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时尚>正文

冬天思念心上人散文,散文,一到换季时就想起母亲鞋

人气:193 ℃/2024-01-25 23:24:45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到换季时,就想起母亲鞋

文/裴永谦

又到了换季的时候,打开衣柜鞋柜各式各样的衣服鞋子排开,挑选还真费些脑筋。想起早年生活条件差时的窘迫,不得不赞叹新时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变化。

我是70后,童年时期物质还很匮乏,衣食住行,第一位的就是衣服。那时做衣服是这样的,给老大做的衣服要尽量大一些,这样可以多穿一些时日。当时有句顺口溜:“大点儿穿一年,小点儿穿一年,不大不小又一年”。即便是这样,老大穿旧的衣服老二还得接着穿。实在穿不了的衣服也舍不得扔,母亲就用这些旧衣服的布裁剪成方块形状,用面粉打一些浆糊儿,找一张平整光滑的桌面,刷一层浆糊儿铺一层布,有个五六层了在太阳底下晒干,就成了做鞋底的材料。

做布鞋是个体力活,也是个精细活,因为做成的鞋穿出去会被别人看,手艺好坏一目了然。如果作出的鞋工整好看,着实会被村里的婶子大娘们夸赞一番。母亲是个要强的人,自然不会在这方面落了下峰,做鞋要先找鞋样,用旧报纸或者旧挂历的纸剪出样子来。黑条绒布做鞋面,也和旧的布料刷了浆糊儿贴在桌面上晒干,这样的鞋面即挺实又耐磨。用大针脚把鞋样绷在上面,按照鞋样的大小就可以剪成合脚的鞋面。

最复杂的工序是纳鞋底,把那些晒干的刷了浆糊的布板按照脚的大小肥瘦剪成鞋底的形状,再用三四层这样的布板摞起来,当然这些旧衣服颜色各有不同,母亲用白色的棉布剪成一指宽的布条围在已经是鞋底形状的布板周围这样看起来颜色统一,还很干净。开始纳鞋底了,纳鞋底是一项群体活动,农闲了,街坊四邻的妇女们围坐在一起,一边说着话一边纳鞋底。纳鞋底用的针比缝衣服用的要大一些还要配合锥子,顶针,顶针是一个类似于戒指或者扳指样的金属圈,套在手指上,由于鞋底很厚扎不动时就用顶针顶住针鼻,用手上的力量穿透厚厚的布板。

记得有这样的细节,针用的时间长了难免有些发涩,所以纳鞋底时不断的有人拿着针在鼻子上或者头发里摩擦几下,动作娴熟连贯,我那时不懂这是为了润滑,总觉得像是一个仪式,在一群人或欢笑或低语的画面,深深地刻在记忆深处。

纳鞋底讲究用线均匀,这样鞋底才不会松散变形,而且那一排排整齐美观的针脚,也缝进了多少的爱啊。最后一道工序是上鞋面,用锥子扎透鞋面和鞋底的边缘,在用大号针带着粗线细细密密的坠在一起,一双舒服体面的新鞋就基本完工了。砸上扣眼或者缝上松紧口,就可以上脚了。多余的碎布料还可以用缝纫机匝做鞋垫,又松软,又合脚。 后来好多年过去我给女儿讲这些回忆时,我总是不由自主的说这些纳底的鞋叫母亲鞋。

新鞋穿在脚上,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弄脏了或者刮坏了。时间久了,也就没有那么爱惜了。男孩子登高爬低的疯跑,鞋底磨坏了,就会露出红的蓝的绿的一层层的颜色,有的孩子甚至把鞋底大脚趾附近的那部分磨出一个窟窿。母亲就会用旧的自行车外胎剪成鞋底的形状和鞋底订在一起,虽然鞋有些沉但是非常耐穿,鞋面破了鞋底都坏不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很少有人做鞋了。我依然会想起母亲在院子里阳光的碎影下纳鞋底的样子,那一针一线,沉重而又温暖。母亲鞋已经从有形化作了无形,但那一针一线的温暖早已渗入心底,她教会我如何走路,如何奔跑,如何在生活里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一双鞋的变迁,见证着祖国伟大的发展历程,见证着劳动人民不屈服命运艰苦创造的精神,也展示着时代发展对于每一个人带来的巨大改变,幸福快乐不再是奢求,那些曾经不敢想象的东西已经在生活里变得平平常常。脚下的鞋,走出了路,那些温暖的记忆更是让小路变成了康庄大道。

【作者简介】:裴永谦,笔名田园。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诗歌协会会员,作品散见报纸副刊。

来源:新华号 皇城一兵

搜索更多有关“冬天思念心上人散文,散文,一到换季时就想起母亲鞋”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