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鲁川粤淮代表菜:鲁,川粤

人气:230 ℃/2023-12-30 01:34:12

《黄帝内经·素问》之"异法方宜论"中记载了一段话,"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这段话的意思是,在古老的东方区域,是天地最初诞生的地方,这里是渔猎和食盐的产生地,在临近大海的地方,这里的百姓喜欢鲜鱼海味,非常嗜好用盐烹制食物。

它描述的地方,就是今天的胶东半岛一带,在上古时期,大陆的东极就是这个地方,当年的秦始皇东临琅琊,在这里寻求海上仙方,而琅琊台也是最早的天文观测台,此处还供奉着太公望为周朝设立八神之一的"四时主神"。

齐鲁大地,历史悠久,物阜民丰,从古至今一直在北方地区的经济实力中稳居前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为食文化的发展打下基础,山东菜系的形成,就得益于这里的条件。鲁菜,作为中国饮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位列四大菜系之一,名扬海内,并非妄言。

漫说鲁菜的历史

鲁菜的诞生历史极其久远。在《尚书·禹贡》中,就提到"青州贡盐"的说法,认为至迟在夏代,山东地区已经用盐作为调料。五经之一的《诗经》中的"岂其食鱼,必河之鲤",是对当时食用黄河鲤鱼的记载,如今糖醋黄河鲤鱼不可否认是鲁菜代表,可见其源远流长。

很多史料和说法,都把鲁菜的起源指向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始作俑者是齐桓公的宠臣易牙,他之所以受到王侯的宠爱,凭借的是"善和五味"的精妙技艺。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齐桓公的"大国方略"与易牙的"小厨妙手",惺惺相惜,相得益彰,所以成就了鲁菜的发端,也就很正常不过了。

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家,高阳太守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烹饪技术有非常系统的总结,从文字上反映了当是鲁菜的发展水平。比如,其中收录的烹饪刀法计24类46种,切、斩、剔、割、劈、片、削、截、斫等一应俱全,又有造麯酿酒术、发酵作酱、酿造食醋、发酵豆豉、制作齑粉,还有脯腊、羹臛、炙法、饼法、飧饭等烹饪技术,如果当时有铜版纸和彩印技术,必然是一本不错的烹饪教材。

盛唐穆宗时期的段文昌,历经宪、穆、文三朝为相,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他祖籍山东临淄,精擅饮食,颇有心得,自己创编了食经五十卷,是不折不扣的美食家。相传某次他回乡省亲,当地宴请,席间有一道形如发梳的"梳子肉",块大肉肥食之甚腻。席毕,段文昌找到厨师,对他提出改进意见,将肥肉换做三层五花肋条,调味花椒换为豆豉,并增加葱姜佐料解腻,还亲自示范分割肉的刀法。

数日后,段文昌返回京城,宴请乡亲回礼答谢,厨师照他的法子重做"梳子肉",果然大不相同。新制菜品色泽金黄,肉质松软,味道鲜香,肥而不腻,一端上餐桌,乡亲们争相品尝,一扫而光。乡亲们打听,这是什么菜如此美味,段文昌便随口取名曰"千张肉",因肉片多层且薄如纸而得名。此味从此享誉天下。

到了宋代,皇都卞梁将鲁菜一系称为"北食",变成北方饮食的代名词,以口味适应性强而受到民众喜爱,至此已初具菜系规模。进入明清时期,鲁菜作为菜系已经成形,发源于齐鲁之邦的鲁菜,海鲜水产、粮油牲畜、蔬菜果品、天材地宝一应俱全,提供了丰富的饮食原料和所需营养,也最能迎合大众口味,因此,它的影响力遍及北方地区,盛行黄河流域、东北地带,有着广阔的群众基础。

在历史长河的发展演变中,由于文化经济的交流互通,鲁菜不断吸收融合兼有周边地方菜系之长,胶东半岛的海鲜、鲁西鲁北的禽蛋、泰安的豆制品素菜,以及鲁中具有齐国遗风的肉、鱼菜肴,兼收各地风味之特点加以发展升华,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化而成,终于展现出独特的齐鲁风韵。

关于鲁菜比较普遍的分类

鲁菜作为一个大的菜系,其本身也有很多细分类别,按照比较普遍的说法,将其分为三个小类,一类是省府菜;二类是胶东菜;三类是孔府菜。如果说把鲁菜看做整体,那么济南菜的"兼收并蓄",占鲁菜一个"博";胶东菜的"信手拈来",占鲁菜一个"活";作为孔府菜,则可说是"雍容华贵",占鲁菜一个"精"。下面分别来说说。

先说省府菜,又叫做济南菜。泉城济南,自金、元以后便设为省治,济南菜兼收东路胶东地区、南路鲁中地区的饮食特点,可以概括为"香、鲜、嫩、纯",花色样式极多,素有"一菜一味,百菜不重"的美誉。它集合了鲁菜的烹制技艺精华,爆、炒、烧、炸、塌、扒等诸法俱全。随着食物基料的不同,都有相应的制作方法,绝不马虎,也不重复。

济南菜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食材的广泛应用。在济南大厨的手下,可以制作的食材许许多多,高档的如山珍海味,常见的有时蔬瓜果,通过妙手加工,就是一道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济南菜的制汤也是鲁菜一绝,其清汤、奶汤也各有特色。

在传统省府菜的海参席中,有"参打头,鱼打尾"的讲究,意思是以葱烧海参作为席宴的开头,而糖醋鲤鱼作为全席的休止符。鳞介秋肥,最宜于秋天食用。这道菜的绝妙处,必须是用大明湖锦鲤所制作的"锦鲤三吃",即红烧鱼头、糖醋鱼腰、清蒸鱼尾。另外,按照传统习惯,吃完鱼肉后,还可叫店家将余肉重烩,添加香醋胡椒,做一碗风味独特"砸鱼汤",香气扑鼻,又能醒酒,食之大妙。

再说胶东菜,胶东菜起源烟台福山,传播于青烟威三地,到了青岛又有变化。胶东菜的取材,因地处滨海,以烹制海鲜见长,口感以鲜嫩为主,偏重自然鲜香,与传统鲁菜的重油、重盐有些不同。胶东地区的海鲜烹制甚有功夫,大到参翅鲍贝,小到鱼介虾蟹,有繁复的技法,也有简单的蒸煮,都是精彩鲜美的佳肴。

胶东菜的拿手功夫就在"一味百吃"。就说做鱼,黄花鱼、鲅鱼、青鱼、偏口鱼等等近海的名产,通过刀工、技法的不同处理,辅助不同的烹调方式,转眼可变幻出数十种不同味道的菜肴,色、香、味、形各具特色,容百般变化于一物,深得食中之妙。

胶东菜以烹制各种海产品见长,讲究的是原汁原味,不用调料伤害它的鲜美。国人没有像外国人,生食海味的习惯,但是在胶东地带,当地人们修炼了对海鲜进行煮、蒸、煎、炸等烹制技法,来最大限度保持海鲜的鲜嫩清淡,满足原汁原味的要求。

说起胶东菜,肯定少不了一道红烧大虾,也叫红焖大虾。这是鲁菜最经典的制作方法,也是胶东风味中的当家菜。制作此味,要以青岛大对虾最好,每年春秋两季往返于渤海和黄海之间的对虾更是极品,此时的海捕对虾,品相好的一对要上百元,等闲人家绝无口福。红烧对虾出锅后,色泽红润油亮,虾肉鲜嫩,滋味鲜美,真是天赐美味。

还有孔府菜。《论语·乡党》中,记载了孔子对待饮食的态度,"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府菜延续了祖先的观念,做工精致考究,烹调技法全面,技法上以烧、炒、煨、炸、扒见长,属于正统的官家菜和内府菜。要吃上一道孔府菜,可得有些耐心,特别是以煨、炒、扒等技法烹制的菜肴,除却制作环节,往往需要提前备料、预加工,真可谓慢工细活。

西游记里,金池长老向唐僧奉茶,唐僧赞叹说"真是美食美器"。内府菜历来讲究饮食器具的搭配,孔府菜用餐的盛具更是如此,何种菜品菜式用何种款式材料的餐具,都有一定的讲究,更难得每一道菜都赋予了贴切而美好的名字,此时它已经不是一道吃食,而上升到艺术高度,把菜品的色香味最大限度体现给用餐者,怎一个"用心良苦"了得。

民间传说,乾隆皇帝有一次造访孔府,内府衍圣公招待用膳时,乾隆胃口不适,吃的东西很少。一旁待膳的衍圣公见到龙颜不悦,赶忙安排后厨,想办法作一道既开胃又不涨肚的爽口菜肴。厨师想了想,便取绿豆芽,去头去根,加花椒少许,用热油炒熟后上桌。乾隆一见豆莛雪白如玉,就有几分好感,一吃之后觉得豆芽嫩滑香脆,带着几许花椒味香,开胃爽口十分满意,对此大加称赞。如此一道普通不过的油拨豆莛,沾光龙颜便成了孔府菜的名品。

鲁菜起源的临淄说和博山说

一般认为,鲁菜兼容了齐鲁大地的三类饮食文化精髓,济南的省府菜、曲阜的孔府菜和福山的胶东菜。这只是说出了鲁菜的兼收并蓄、包容广泛的特点,但是鲁菜的起源究竟在哪里,还得再说几句。

有一个说法,鲁菜的根在临淄。淄博由张店、博山和临淄三个大的部分组成,为什么说,鲁菜的起源地在临淄地区呢?这还要从两千多年以前的一位厨艺高手说起。

易牙,是齐4国彭城人(今天徐州一带),他其实是一个有才无德的奸佞小人。易牙为了晋身贵族,不惜把自己的儿子蒸熟,送给突发奇想要吃人肉的齐桓公,被桓公夸赞是"真正爱我"的人,当即留在身边作为近臣。易牙贪图权力,居然联合奸臣竖刁、卫开方把持朝政,将齐桓公活活害死,操纵齐国王位更替,导致了齐国衰落,霸业终结。

抛却人品不提,易牙的确是一位高明的厨师。在他的倡导下,齐国的饮食文化进入高峰,他擅长烹调,对制汤非常有心得,时人称之为"易牙之味"。孔子甚至评价说,"把淄河和渑河里的水掺和起来,易牙都能分辩出不同味道"。

另外易牙还发明了食疗菜,治好了齐桓公宠妾的疾病。据说,鱼腹藏羊肉的名菜也是易牙发明创造的,"鲜"字也由来于此。甚至孔府菜的形成,也是在夫子临淄游历后,受到易牙厨艺影响的结果。

所以,想博得上级欢喜,总还要有些真本事。易牙发明的这些菜,应该是山东菜的起源,鲁菜就是在历史的传承中,逐步形成了鲜嫩美味和技法繁杂的特点,鲁菜因此标称为贵族菜、宫廷菜,位列中国菜系之首。

另一个说法,鲁菜的根在博山。去过淄博的人都知道,博山的饮食文化堪称三绝之一,另外两件就是琉璃和陶瓷。据说,博山人三句话离不开一个吃,更有"博山男人半把刀"的民谚,可见博山人于烹饪一道的精熟。当然,单靠谚语不能证明什么,耳熟能详的苜蓿肉、酥锅、炒三丁、硬炸肉、三鲜汤、酸辣汤等等家常菜,其实都属于博山菜,并非济南菜。

另外鲁菜中的清汤、奶汤,固然非常考究,其实最讲究用汤的却是博山,博山菜多数都离不开老汤头,可以说是博山菜的灵魂尽在一汤,很多博山老店的汤是私人秘方,每天只有一锅汤,汤用没了,今天的生意也就结束了,想吃明天请早,第二天汤做好,再开始纳客。

博山著名的菜品非常之多,比如豆腐箱、酥锅、鱼肚参汤、炒肉片、栗子鸡、炸春卷、卷煎、蛋包、炝皮肚、汆丸子、汆里脊等等,采用的爆、炒、烧、炸、塌、扒等技法一应俱全,这些还都是大众菜,几乎博山饭馆都有售卖,更何况博山的蒸菜也是一大特色,这些特点在鲁菜中都有体现。

《颜山广记》记载,"博山过去盛行三台席,即六碟、六小碗、三大件,'聚乐村'在此基础上,改进为四四席,即四盘、四碗、四行件、四大件、四花和两道点心。"所谓聚乐村,是在1919年夏,博山创办的一家聚乐村饭店。两个老板,一位精通北京公馆菜,另一位通晓济南饭馆菜的烹制方法,两人总结烹饪经验,创造出了更具科学性、更有博山特色的筵席格局,这就是"四四席"。

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对筵席的上菜方法总结为,"上菜之法咸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后,无汤者宜先,有汤者宜后。"四四席的上菜顺序深得其法,所谓头菜,也叫第一大件,为全席食材之最尊贵者,所谓一菜定乾坤,席宴名称也由这头菜的菜式定名,头菜是鱼翅,即为"鱼翅席",头菜上海参即为"海参席"。

博山四四席的排菜规则,要把筵席中贵重的菜品放到前面上,低廉及清淡的菜品放到宴席后面,这样也是符合“咸浓者先”的传统饮食习惯。其实想想也对,先把普通菜吃得七八成,再吃好东西也吃不下了不是?

由此可见,博山菜以菜品和技法取胜,菜肴鲜咸醇厚,自成一格,在鲁菜中占据一席之地,甚至作为鲁菜源头,也是有道理的。所以民间又有"待要吃好饭,围着博山转,吃了博山饭,围着天下转"的谚语,盛赞博山菜之妙。

(原创作品,版权属于今日头条"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图文资料均来自互联网公共资源)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

搜索更多有关“鲁川粤淮代表菜:鲁,川粤”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