接,从而加强自己的运动机能。

从这个角度说,越多刺的鱼相对越弱,在自然界生态链中处于的位置相对更偏底端(不绝对)。而从海水和淡水分类来讲,明显淡水鱼的鱼刺更多,因为海洋鱼类在演化道路上走得更远,不论是从力量还是进攻或御敌方式上,都不必依赖小小的鱼刺提供肌肉群的爆发力。

这一点,吃货们应该非常清楚,海鱼没有刺,但肌肉更柴更糙,因为力量大。河鱼刺多,但明显肉质更松嫩,因为肌肉力量小。

但就是因为这么一个小小的肌间骨,让多少人有了不愉快的回忆。吃得好好的,啪叽,一根刺卡住了,吞醋,咽米饭,实在不行去医院,应该是不少人都有过的经历吧。

那么是否所有的动物都对鱼刺无可奈何呢?

先来谈谈哺乳类。

人类亦在此列,不妨先从我们自己谈将开去。

人类之所以“天下苦鱼刺已久”,原因就一句话——初始装备不匹配,后期因为种种原因没法升级。

从猴子开始,我们人类一直拿鱼刺没有很好的办法,因为本质上古猿类是吃素的,原来住树上,能摘到啥吃啥,饿不着就行,所以我们的初始装备,用以进食和消化的器官都是匹配野果,植物和一些小型无刺类动物的。

在相当漫长的一段岁月中,鱼类压根就没出现在古猿的食谱上,即使到今天,同为灵长类的猴子和猩猩,也绝少绝少捕食鱼的。

但众所周知,人类后来的演化方向“跑偏了”,区别于其他一切生物,开始点起了智力科技树,扩充脑容量,这时,原先的花花草草就没法提供足够的能量,需要摄入大量的蛋白质用以维持大脑的高消耗,可以合理判断,古猿从“植食”慢慢演化为“杂食”就是在这个阶段。

蛋白质就是肉嘛,人开始吃肉了。要么去打猎,要么去打鱼,比起几十只猴子拿着木棍石片吭哧吭哧去猎杀陆地生物,只需要一根尖一点的树枝就能叉起来的鱼,更容易满足日常的蛋白质需求,所以按理说我们人类吃鱼,要比吃其他动物更多,更早。

那为什么仍然没有演化出配套的,强劲的进食鱼的器官和消化道呢?

因为非常不凑巧,130万年前,猴子们不仅学会了用工具,还学会了用火。

熟食能非常有效地降低咀嚼难度,原本又韧又柴的动物肌肉,用火一烤,变嫩了,嚼起来不费什么劲儿,我们的消化道自然没有理由演化得更为强韧,被鱼刺割伤刺伤也是难免的。

毕竟这是一副当初用来适应树叶果子的消化器官。

事实上,不仅是我们人类,很多哺乳类动物,都挺害怕鱼刺的。

比如,猫狗。

小时候大家都读过《小猫钓鱼》,所以潜意识中总会认为,猫是一种善于捕食鱼类的动物。

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猫吃鱼不假,但猫并不天生以鱼作为主食。换言之,猫吃鱼的习性,是给人惯出来的。

最早尝试驯化猫的古埃及人,由于依尼罗河而居,经常给猫喂一些河里捕捞上来的鱼,久而久之,猫也就养成了吃鱼捉鱼的习惯,但本质上,猫的食道和消化器官也和人类一样,并没有为鱼刺做特殊的演化机制,即使在今天,猫咪吃鱼被卡住也不是什么新闻。

所以,但凡不以鱼作为主要进食对象,是很难针对鱼刺的演化出合适的消化道的,被鱼刺卡住不足为奇。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类动物在人类不干涉的情况下,绝少会主动猎食鱼类,大可不必杞人忧天担心它们。

接下去,说说那些爱吃鱼的动物。

比方,鸟类。

许多大体型的鸟类不仅爱吃鱼,并且主要食物来源就是鱼,因此它们的消化道在我们看来,显得尤其有针对性。

大家都见过企鹅吧?很萌很可爱吧?但其实它张开嘴是这样的——

看不清?凑近一点再看看——

看到这一排排倒刺了没有?这些倒刺能够保证一旦叼住滑溜溜的鱼,就再也不让它们溜走。

然后从上图观察,企鹅并没有像我们人类一样用以咀嚼的牙齿,得手之后一般选择整吞活鱼,这就能避免细小而尖锐的鱼刺嵌入或划伤消化道,一旦进入胃部,由于胃酸的存在,主要成分为钙的鱼刺也就显得不那么可怕了,一般来说,十几分钟到1个小时之内,便会被软化。

其他以鱼为主食的鸟类基本也是这个套路,一口吞掉,然后一切交给胃酸处理。

不论是深渊巨口鸬鹚——

还是观音仙宠白鹳——

还是酒囊饭袋鹈鹕——

都是一口闷,鱼刺什么的,估计这辈子都没机会伤到它们。

当然有人也许看过动物世界里的大棕熊站在溪流中央抓大马哈鱼,吃完之后一地狼藉。

其实熊吃鱼本质上也是这个吃法,只不过大马哈鱼的尺寸相比于熊的口腔来说,还是过大了些,某些时候,熊会将其咬成两半,一半一半生吞。

还有一些动物,采用的策略就考究许多了,它们选择细嚼慢咽,例如水獭和一部分野外的小型猫科动物。

这些动物的舌头上会有极其绵密的倒刺,这些倒刺起到的作用并不仅仅局限在之前提到过的企业那样,固定猎物,而是帮助其将鱼肉刮下来,很多鱼刺在这一过程中被刮掉了。

并且这类动物的臼齿较为发达,在一顿刮剔之后,还会反复咀嚼,直到连肉带刺都嚼得碎碎的再咽下去。

注意看水獭的牙齿分布,前端的犬齿锋利无比,后端的臼齿用来研磨食物也很给力,堪称吃鱼比较完美的配置了。

说到吃鱼,怎么能不提同类。

大部分鱼类进食是不长时间停留在口腔的,换言之,它们也是“整吞党”,但某些鱼类在面对食物的刺时(不仅仅是鱼刺,还有坚硬的鳍骨等),还是留有压箱底的妙招。

举个例子,狼鳗,就是下面这位丑陋的哥们——

他的唇部和口腔皮肤已经演化得异常坚韧,仿佛一张精制过的皮甲,别说是鱼刺了,就是海胆刺都没有办法伤其分毫,嗑着跟瓜子似的,就这,能怕小小的鱼刺?

当然,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鱼刺并不是对所有动物都毫无杀伤力,比如下面这条——

它叫做锄吻银鲛,虽然是海鱼没有小肉刺,但是它的背鳍支撑骨异常尖锐——

许多海豹和海狗在进食时,不当心就容易受伤,甚至丧命。

海狗其实也是“整吞党”,但是它没有像人一样的四肢,在捕获那些不能一口全闷下去的大条鱼时,为了撕裂成小块,只能咬住,然后剧烈晃动头部,用这种摇晃的惯性分割猎物。在这个过程中,有经验的海狗会咬住腹部,避开背鳍部分防止被误伤。

大家请注意,背鳍刺始终向外

但如果这只海狗经验不足,或者猎物在垂死之际奋力挣扎的话,尖锐的背鳍刺就很危险了。2020年的12月,人们在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康兰角,在沙滩上发现了一只死亡了的新澳海狗走近一看,它的脸上扎了根大鱼刺。

再比如下面这条鳐鱼,嘴巴周围密布着大大小小的鱼刺,居然有60多根,看着就疼——

红色部分就是扫描出来的鱼刺

最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鱼刺固然是猎食者非常讨厌的玩意,但迄今为止,并没有严格的科学调查显示,鱼刺可以称之为保护技能,即鱼儿演化出鱼刺的本意并非为了增加天敌猎食的危险性。

一来,生的鱼刺并没有如煮熟的鱼刺那么硬,相对更偏柔韧;

二来,没有哪一种生物会选择以“死后报复”的策略来增加己方种群的繁衍概率;

三来,对于猎食者,有没有鱼刺,都不妨碍它们吃鱼,毕竟,吃鱼,有可能会受伤或丧命,但不吃鱼,是一定会饿死的。

好了,我是爱钓能聊的涛哥,今天就瞎白话到这,喜欢就关注我吧。

搜索更多有关“动物整条鱼吞进去不怕鱼刺吗?那些吃鱼的动物们难道就不会吗”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