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苏轼名人故事系列 苏轼精神领域的大富翁

人气:269 ℃/2024-02-20 10:45:20

林黛玉,由“绛珠仙草”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林黛玉由于受天地精华的滋养,生得超凡脱俗,娇美迷人,具有绝世的容颜。这是曹雪芹笔下幻化出来的人物,而在我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人也汲取天地日月之精华,成长为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他就是苏轼。

集天地精华,得伟才

苏轼出生时,四川眉山县的一座彭老山忽然变得贫瘠,草木枯萎,百花凋谢,禽鸟野兽纷纷逃离。彭老山的灵秀之气,全集中于苏轼一人身上,自然的精华,塑造了一个传奇的苏轼,当他走完不平凡的一生后,将英灵之气还给大自然,彭老山才重新恢复了郁郁葱葱的模样。

虽然这也是一个传说,但可以看到苏轼的家乡,对苏轼一生的重要意义。即使他的大部分人生都漂泊在祖国各地,但他时常会回忆起家乡,对它充满了深情。

在眉山县这块温暖的土地上,苏轼度过了最美好的少年时光。他每天和弟弟苏辙一起放牛、读书,和父亲一起讨论世间万物。在没有烦恼,自由自在的生活中,苏轼逐渐长成了谈吐不凡的青年才俊。

如果苏轼一直在眉山,以写诗作词为伴,结交三两好友,沉浸于大自然,他或许可以平静安稳地过完这一生。可是,命运不允许苏轼只是一个平凡的眉山人,他终将走向更远更辽阔的世界,这也使他一生经历了无尽的坎坷与曲折。

如雄鹰展翅,施抱负

怀着远大抱负的苏轼,如雄鹰展翅,在京城开始翱翔。二十二岁的苏轼进士及第,给皇帝和考官们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特别是一代宗师欧阳修,对苏轼赞赏有加,他说:“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如此之高的评价,让苏轼声名远扬。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苏轼在早年写的这首《屈原塔》中,就已经认清名声和富贵都是过眼云烟,人生重要的是生命的价值。

苏轼不仅仅有一身的才华,更重要的是他还有一肚子的想法,他要经世济国、造福人民,他将“立德、立功、立言”的古训深深印在心里。前面是伟大的功业,苏轼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年轻的苏轼刚投入工作时,充满了热情,为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他频频上书反映情况。可是天下之事,积重难返,凭苏轼一人之力是没有办法扭转的,他时常感到理想和现实有着巨大的差异。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守岁》中的这句,说尽了苏轼的忧虑和无奈,一年又一年,可是心事却没办法解决。苏轼是一个积极的人,所以他不会因为忧伤而颓废,他依然希望尽自己的力量,来改变一点百姓的现状。

苏轼任职的地方经常变换,但是每到一处,他都会认真考察,发现问题,便及时解决。他在杭州修复六井,解决百姓喝水的问题;在密州调查蝗灾情况,组织百姓捕蝗;在徐州开展抗洪战斗,避免了洪灾。

他深入百姓的生活,走过一村又一村,“垂白仗藜抬醉眼,捋青捣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他担心,在青黄不接的时候,黄豆是否能成熟?百姓是否能度过饥荒?苏轼时时刻刻不忘关心百姓,他也因此成为了人们心中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好知州。在百姓中,人人敬仰他、热爱他。

遭人心险恶,迎风雨

人一旦出名,就开始有千万双眼睛盯着你,是是非非、流言蜚语接连而至。苏轼又是个性直接,坦率之人,见有不入眼的事情,就一吐为快。因此招致了官场中,很多心胸狭窄者的厌恶和反对。有些排斥苏轼的小人,就开始制造各种罪名,强加于苏轼身上。其实这些反对者,就是想让苏轼离开,没有了苏轼的反驳言论,他们可以更好地实施自己的策略。

于是苏轼被贬,没想到一次贬谪,并不能平息恶人的怒火,一而再再而三,苏轼被贬杭州、黄州、惠州、儋州。每一次贬谪都找各种理由,对苏轼展开批判。然而总的来说,就是那些小人,害怕苏轼威胁到自己,反对苏轼回到皇帝身边担任重要职位,他们为了一己私利,将痛苦强加于苏轼身上,让苏轼由此贫瘠一生。

但是,苏轼贫瘠的是物质生活,在精神上他却是大富翁。他每到一处,都能融入当地的环境,并找到生活的快乐。特别是身处黄州的那段时间,在苏轼的人生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黄州,偏远荒凉,苏轼作为贬官,居住条件简陋,经济来源微薄,但苏轼能在这种艰苦难耐的环境中自得其乐。

他给没有名字的糕饼,取名叫“为甚酥”;给味道很酸的酒,取名叫“错着水”;将荆棘丛生的坡地,开垦为一个颇具规模的小农场;为了满足食欲,他制作出了美味的“东坡羹” “鱼羹”,还研究出了猪肉的独特做法,后来在杭州任职时,这种做法流传开来,被当地人称为“东坡肉”。

为了排遣寂寞,苏轼经常漫游江边,吹江风、赏江月。在游览黄州赤壁时,忆古思今,吟咏出了流传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千百年来如一日,在这如画的江山上,英雄豪杰辉煌一时,便也如砂砾随波涛流逝。来黄州后,经历了生活的艰难,苏轼对人生的思考更加成熟,他更加看淡生活的不幸,在失意中,保持着一种旷达乐观的心态。

与自然合一,得其乐

苏轼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他以一种博大的胸怀,容纳世间的善恶是非,不计较荣辱得失,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人生的风风雨雨中,他保持着一颗平和的心, 悲欢无常,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总能找到逍遥自在的地方,找到无穷无尽的宝藏。

苏轼来自于自然,又归还给自然。在六十多年的浮沉生涯中,与自然为伴,以人民的喜怒哀乐为牵挂。他轻轻地走过,留给了我们二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四千二百多篇散文作品。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丰沛感情的真实的人,他是一个多才多艺、洒脱飘逸的智慧的人。

林语堂评价苏轼时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一千年来,我们都愿追随苏轼,在久雨初晴后,陪他任东风拂面;在仕途坎坷中,陪他转悲为喜;在挥笔洒墨后,陪他觥筹交错。在起起落落中,同他感受最纯真的岁月。苏轼用他的诗词、勇敢、乐观一直陪伴着我们。

我是作者佑凝竹,一个爱阅读的语文教师,欢迎关注我,和你分享更多古今中外的精彩故事!

本文为头条号“佑凝竹”原创首发,欢迎转发,拒绝抄袭,原创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搜索更多有关“苏轼名人故事系列 苏轼精神领域的大富翁”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