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竹林七贤都有哪些不同特点?竹林七贤的行为有多荒诞

人气:431 ℃/2024-02-08 17:34:28

我们都知道“竹林七贤”是指魏晋时代的嵇康及其好友山涛、阮籍,以及向秀、阮咸、王戎、刘伶这七位大名士。

一般认为,“竹林七贤”是这七位经常在竹林中饮酒作诗的大文豪,但实际上“竹林七贤”既非七人,也没有什么竹林,他们更称不上什么“贤人”。

国学大师陈寅恪就认为,七贤出自《论语》中的“作者七人矣”,“七”并非实数,另据史料记载,山涛那一伙儿经常聚会的并没有个定数,最起码吕安应该算一个,另外还有阮浑、袁准、郭遐周、郭遐叔兄弟、阮侃等人,那就十好几贤了。但为了契合孔老夫子的“贤者七人”,就约定俗成成了“七贤”。

至于竹林,则是源于佛教僧徒的“竹林精舍”,西晋末年人们爱引用佛教经典来比附,那“七贤”喜欢在一块儿论道,就跟佛僧喜欢在“竹林精舍”中讲经一样,于是就先有“七贤”而后有了“竹林”。

至于说他们贤不贤,看一看他们的所作所为就知道了。

“竹林七贤”中最出名的无疑是嵇康。一曲广陵散,绝世不可写,嵇康最出名的就是他的琴艺,据说他在临刑前抚琴一首,慷慨激昂,然后摔琴余地,长叹:“《广陵散》从此绝矣!”

与琴艺同样出名的还有他的脾气,他曾得罪过大名鼎鼎的钟会。钟会任司隶校尉时,曾拿着自己的文章前来拜见嵇康,却不料嵇康“高冷”无底线,钟会在院子里恭恭敬敬站了半天,脚都麻了,而就在一旁抚琴的嵇康愣是没反应。

钟会是谁,年仅十三岁,面对威威皇权,就能说出“汗不敢出”这样经典名对的通达机变之人,面对嵇康的无视,钟会实在忍受不了,转身要走,这时嵇康突然出声了,但还是一副莫测高深之态:“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会虽然在历史上名声不怎么样,但却是一个务实之人,最看不惯的就是这样故弄玄虚的狂士。于是朗声回怼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然后转身离去。

钟会自小就听闻嵇康的大名,初出茅庐时曾偷偷把自己的文章放在嵇康家门前,敲了敲门就赶紧跑开了,连面都没敢见。但现在一见却有偶像破灭之感,真是见面不如闻名。

其实嵇康算是真性情,但做事全凭好恶,根本不顾及对方的身份和地位,但这样的做派说好听点叫不慕权贵,说不好听点就是找死,后来他也因为触怒司马昭,又被钟会一番添油加醋,被处死。

“竹林七贤中”第二出名的是阮籍,与嵇康一样,他也对当时的统治阶级不满,但他要比嵇康柔和的多,据说司马昭曾经想为自己的儿子向阮籍的女儿求婚,要是换做嵇康,肯定就痛快的拒绝了,没准还会说出当年关羽的经典名言:“虎女焉能配犬儿!”

但阮籍没有嵇康那般潇洒毫无忌惮,他既不愿答应,又怕拒绝招来祸端,于是采取了一种让人发笑但也有效的法子,就是每日纵酒,结果连续醉酒六十天,司马昭知道他是变相拒绝,既好气又好笑,遂作罢。

其实,阮籍的性情非常率真、讨喜。他喜欢读书,可以几个月书不离手;他喜欢游山玩水,可以一天到晚在外游历,忘了回家;他能喝酒,擅抚琴,书画也不错。更难能可贵的是,阮籍内心坦荡,行为淳朴。嫂子回娘家,他出面与其道别;喝醉了酒也能无所顾忌的躺在寡妇酒馆里安眠;不相识的女子父亲去世,他也能跑去哭灵。

母亲去世之时,他正与人下棋,对方连忙说不下了,他坚持不肯,下棋完毕,阮籍也没回家,而是派跑去喝酒,喝了整整两斗,然后大哭一阵,口吐鲜血数升。

到给母亲下葬时,阮籍也没有顾忌家有丧事应该守孝吃素的礼法,而是吃了一整只蒸的小猪,又喝了两斗酒,遗体告别时,阮籍才又哀嚎,吐血数升。

《晋书》说他“毁瘠骨立,殆致灭性”,可见他心中悲愤之心。母亲去世,阮籍不流于形式,世人眼光怎及“形销骨立”,阮籍将世俗礼法视若无物,乃至情至性之人。

司马昭能够放过他并非无因。

另外,阮籍还是行为艺术的创始人,《晋书》云:“阮籍嗜酒荒放,露头散发,裸袒箕踞。其后贵游子弟阮瞻、王澄、谢鲲、胡毋辅之之徒,皆祖述于籍,谓得大道之本。”

自阮籍“裸袒箕踞”之后,其他魏晋才子也有样学样,好“散发裸裎”的行为,其中最有名的行为艺术家,非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莫属。

史载,刘伶嗜酒,有一次妻子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捐酒毁器”,边哭边让他戒酒。刘伶说,好吧,但是凭借我自己的力量恐怕戒不掉,得向神灵祷告,你去准备点酒肉。妻子便轻信了他的话。

谁知,酒肉一到,刘伶就跪下来祈祷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然后将酒肉一扫而空,酩酊大醉。

光喝点儿酒也就罢了,《世说新语》记载,刘伶只要一喝高,就会在家中表演脱衣舞,像一只鱼,在屋中游来游去,“脱衣裸形游走”。有客人来了,也毫不介意。

客人见他不成体统,自然责问他,他反而振振有词的反驳:“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意思就是说,我以天地为屋,房为衣裤,你钻进我裤裆里来做什么?说得那叫一个义正严词、气壮山河。

其实刘伶也算是迫不得已,他是老庄的信徒,崇尚老子“小国寡民,鸡犬阡陌不相闻”的生活方式。当他的政治抱负无法得到实现的时候,为了避免政治迫害,也只有嗜酒佯狂,放浪形骸了。

他们三人都是竹林七贤的代表,或以文采闻名,或真性不伪,或什么都不放在心上,虽然不能说“贤”,但也算是有“魏晋风度”,但人有不同,即使相交莫逆也不能保证有相同的政治观点和价值观,七贤中的另外一人,就以完全不同的性格而闻名,那就是王戎。

大家应该都知道“不取道旁之李”的典故,说得就是王戎,当时的他年仅七岁,与同伴在路边玩耍时,见道旁有结满李子的李树,其他人争相去摘,只有王戎不动声色,别人问其故,答曰:"树在道旁而多果实,必苦。"

年幼的王戎有神童之名,不过长大后,与司马光一样,也有点长歪了。

《晋书》记载,王戎"性好利",为人吝啬苛刻。据说他家曾出产一种味道非常好的李子,一拿出来就售卖一空,但是不管有多少人买了他家的李子,居然没有人能够种出相同品种的李子。原来他深恐他人吃了李子后拿核来种,居然费力的在每个李子核上钻洞。

另外,王戎富有,却贪鄙成性,虽然拥有许多庄园田产,仍然总是想着聚敛财富,以至于有一次他和嵇康、阮籍等人约好去老地方游玩饮酒时,他因为忙着计算自己的财产最后才到,被阮籍讥讽为:“只知道揽财的俗物,败坏了兴致!”连平时相交的朋友都看不起他的为人,可见他的品行。

既然,“竹林七贤”如此放浪形骸,消极避世,甚至贪财敛富,为何却被冠以“贤”名呢?原因有二:

其一,我国是礼仪之邦,特别注重礼节,而几千年的“礼”文化传承下来,却不免变质走味,古板僵死,不为现代人所接受,孔老夫子与程朱理学就是典型。现代人更加崇尚自由个性,于是“魏晋风度”因为其蔑视礼教的行为而被提高到极高的地位。

其二,竹林七贤虽然真实性格各有千秋,有些是真性情,有些是伪装,但更多的是为当时惨淡的政治环境所逼迫,空有抱负却无法施展,如果不想与当权者同流合污,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隐居山林,以清谈、醉酒,乃至自污来逃避世事,伪装自己,但他们心中还有炽热,时不时就要爆发一下,这就给世人留下了狂放不羁、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印象,符合古代士大夫“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的处事标准,于是“贤”名就落在了这些人头上。

但说到对国家民族的贡献他们却几近于无。

搜索更多有关“竹林七贤都有哪些不同特点?竹林七贤的行为有多荒诞”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