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历史>正文

苏轼爱吃的六种食物:从诗经的野薇到宋朝苏轼的巢菜

人气:125 ℃/2024-02-12 16:45:24

古诗中的豌豆菜,从采薇到巢菜

仲春二月,是各种草木茁发之时,也是各种野菜蓬勃生长的时期。上古人类因为生存,就仰赖天然的植物作为食物,其中一部分经过驯养成为家蔬,另外一部分,由于驯养不容易,又或者它们的种子难以收集,或者它们生长力非常茂盛,而放弃为野蔬,只在合适的季节采食它们的嫩叶或者嫩茎,成为传统。比如荠菜,苦菜,藜蒿,芦笋,蒲公英,苜蓿。

今天来说的,就是传统野菜中的一种,周朝称为薇,宋朝苏轼称为巢菜的。

现在的农贸市场,在仲春时节经常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是那种泛着白绿色特别清新可爱的一种植物,那就是野豌豆尖。不过市场上出现的多半是豌豆的嫩芽。但是其风味已经近似。

野豌豆原产阿尔泰山、天山及中国西北、西南各省区,生长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高原或者山地,也就是中原地区,在古代很少作为正规的豆类植物耕种的原因。但是游牧民族的牛羊马匹则有赖这些天然植物生存,而这些游牧民族也会驯养这些植物,一部分变成了可以高产的豌豆,一部分则留在原野上变成牧草。

最早留下薇是诗,是商朝末年的采薇歌。

商朝被周朝灭亡时,被商朝分封的孤竹国,有两位王子伯夷叔齐,因为不愿意接受周朝的统治,就在他们原来的封地甘肃,进入了当地海拔2000多米的首阳山隐居。实际这西北地区,就算是气候偏暖的先秦时代,条件仍旧是原始而艰苦的。这里没有大片的土地可以种植麦子和水稻,维持生存只能靠山林自产的野菜。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

我适归矣。

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采薇歌》 先秦 · 无名氏

在西山上采集野薇啊,以暴力终止暴力这种行为,没有人知道这是错误的。

上古那些仁德的君主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呀。

我们决定隐居在这里,只是叹息生命逐渐衰落了呀。

传说这是伯夷叔齐所唱的歌。

甘肃海拔2000多米的山林,春天盛产野豌豆苗和蕨类,但是这样艰苦的饮食,最终让这两位王子,营养不良,饿死深山。

那么至少在3000年前的商朝末期,当地的人们,就已经分辨出这种叫“薇”的野生植物,可以果腹救荒。那么你会说,首阳山上的草本多着,何以这个薇,就是野豌豆?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周 · 诗经采薇

时间进入了周朝。周朝疆域辽阔,北方的游牧民族时常侵扰边境,甚至进入内陆,引发战争。那么就需要军队征讨和作战。那么这些军队和士兵从哪里来?就是从地方或者诸侯国调遣人员。而这些人员是基层百姓。

秋天,在草原山地采集野薇,那薇草正在欣欣生长。

说回家啊回家,一年都已经到了岁末了,还是没有回家的消息。

不能回家,是因为和猃狁在打仗的缘故。

不能安居乐业,是因为猃狁的骚扰啊。

那么猃狁是指的北方游牧民族,带着兽性,披着皮毛,冷血彪悍。

这个被征兵戍守北方高山草原的南方百姓,在这里条件艰苦,只能用春秋两季草原上的草芽充饥,而周朝的岁首是农历十一月,岁暮是农历十月。北方草原和山林能够采集并果腹的野菜,就是野豌豆苗。它们在秋天迎来了第二次勃发,故而清新柔韧生长。

所以,这个薇确定了是野豌豆苗。而也确定了伯夷叔齐在甘肃的首阳山,野菜中至少也有这种野豌豆苗。

野豌豆谈完了,先告一段落。

那么随着汉朝的强盛,中国和西方在汉朝通过丝绸之路进行文化贸易的交流,那么野豌豆的驯化品种,豌豆也就进入了中国,那么豌豆还有一个重要的名字,叫作胡豆。这种胡豆在中国落地生根,南北有之,之所以又叫豌豆,实在是因为它们的叶子柔顺可爱,婉婉动人,果实又小巧。

实际上人们在汉朝之后,也多半是吃豌豆的嫩叶,而非野豌豆的。

也就是野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没落了,除非发生大饥荒,人们不能有更多选择,到山林采野豌豆苗。

那么野豌豆菜再次兴起,是什么时候呢?

是在宋朝。

宋朝的苏轼祖籍四川眉山,四川是个植物宝库。苏轼有个发小,叫巢谷,字元修。这个乡里的朋友有文化,也很有义气,本来和苏轼一起考进士,结果看到有人武功高强,他直接就拜人学武,到了苏轼贬谪到黄州时,这个巢谷就赶到黄州来,知道苏轼爱吃他家特殊的菜,就让自己的儿子带着菜种和秧苗过来,种在黄州苏轼的东坡田园。之后巢谷一生追随苏轼,苏轼贬谪到哪里,他都想办法去见苏轼。

那么这个巢谷家特殊的菜,是什么呢,就是野豌豆菜。

那么何以巢谷家有,而其他地方没有呢,而苏轼叫这种菜,为巢菜,或者直接就以巢谷的名字,叫“元修菜”,何故?

“彼美君家菜,铺田绿茸茸。

豆荚圆且小,槐芽细而丰。

烝之复湘之,香色蔚其饛。

春尽苗叶老,耕翻烟雨丛。

润随甘泽化,暖作青泥融。“ 北宋 · 苏轼 元修菜(1083年)节录

我喜欢吃你家的菜,铺在田野里绿茸茸的。

那豆荚生出来,圆圆且小巧,那像槐树的嫩芽,细密而丰茂。

可以蒸可以煮,颜色越发青翠。

春天过去,苗叶老了,翻耕作为绿肥,化作请泥滋润土地。

巢家世代农民,他们是种植野豌豆苗,一来,作为春天最喜欢的蔬菜,二来是作为绿肥,保养土地用的。而且只有他们巢家是这么作的。乃至苏轼明明是生活在四川眉山,其他地方并没有看到这样的耕种方式。

而且野豌豆嫩芽好看又好吃,以至于苏轼恋恋不忘,看见故人,就想起这一片绿绿的春菜。苏轼特意将这种菜称为巢菜和元修菜,证明当时独有他这一家,将野豌豆当蔬菜养殖,在当时的四川眉山也不多见。

那么巢谷家何以种植野豌豆呢?

两种可能,一种是他们家世代农民,发现了一种肥田秘籍,就是这种野豌豆。

第二种可能,就是巢家先祖,可能是游牧民族,这是他们民族生活习性的传承,当然这种野豌豆苗和种子,是区别于早已经驯化的豌豆的。

而苏轼以其独特的味觉,发现了这种菜的美好。而他在黄州艰苦的生活里,也有了故人故乡的野豌豆菜作伴。

因为苏轼一生跌宕起伏,而弟子崇拜者众多,巢菜也因为苏轼喜欢,而重新流行起来。

“冷落无人佐客庖,庾郎三九困讥嘲。

此行忽似蟆津路,自候风炉煮小巢。“南宋 · 陆游巢菜(1184年3月)

南宋时期,大量人口南迁,也带动了江南地区的农业和种植业。

此时水稻田中多有野豌豆苗,它们从何而来,现在已经不可考。但是这种和水稻伴生在田野里的野豌豆苗,也许因为种子细小,常常混入了稻谷当中,又或者是巢谷家那种用野豌豆苗作为绿肥的方式,流行到江南地区。

到了南宋,江南吴地的稻田里,多这种萌茸的草本。

陆游家乡浙江山阴,水稻种植广泛,而他本人也进入过四川,知道那里有吃巢菜的风俗。

陆游说,这种野豌豆就是苏轼所说的元修菜,巢菜,江苏浙江的农田绝多,名字叫作飘摇草,又叫野蚕豆(豌豆),但是这里的人不知道可以吃。

我却因为到过四川的醴泉的蟆津路,知道这种野菜可吃,所以自己点燃了炉子,扯上一把巢菜,兴致勃勃煮着吃。

“味堪适口新巢菜,滑可流匙好蔗霜。

却笑季鹰归较晚,天涯无事早还乡。” 清 · 张问陶 忆家园四首 其一 (戊申)节录

到了清朝的时候,巢菜,也就是野豌豆尖,已经成为常见的家园春菜。

春天里吃上几把新嫩的野豌豆尖,将特有的春天的清气吃进肚子里。

市场上豌豆尖多,而野豌豆尖较少,但是两者都接近,都极具有春天特殊的清香气息。

如果你知道豌豆和野豌豆菜的历史,这一筷子下去,也饶有趣味,因为吃下去的,还有几千年的历史和典故呀。

初衣胜雪为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搜索更多有关“苏轼爱吃的六种食物:从诗经的野薇到宋朝苏轼的巢菜”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