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用艾草可以祛寒湿吗?冬季寒冷,姜艾温暖

人气:223 ℃/2023-10-01 18:19:15

身上铺着一层厚厚的姜泥,上面再盖一层暖黄的艾绒,将艾绒点燃,不一会,艾烟徐徐袅袅,满室生香,而你也能慢慢感觉到身体发生的奇妙变化,周身通暖,轻盈舒畅……“姜艾”由此温暖开启您的漫长冬季之旅。

家住长沙市九尾冲的夏爷爷年轻时在船上工作,居住的房子又在一楼,寒湿长期侵袭身体而致大便常年溏稀,双腿特别怕冷,甚至在盛夏酷暑也要穿上厚裤子。在医院接受4次铺姜灸治疗后,夏爷爷的大便就恢复正常了,双腿畏寒也比往年改善许多。

艾灸是祖国传统医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传统中医外治法之一,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升阳举陷、拔毒泄热、防病保健、延年益寿之妙。《本草从新》曾记载:“艾叶苦辛,性温,属纯阳之品,能回垂危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病而除百病。” 《扁鹊心书》也记载:“保命之法,艾灸第一……人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可见,灸法自古以来都在治病养生保健领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方法也不断在创新而优化。临床观察发现,将艾草与生姜结合应用,可提升其温热之性,对寒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更佳,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姜艾”,现又称“隔铺姜灸”。

隔铺姜灸的操作并不复杂,大范围铺灸者先用厚浴巾垫于皮肤上,再在施灸部位铺上一层姜泥,其上放置不同形状及规格的艾绒,点燃艾绒后任其燃尽。施灸部位多选择腹部和腰背部,也可选择腹部任脉“上脘穴”至“关元穴”段,或背部督脉“大椎穴”至“腰腧穴”段。

选择在任脉或督脉施灸时,先在施灸部位铺成一条上窄下宽的姜泥带,姜泥不宜过薄也不宜过厚,过薄则灼热感太强,过厚则热力不够而渗透力差;再将艾绒搓紧成长条或直接撒于姜泥上,厚度约为1厘米,宽度略小于生姜泥,因形如长蛇,故又叫“长蛇灸”。然后将艾绒头、身、尾端点燃,任其燃尽,时间约为1-2个小时。隔铺姜灸所要用到的生姜量很大,一个患者的用量可达2.5-3千克,而且须用新鲜的老姜。

隔铺姜灸具有温热舒适、施灸面积广、热力深透、刺激量大、作用持久、疗效显著等特点,药物与姜艾的药理作用通过经络、腧穴遍及全身,具有温肾壮阳、补精益髓、行气活血、祛寒除湿、止痛的功效,在寒冷的三九天和夏季三伏天施灸,保健效果更佳,如有适应症,一年中任何时间均可治疗。

隔铺姜灸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以慢性顽固性、虚寒性的疾病为主。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慢性腹泻、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增生性脊柱炎、神经衰弱、妇科疾病、宫寒不孕、产后身痛、泌尿系统疾病、体质虚寒、免疫低下、空调病、慢性疲劳、亚健康等。铺姜灸不仅能够治疗疾病,而且能够蓄养人体的“精气神”,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力诠释了中医“治未病”中“未病养生,既病防变”的内涵。

【延伸阅读】你有这些疑问吗?

1、每个人都能做隔铺姜灸吗?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隔铺姜灸,如大饥大渴大汗、极度虚弱、体质较差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皮肤疾病患者;糖尿病控制不佳,有潜在感染风险者;瘢痕体质以及过敏体质者;严重的脊柱关节畸形者;施灸处有溃疡,以及妊娠期、崩漏、月经期女性。

2、什么时间做隔铺姜灸最好?

治疗一般宜上午进行,上午是阳气生发而逐渐聚集之时,隔铺姜灸有助于养阳,对虚寒体质、寒凝湿滞体质的患者疗效更佳。

3、夏天适合做这样的治疗吗?

夏天本来就热,再铺上这么个又厚又热的“姜被子”,会不会更加不舒服?其实,中医一直奉行“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也属于“冬病夏治”的范畴,但需要经过医生的辨证后才能进行。

4、隔铺姜灸可以每天做吗?

该治疗不宜过于频繁,每次间隔不可少于1周,否则容易出现疲乏、头昏等症状。若治疗后出现口渴、便秘、尿黄、咽痛等不适,表示已经“伤阴”。

5、治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治疗前2小时内勿进食过多,防止治疗时因胃肠受热蠕动加快而致腹部不适;治疗前后都要忌食生冷、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物及发物;治疗后不宜剧烈运动,避免受凉,不用冷水洗澡,夏季不对电扇空调直吹;若局部皮肤出现小水泡,可在无菌操作下将其刺破,再敷以消毒纱布即可。

│长沙市第一医院康复治疗中心主治针灸医师-王晓顺、主管护师-肖斐/文,许建/编

【我们只提供经专业记者编辑采编的靠谱内容,恭请您在此订阅,或移步关注大众卫生报微信公众号“dzws001”,获取更多实用健康卫生资讯,参与每周有奖答题互动】

搜索更多有关“用艾草可以祛寒湿吗?冬季寒冷,姜艾温暖”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