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秋天苦参种植技术及亩产斤数:现代农业研究旱地苦参种植技术

人气:370 ℃/2023-11-28 04:33:42

文|稻田听风

编辑|稻田听风


苦参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植物,别名苦骨、地槐、水槐、菟槐、骄槐、野槐等,以干燥的根入药,性寒味苦,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它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功效,主治湿热泻痢、便血、黄疸、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小便不利等。

苦参提取物也具有抗炎、抗心律不齐、平喘祛痰、安定、抗过敏、美容护肤、杀虫的作用。

苦参用途广、用量大,是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近年来,苦参饮片市场价格稳定在12~15元/kg,4~5年生苦参产量8 000~9 000 kg/hm2。

随着苦参在消毒剂、日用品、医药以及生物农药领域的广泛应用,需求量日益增大,市场价格有进一步提升的趋势,种植前景广阔。

苦参适应性、抗逆性强,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且种植管理技术简单,种植成本低,可利用丘陵荒坡、林缘地大面积种植,不与种粮争地。

生物学特征

1. 形态特征

苦参通常高1 m左右,高者可达2 m。苦参根为直根系,主根粗壮,木质部黄白色,表皮浅黄或红色。茎具纹棱,幼茎时被稀疏柔毛,老后无毛。

羽状复叶长20~25 cm,小叶6~12对,互生或近对生,纸质,形状多变,呈椭圆形、卵形、披针形,长3~4 cm、宽0.5~1.2 cm,上面无毛,下面具稀疏灰白色短柔毛,叶中脉下面隆起。

总状花序顶生,长15~25 cm,花梗纤细,长约0.7 cm,花萼钟状,明显歪斜,长约0.5 cm,花冠长1 cm,白色或淡黄白色,旗瓣倒卵状匙形,长1.4~1.5 cm,子房无柄,花柱弯曲,胚珠多数。

荚果长5~10 cm,种子间有缢缩,呈不明显串珠状,四棱形,成熟后开裂成4瓣,有种子1~5粒;种子长卵形,稍压扁,深红褐色或紫褐色。花期6—8月,果期7—10月。

2.生长习性

苦参具有喜湿耐旱、喜凉耐寒耐高温、喜沙耐黏、喜肥耐瘠、喜光耐阴、喜群耐虫的特点。

苦参根系发达,吸收水肥能力较强,较为耐旱耐贫瘠,在半干旱和干旱地区的丘陵、山坡贫瘠地中能正常生长。

苦参不耐涝,在积水的低洼地块中容易沤根枯死。苦参生长对温度要求不严,在年平均温度7~18 ℃区域均可生长,具有既耐高温又耐寒的特性,其根系在冬季寒冷的东北地区也能安全越冬。

苦参对海拔高度要求不严,但在海拔1 500 m以下区域生长良好。苦参喜光照,在阳光充足的区域种植,根系发达、花果繁茂,在光照不足的阴坡及林荫下容易徒长,开花结子较少,产量较低。

参对土壤适应性较强,在pH值5.5~8.5的微酸、中性、微碱性土壤中都可生长,在黏土、壤土、沙土中均可生长,但在水肥、通透性较好的沙壤土中种植生长旺盛,产量较高。

苦参植株内含有苦参碱,具有杀虫作用,生长过程中很少受虫害危害。

地块选择

根据生长习性,种植苦参宜选择海拔300~1 800 m、年降雨量300~800 mm、年平均气温7~18 ℃、土层深厚的区域,土壤pH值5.5~8.5、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山坡地、梯田地、梁峁地、平原地、川台地、河滩地均可,土质以沙土、沙壤土、壤土为好。

茬口安排

种植苦参地块前茬作物以小麦、玉米、谷子、糜子等禾本科作物为好,不宜与豆科作物连作或互相倒茬,忌重茬。

施肥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清洁田地,全地面撒施腐熟农家肥15~20 t/hm2,同时撒施氮肥(N)80~100 kg/hm2、磷肥(P2O5)45~50 kg/hm2、钾肥(K2O)15~20 kg/hm2,耕翻40~50 cm,耙耱平整待播。

品种选择

据查,目前国内没有培育出苦参新品种,人工种植的品种均为野生品种,多以地方命名。

据甘肃省甘谷县对河南、河北、甘肃等地野生苦参的人工栽培试验研究发现,甘肃省岷县、成县的苦参适应性强、产量较高、商品性较好。

另据庆阳市药品检验检测中心2021年对当地红褐色根和黄根2类苦参检测可知,红褐根苦参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总含量为1.07%,未能达到1.2%的标准,而黄根含量高达4.2%。

因此种植苦参宜选根表皮为黄白色的品种为好。

繁殖方法

苦参可用种子繁殖,也可用芦头分蘖和茎秆扦插繁殖。

苦参需要在田间生长3~4年方可采挖,播种后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都可采收种子,种子产量1 500 kg/hm2左右,价格便宜,且易出苗。

因此生产中多采用种子繁殖,投入成本较低,而很少采用分蘖和扦插繁殖,所以不再赘述。

1. 大田直播

① 播种时期

苦参在春夏季3月中旬—8月下旬都可播种。西北干旱地区多在夏末秋初多雨季节播种,易出苗。较湿润的地区可在春季播种。

② 种子选择

苦参种子因成熟度差异较大,颜色呈棕褐色、棕色和茶绿色3种。种植宜选择棕色、饱满种子达到70%以上、发芽率75%以上、净度95%以上的最新种子,用种量45~60 kg/hm2。

③ 种子处理

苦参种子表面被有一层质硬、透水困难的角质层,播种前应进行处理,除去角质层,以利吸水发芽。

处理方法:一是种子量少可将种子与干粗砂按体积比3︰1混合,装入布袋或尼龙袋内反复揉搓,摩擦去除或磨损角质层后播种。

二是用60~70 ℃热水浸泡2~2.5 h,待水温降低时搓洗或用常温水浸泡24~36 h搓洗去除角质层后播种。

三是种子用量大时可在碾米机上碾1遍,摩擦去除角质层,但不宜脱去种皮,否则出苗后容易染病。

四是用95%~98%的浓硫酸处理,将浓硫酸倒入种子中搅拌均匀,50~60 min后用清水清洗种子,沥干后播种。用浓硫酸处理种子应注意安全。

④ 机械播种

大面积种植苦参可采用播种机械播种。将播种机的行距调控到30 cm(小麦播种机按15 cm设计,播种苦参时可间隔堵塞一个输种筒即可),深浅度调控到4~6 cm,播后耙耱平整。用种量90~105 kg/hm2。

⑤ 人工播种

人工播种可采用条播和穴播。条播:按行距30~40 cm,开挖4~6 cm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耙耱平整。

用种量60~75 kg/hm2。穴播:按行距40~50 cm、穴距30 cm挖穴,穴深4~5 cm,每穴播种6~8粒,覆土2.5~3.5 cm,稍加镇压。用种量30~45 kg/hm2。

2. 育苗移栽

① 做畦

一般在3月选择距水源较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地块,清洁地面,按畦宽1.2~1.5 m、畦长3~6 m、间距(即畦间垄宽)35~45 cm做深10~15 cm的浅畦(雨水较多、湿度大的地方可做平畦或高畦)。

土壤干旱时在畦内灌水,待水下渗后不再泥泞时深翻25~30 cm,耙平待播,或按行距8~10 cm刨开深为4~5 cm的浅沟播种。

② 播种

种子处理方法与直播相同。将处理过的种子与沙土混合均匀,分2~3次均匀撒入畦内,耙耱平整即可。天气干旱时可覆盖地膜保墒。

③ 苗床管理

苦参播种后15 d左右出苗,要及时查看,约有1/3幼苗子叶露出地面时揭去覆盖的地膜,以防高温烧苗。当苗高5 cm左右时结合除草适当间苗,拔除双苗中的弱苗。

当苗高8~10 cm时结合除草按株距4~5 cm定苗。5—6月干旱季节适当浇水1~2次,浇水前或下雨前撒施适量氮磷钾复混肥(颗粒剂),用量以50 g/m2为宜。

④起苗移栽

春季育苗,一般在秋季10月苦参苗地上部分茎叶枯黄时起苗移栽。起苗的前1~2 d割除茎叶,并浇水,使苗床土松软湿润。

起出的苗应尽量带土并覆盖遮阳网,避免暴晒,最好是边起苗边栽植,有利提高成活率。

在整好的田地中按行距40 cm、株距20 cm挖穴定植,将苦参苗芦头朝上放入穴中,填土踩实,深浅以芦头之上覆土2~3 cm为宜。

或按行距30 cm用犁开沟,将苦参苗按株距25 cm摆放到犁沟一测并踩踏,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然后用开第二条沟时翻起的土进行掩埋。

田间管理

1.定苗补苗

用种子在大田直播的苦参15~20 d出土。当苗高8~12 cm时,按株距8~10 cm间苗。当苗高15~20 cm时,按株距20~25 cm定苗。缺苗处要在定苗时用间出的壮苗补栽。

2. 浅耕除草

大田直播苦参要结合定苗进行第一次浅耕除草。育苗移栽的,要在次年春季绝大部分萌芽出土、高度达5~10 cm时进行第一次浅耕除草。

以后视杂草生长情况进行中耕除草和培土,保持田间无杂草和土壤疏松。

3. 合理排灌

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干旱时或施肥后要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容易积水的低洼地块,在多雨季节要注意排涝,提前挖好排水沟,防止田间积水导致苦参烂根。

4. 及时追肥

苦参在直播或移栽后生长的第一年因整地时施足了基肥而可以不追肥,第二年6—7月在茎叶封行前,雨前或雨后在行间撒施尿素150~200 kg/hm2,撒后及时中耕除草。

第三年5—6月结合浅耕除草,追施氮磷钾比例为15︰15︰15的复混肥600~750 kg/hm2。

5. 留花采种

苦参播种出苗后,如未经过冬季,绝大部分不会开花结种。若要采收种子,需在第二年或第三年留花结种。在5—6月结合浅耕除草追施氮磷钾,促进植株开花结实和种子成熟。

在8—9月大部分种荚枯黄、种子变褐时摘取果穗。因苦参种子成熟后即使种荚干枯也不会像大豆一样自行开裂散落种子。

因此可在10月苦参植株地上部分整体干枯时收割茎秆,剪下果穗,晾晒后打碾收集种子。

6. 除花控秧

如果不需要采种,当苦参花序长出、花蕾显露时应及时摘除花序,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根系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7. 清除枯秧

每年秋冬季茎叶干枯后收割,并运出田间,清洁田园,防止病虫害发生。

病虫害防治

苦参具有抗菌、杀虫作用,在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病虫害较少,常见病虫害为******病、叶斑病、根腐病和苦参野螟。

1. ******病

① 危害症状

苦参******病主要在8—9月多雨、高湿情况下发生。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极小的白色粉状斑点,随后粉状霉层不断加厚,并不断扩大。

苦参受害部位叶片逐渐变褐枯死,形成覆盖白色稀疏霉层的褐色大斑,叶片随之变黄、脱落。严重时茎秆、果荚上会布满白色霉层。

②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一是合理密植,气候湿润地区栽植密度保持12万~15万株/hm2为宜,保证田间通风透光;二是合理配肥,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三是合理倒茬,不宜与豆科植物连作,不能重茬;四是清洁田园,每年初冬要割除干枯茎叶并清理出田园,减少传染源。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50%******托布津(******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三唑酮(粉锈宁)1 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2. 叶斑病

① 危害症状

苦参叶斑病多在7月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起初叶片正面出现黑褐色圆形小斑点,随后逐渐扩大,变成灰白色,病斑上均匀分布、环状排列黑色小颗粒,形成黑色同心轮纹。后期叶片变黄,脱落。

② 防治方法

农业防控方法与******病基本相同。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用75%污菌·戊唑醇4 500~5 500倍液,或7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5~7天喷1次,连续2~3次。

3. 根腐病

①危害症状

苦参在正常情况下不易发生根腐病,多在积水地块中发生。发病初期近地面芦头以下10~15 cm处主根皮部组织呈水渍状变褐腐烂,木质部变暗。地上茎叶发黄,植株矮化,后枯萎。

② 防治方法

多雨季节注意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发病初期也可用7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络合物800倍液喷淋或灌根,每隔7~10天灌1次,连续2~3次。

4. 苦参野螟

① 危害症状

苦参野螟为鳞翅目草螟科害虫,老熟成虫体长2.5 cm,黄绿色,体背两则每个体节上有一对毛瘤,共11对。幼小若虫在叶背面啃食,留存叶正面透明表皮形成“天窗”,老成幼虫蚕食叶片形成“缺刻”。

② 防治方法

冬季清除茎叶,春季勤于浅耕除草,消灭越冬虫源发现幼虫可用50%杀螟松乳油400~500倍液,或90%乙酰甲胺磷可溶性原粉500~6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乳油300~400倍液450~650 kg/hm2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采收加工

苦参播种后3~4年采收,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较高,质量较好。苦参可在秋季茎秆干枯后和春季芦头萌芽前采收,以秋季采收为好。

秋季在茎秆干枯时割除,多用机械采挖,人工捡拾,抖去泥土,除去芦头,趁鲜出售。苦参为木质化、半木质化根系,完全干燥后不易切片,因此要趁鲜切片,然后将切片分级、包装,晒干保存。

如果不能趁鲜销售或没有切片条件,可将苦参根除去芦头晒干或烘干,置于干燥处保存。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编委会.药材和饮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211-212.

[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40 81.

[3] 郭吉刚,关扎根.苦参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技术研究[J].山西中医药学报,2005(2):23-24.

[4] 谢琴淑,安永明,魏斌.4个苦参品种在甘谷县的引种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2(9):19-20.

[5] 高峰,张芳英,纪英,等.兰州地区人工栽培苦参病虫害发生初报[J].草业科学,2010(10):142-148.

搜索更多有关“秋天苦参种植技术及亩产斤数:现代农业研究旱地苦参种植技术”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