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惊艳雪域匠心展非遗魅力,这些指尖上的,非遗技艺

人气:469 ℃/2024-01-24 20:38:18

纳雍苗族服饰

纳雍箐苗服饰是一朵凝聚着苗族记忆与思想的艺苑之花,随便拿起一件服饰,仿佛就能洞见箐苗一部厚重的历史。

纳雍苗族服饰,被称为穿在身上的“无字史书”。

2008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发〔2008〕19号)纳雍“苗族服饰”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光荣上榜(序号:513;项目编号:X-65;项目名称:苗族服饰)。

对于迁徙,苗族的民族文化心理上永远铭刻着自身灵魂深处的记忆——他们割得断与故土的地理关联,却无法割断心理上的思念与怀想。

当迁徙的队伍一步步远离熟悉的田园、房舍、山峦、河流,当苗家妇女们站在高高的山顶回望故土,心灵手巧的她们随手采摘树叶,把家乡的一切记录到叶片上,再把它们绣在服装上。

远古时代,没有文字的她们,到底又是怎么记录故土印记的呢?

要记心中的龙,她们画“┼┼┼┼”符号。

要记眼中的蝴蝶,她们画上“※”符号。

要记叉,她们画上“×”符号。

要记虫,她们画上“e” 符号。

要记挂钩,她们画上“∽”或“S” 符号。

要记江河,她们画上“≌”符号。

要记人,她们画上“♀”符号。

……

这些刺绣符号不是文字,却胜似文字。

这些符号被她们绣在服装上,并一代代口手相传,一传也就传到了今天。

这些刺绣符号不是文字,但却承载了她们的历史。

在纳雍县百兴镇、张家湾镇、水东乡等地,箐苗生活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箐林里。

在纳雍箐苗中,王兴美是刺绣手工的佼佼者。她不仅能将祖先们的刺绣工艺传承得丝毫不差,还能准确地描述每一个刺绣符号所代表的历史意义。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纳雍箐苗服饰的代表性传承人,王兴美有自豪,也有忧虑。她说,她想教箐苗人家的年轻姑娘学刺绣。

纳雍箐苗之所以生活在高山密林里,据说与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有关——这个历史事件就是“吴王剿水西”。

箐苗服饰分刺绣、蜡染两种,有全绣成衣,也有刺绣与蜡染并用的成衣。以往,但凡箐苗人家,家家有染缸,户户有织机,人人通刺绣。她们的一件刺绣成品,通常由几十块绣片缝合而成,一件全刺绣成衣,常常需要3至5年才能完成,价值数千元甚至上万元。

(张晓勇 摄)

纳雍箐苗服饰已形成体系固定的服饰文化,是中国服饰史上的“活化石”。一件箐苗服饰,就是一部苗族史诗。

箐苗服饰的刺绣手法有数纱绣、剪纸绣、编织绣、蜡染绣、拼贴绣、卷纱绣、滚绣、盘绣等。箐苗刺绣的色彩搭配元素丰富,包括红、黑、青、白等颜色;刺绣图案最富人文内涵,基础花纹有圆形、半圆形、葫芦形、圆勾形、圆勾藤串形、花瓣形、漩涡形、梯形等,花纹有疏有密,花簇有繁有简。箐苗刺绣图案还包含了具有图腾含义的“族徽”式动物图案,如牛、龙、凤、鱼等。

(张晓勇 摄)

代代相传中,箐苗妇女们以针当笔、以线作墨,把经历的苦难和坎坷绣在衣裙上,组成一部画卷般的史诗。

一块绣片植入众多刺绣文字,承载了苗族的历史信息。服饰图案代替了文字,从而使服饰艺术真正成为苗族传世的“无字史书”。

箐苗服饰作为延伸到文化系统层面,它所附着的文化灵魂,实质上就是箐苗历史的一个缩影。以上种种,记录了箐苗的生命起源、民族迁徙等历史,吟唱出了苗族同胞对故土的思念和对祖先的崇敬。

织金苗族蜡染

2021年,《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发〔2021〕8号)下发。这次国务院批准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0项。在14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中,织金县申报的“蜡染技艺(织金苗族蜡染)”榜上有名(序号375,项目编号Ⅷ—25)。

蜡染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苗族同胞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间工艺美术技艺,其中的蜡染艺术作品和蜡染旅游工艺品在整个染织美术界久负盛名、独放异彩。

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在苗族中,有关蜡染起源的传说有两种。一是苗族先祖蚩尤与黄帝战斗,蚩尤被俘并处以极刑的故事,由此产生了“枫液作防染剂”的染法。二是苗族中流传着蜡染是对铜鼓上的纹样进行摹取的说法。做法是将布蒙在铜鼓上,用蜡在布上来回摩擦,再经过染,铜鼓上的纹样就转移到了布上,这种做法有点像制拓片;稍后又改用木板镂空来摹取铜鼓纹样,然后把木板放到白布上,将蜡液倒进镂空的图案中再进行靛染,这种方法类似于在衣服上印字。蜡染后来才变成使用铜片制成的蜡刀沾上熔化的蜡液直接在布上绘制。这种方法把蜡染从复制变成了创作,发挥了蜡染工具自身的优势,体现出蜡染的材质美,因而,这种制作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苗族蜡染有着悠久的历史,艺术成品享有盛名。古时候人们把蜡染称为蜡缬,就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织物上,然后放入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美丽的花纹。

织金苗族蜡染,图纹多取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民间故事、龙纹等。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应用于服装和各种生活实用品。

织金苗族蜡染的历史源远流长,经过岁月洗涤的蜡染作品,看似平凡,却又在不经意间散发着诗意的鲜活,浪漫的色彩和手工艺的不断创新,代代相传,经久不衰,魅力不减。

织金蜡染有三大特征:线造型、精细化、满构图。苗族妇女用蜡刀在织物上画蜡,记录民族的历史、图腾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织金蜡染大多数部位仅留1根纱线宽的蓝底,因此需要画蜡的部位多,制作难度大。

构图上,织金蜡染独树一帜。其艺术表现高度图案化、抽象化、程序化,构图饱满工整,造型稚拙,颜色深蓝,明度不高,呈现出深沉悠远的沉静之美,充满奇幻的魅力,简单的线条之中透着深邃的意境。

织金蜡染纹样可分为自然纹样和几何纹样。自然纹样以花鸟虫鱼为主,在造型上经过夸张和取舍,十分简洁明快;几何纹样较为抽象化,大多四面均齐、左右对称,点线面变化丰富,结构严谨,其中点的运用尤为独到。

织金蜡染图案种类丰富,除苗家常有的蝴蝶妈妈、阴阳鱼、苗龙、锦鸡、吉祥鸟、铜鼓纹、山川纹等,还有其独特的图案传承,如:涡头纹、水波纹、浪花纹、鸟纹、龙头鱼、圈圈花、白萌花、玉米花、棒槌花、野草莓花、锯齿花、蛇皮花、板凳花、小鸟花、鱼翅、鱼仔、鱼路、蝙蝠等,其中仅蛇皮花就有数十种,总体图案造型更是多达数千种。

蜡布画好后,开始染色。染料以织金山区特有的板蓝根、白蒿根或青蒿根、鱼鳅串、毛毛菜、血藤等植物的汁液为主要原料。染色时根据浸泡的时间长短来决定染色的深浅度。待染色达到满意的效果后,便进行脱蜡。脱蜡时,将染好色的画布,放入烧开的水锅里,使蜡熔化到沸水中后将其取出。脱蜡完成后是漂洗,将脱了蜡的画布放到清水中洗除杂质,待晾干后一幅完整的蜡染就制作完成了,蜡染再经过锁边、缝纫、装裱等深加工,即成为手工艺品。

为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项民族民间的传统技艺,拓展增收致富渠道,织金县成立了多家合作社及民间作坊,并大力培养蜡染传承人。目前,织金蜡染艺人已经成为推动该县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织金蜡染产品也越来越多地走向国内外市场。

来源:毕节日报社融媒体中心

文/周春荣 兰世勇 图/王纯亮

编辑:蒲艳梅 编 审:史开云

监制:孟性荣 总监制:史 锋

毕节发布投稿邮箱:bijiefabu@163.com

看完点亮下方

“赞”和

分享给更多人知道

搜索更多有关“惊艳雪域匠心展非遗魅力,这些指尖上的,非遗技艺”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