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福州古厝建筑工艺特点 厝,寮

人气:224 ℃/2024-02-02 19:39:43

闽南人以爱家爱乡土闻名于世,其中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莫过于闽南人对于在家乡盖房子的执着了。闽南人把在家盖房子视为“建江山”,并称为“起厝”。厝这个字是闽南传统建筑的特色用语,还有落、埕、间张等,今天就细说下这些闽南传统建筑的特色名称。

厝,闽南语把房屋称厝。其实“厝”在古汉语并没有房屋的意思,应该是取义于和“措”谐音,安置的意思。因为闽南人最早是从中原迁徙而来,辗转流离,随地安置,就把自己的住所名为厝。

主要的房屋称之为“大厝”,厝的左右两边而建的房屋叫“护厝”,类似于古籍中记载的“东西厢房”。

有时候会在房屋边或田边搭建一些用来放农具柴草或饲养家畜的小屋子叫“寮”,如养鸡的叫“鸡寮”、养猪的叫“猪寮”。在闽台和潮汕地区,寮也经常被用来取作地名,如火烧寮等,这个可能和古时候迁徙过程中临时搭建小屋子聊以寄身的历史有关。

埕,闽南语把围内的空地叫埕,大门口的空地常常叫“埕围”。这个字应该是古语中的庭,古文中常常庭院联称。大厝、护厝、寮、埕、厝围(院子围墙),这些组合起来,是完整的一处宅子,闽南语叫“厝宅”。

落,是指屋子纵深进入的间数,这个出自“院落”的意思,古文中把房屋建成叫“落成”。一般“大厝”是三进(也称“三落”)组成,从前面进去的叫“前落”也称“顶落”,最往里的一落叫“后落”。每一进之后,会有一个“厅”,也就是古文中的“堂”,有“前厅”“正厅”之分。

深井,房屋两落之中,一般有个天井,闽南语叫“深井”。因为这个地,上面不盖屋顶,抬头见天。雨水落下,有蓄水缸和排水沟等设施,好似水井。所以叫天井或深井。

间张,是闽南很常见的传统建筑名称,一般分为“三间张”和“五间张”。张,就是张开的意思,间张,就是由门张开的间数。三间张、五间张,简单来说,就是从正面看正门加房屋有几间。

庑架脚,是闽南一个很有意思的传统建筑特色名称,意思是指房屋下的走廊。“庑”( ),最早指围起来的屋子,在古文中也指房屋中没有隔墙的部分。架的古文本意就是指用木头支撑,在闽南语这里是指柱子上的横梁拱木。脚,是闽南语用于取名的常见字,即下的意思。

综上,从正门横向有几“间张”,进门后看纵向有几“落”,有“厅”、“深井”和“庑架脚”,这就构成了闽南的一座传统大厝的正屋。

在建筑日益往高楼大厦化发展的今天,闽南人仍然喜爱和研究传统建筑,将它们实践应用于宗祠祖宅、修旧如旧及园林古建等方面上,并由此建设出了一道道美丽的文化风景线。

搜索更多有关“福州古厝建筑工艺特点 厝,寮”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