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微生物学创新案例,揭开生命体活动的奥秘

人气:253 ℃/2024-03-08 10:04:56

江苏省微生物学会前身为中国微生物学会江苏分会,成立于1954年4月,理事长为吴徵监。1962年9月,江苏省微生物学会在南京医学院成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赵慰先任理事长。历经近60年的奋斗,江苏省微生物学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会员由最初的53人发展到现在的681人,团体会员单位由零发展到现今的30个,成为中国微生物学会所属省级学会中规模较大的学会之一。

江苏省微生物学会的会员来自全省的各个高校和研究单位,涵盖微生物领域的多个学科,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中青年专家们在各自单位都已崭露头角,进行着各种有特色和有影响的研究。各会员单位的研究也颇为不凡,为江苏的可持续发展及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会第一任理事长赵慰先

樊庆笙教授和他创建的生物学科

江苏省微生物学会人才荟萃,曾涌现出一批学有所长的学者,如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南京农业大学樊庆笙先生。樊庆笙是中国微生物学科的开创者之一,为早期青霉素生产试验、共生固氮菌的生理生化研究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科由樊庆笙于1952年创建,学科建立之初即为微生物学硕士研究生招收单位,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微生物学博士点,2002年获批建立农业部农业环境微生物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11年转为农业部农业环境微生物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物科学理科基地、江苏省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和江苏省生物科学特色专业的主要依托学科。中国微生物学会环境微生物专业委员会挂靠于本学科。

历经70余年的发展,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科建立了老中青搭配、以年轻教师为主的合理的研究梯队,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一批优秀学术骨干,把握学科发展趋势和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围绕环境保护与微生物资源发掘,形成了以环境微生物学为特色的研究体系,在微生物学基础与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农业环境微生物修复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确立了固氮微生物-植物间信号交流、抑菌活性物质筛选、食用与药用真菌遗传、矿物元素微生物活化以及微生物蛋白质结构生物学等方向。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科在继承微生物学科传统研究特色的同时,结合学科发展趋势,经过多年的总结凝练形成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重金属污染物的微生物转化、微生物固氮与活性物质、纤维质的微生物转化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创制国家Ⅰ类新药硫酸依替米星

江苏省微生物研究所诞生于祖国的科学春天--1978年。鉴于无锡发达的经济、文化和先进的发酵工业基础,省政府决定在这座美丽的湖滨城市建所。建所至今40余年,几代领导和科技工作者均与江苏省微生物学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老一辈学会领导的指导和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专家顾问的帮助下,江苏省微生物研究所从一开始就把微生物制药,特别是新抗生素的创制,作为主要研发方向之一,有3-4个团队从事新抗生素、微生态制剂以及微生物发酵制药等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中国微生物学会终身会员赵敏研究员是其团队中一位杰出的领头人。在她的带领下,江苏省微生物研究所生物制药研究室的10多名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员,在艰苦的条件下,携手奋进、连年征战,采用遗传定向诱变技术,成功地开发出新抗生素--硫酸小诺霉素,并实现了产业化,使我国成为在国际上第二个能够制造该药的国家。令人振奋的是,在新药研制过程中获得了硫酸依替米星的母核GMC1a,这为接下来攻克更高目标--创制国家Ⅰ类新药打下了基础。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江苏省微生物研究所依据选择性发明的原理,采用基团保护半合成技术,开始了新的攻关。

对此,当年的国家科委重大新药创制基金及时给予极大的支持,硫酸依替米星被列入10个创新药物名单之中,代号89-07。江苏也将该新药创制列入重大攻关计划中。国内一流的毒理、药理、药效等研究机构以及与研究所有合作关系的制药企业也加入到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创新工程中。

经过多方努力和国家对新药创制的支持,经历了10年风风雨雨和联合攻关,研究团队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国家Ⅰ类新药证书,新药顺利实现了产业化和临床应用,获得了中国发明专利和美、英、俄等六国PTC专利。这一重大成果的取得,使江苏省微生物研究所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无锡市政府的最高奖--腾飞奖。

▲江苏省微生物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

“最佳双歧因子”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随着糖组学和糖生物学研究的深入,以功能性低聚糖制备与应用为核心的糖生物工程发展迅速。学会会员单位南京林业大学生物化工研究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功能性低聚糖的制备和应用技术研究,包括低聚木糖、纤维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壳聚糖和甘露低聚糖等。其中低聚木糖酶法制备技术实现了产业化,并在国内外率先将低聚木糖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养殖业上大规模推广应用。

在各种功能性低聚糖中,低聚木糖由于具有对双歧杆菌高选择的增殖作用,不被人或动物的消化系统所分解,很高的酸稳定性、热稳定性及难发酵性等特点而被公认为“最佳双歧因子”。南京林业大学以我国丰富的农林废弃物为原料,采用生物技术制备低聚木糖,产品技术经济指标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在国内外率先建立了低聚木糖单体组分定量分析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6件、农业部饲料添加剂新产品证书1个。低聚木糖产品被江苏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南京林业大学生物化工研究所利用农林废弃物生产低聚木糖,并在养殖业上大规模应用,在我国形成了一个“农林废弃物高值利用-高附加值低聚木糖生产-无公害养殖业-安全食品生产”的新型农业产业链条。低聚木糖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动物生产性能6%以上,降低抗生素用量50%以上,提高农民养殖增收16%~ 2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均十分显著,对提高我国生物质资源利用水平、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江苏省微生物学会会员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奖项12项,获得省、部级和全国行业协会的各类奖项130项,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0项。 (作者:杨启银 编辑:谢长美)

搜索更多有关“微生物学创新案例,揭开生命体活动的奥秘”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